我认识的很多年轻的Les都有过爱上比自己年长很多的L的经历。我还听说过这种论调:T都是恋母的。
在我的朋友中,年龄差距最大的一对儿是相差25岁。P比T大25岁。
也有的说自己不能接受比自己年轻太多的(我们俩一位很敬爱的老姐姐就这么说,她绝对拒绝任何比她年轻超过十岁的姑娘的爱慕)。
如果我们轻轻拂去这些表象的灰尘的话,我们也许会明白这当中一个Les对“爱”的理解的成长。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被对方身上那种成熟女人的气质所吸引。
在这里我们不要误会“成熟女人”的气质就是现在所谓的“熟女”——许多未婚的T并不是这种气质,但是一样有一种成熟女人的气质。
这种成熟女人的气质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是精明干练,有的人是沉稳深邃,有的人是外柔内刚,有的人则是妩媚动人……
这种成熟女人的气质让年轻的Les很容易动心。尤其是这些女子如果也有一点温存和体贴的话,那么简直就是魅力无法阻挡了。
我也曾经对年长于我的女子动心。那是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学姐中有,我的老师中也有,只不过,我那时候埋头于改变自己,不曾有所表示。(我相信就算表示了也一样是没戏)
但是我知道,年轻的我为那种干练坚毅中有一些柔和安静的气质着迷。
相信任何一个年轻时候曾经爱上过比自己年长的女人的Les都会有这样的共鸣。
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为什么很多L不喜欢找比自己年轻的了呢?
也是因为成长。
因为,生活的磨砺让我们自己越来越成熟,太多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在和自己年龄差距太大的年轻人那里无法诉说和沟通。
当然,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不是绝对的:我们那对相差25岁的朋友现在要多幸福有多幸福。所以,我绝对不赞成把年龄差距当做拒绝爱情的理由。
但,那些希望找到一个年龄相仿的伴侣的朋友,其实正体现着一个Les爱情观的成长:
年轻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地,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向往成熟的气质,而且,我们的爱情也很容易被人的气质所吸引。往往忽略一件事情:爱,是相爱。不是去卢浮宫观赏名画,不是去看歌星的演唱会,也不是两个人心动一刻就可以的。
随着年龄渐长,有的人可能还经历了感情的磨练,然后,我们明白:我们在寻找一颗心,那是一颗和我们可以一起跳动的心,要的是朝朝暮暮,不是回眸一笑。
对年龄相近的要求,其实是对生活阅历相似的要求,对人生感受同步的要求,对心智能力相仿的要求。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爱就是我爱你;渐渐长大,我们明白了爱是我爱你、你爱我;再后来,我们懂得爱是有一个倾听你说话的人,哪怕到了你老得口齿不清、糊里糊涂,她还是这世界上最懂得你的人。
到了那般时候,谁还记得“气质”呢?
这就是逐渐成长的对“爱”的理解。
虽然,对年龄的要求未免太过(我们总是这样劝我那位挑剔年龄的老姐姐的),但,需要理解的是这里面有着一个Les成长起来的爱情期望值。
我和我家内掌柜相差一周。呵呵。
小鸡童鞋说起找对象,我倒是想要说说寻找自己另一半的事情。
只不过,@遁地行 童鞋 又遁了,不肯讲故事给我们听。蝎子小墙又不肯提供她遇着她家宝贝的过程,(看人家 @大刀客的袖子 多老实,好同志!)我只能乱说几句了。
我觉得,校园恋也好,青梅竹马也好,我个人是很羡慕的。我真心希望我和我家内掌柜早认识一些年。但是我也知道,我少年时代是不会喜欢她这样的。此外,就是她说的,如果我们早相遇,也许早就分开了。
我要说我没有找过自己的另一半,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
但,那是真的。
我即使知道了自己的性取向,也只想找到相同的人来往,并没有想过要找对象。或者,在当时的我的内心,我一直觉得自己很难爱上什么人吧。
我从来不是一个把情爱当作自己生活目标的人(包括今天,刚才,我还是在“稽古右文”那里看有没有有价值的玩意儿),莫名其妙的爱好和外人所不能理解的追求占据了我人生太多的精力,这一点我的老恩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可是,也就因为这个,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找不到对象的痛苦。
也许,我如果一辈子都不遇到我家内掌柜,我也就一个人这么过着了。只不过就没有现在这种幸福了。
我二十岁左右的大学时光就没有大刀客童鞋那么幸运,我是孤零零地想:我为什么会生成这个样子——会对女人有爱欲;我还想知道这该怎么办。
要知道,那时候没有人可以商量,因为所有少得可怜的关于同性恋的书籍文献都是关于男同性恋的。我就这么“艰难地拓荒”,那时候,就算有人喜欢我,我大约也顾不上了。
说实话,也不怪我家内掌柜常常拿出来说事儿,我一个关系非常亲密的大学室友,当年曾经主动要求我买花送给她,我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照办了,心里完全当对方是娇小姐毛病,没往那边想。
后来,大学毕业了,偶然之间,我遇到了自己幼年时候的一个邻居,来往之间,发现对方和我一样,这件事多少让我释然。加上风气渐开,网络也逐渐发达起来,我终于可以找到同类了。
就算找到同类,我仍然没有想过要找对象。因为我觉得我如果喜欢对方,就会有好感,如果不喜欢,那么“找”是“找”不到的。
或者因为我的心态比较平和吧。我家内掌柜当年在那位大姐家里遇见我的时候,用她的话说:一看,这个人是个好人,样子讨人喜欢。
并非在那位大姐家出没的人都不是好人,只不过那时候,也许因为我没有想要找对象,下意识的眼神不像很多人那么“咄咄”放光,所以,她觉得感觉非常好。
我个人认为,如果每天都抱着找对象的心态去接触Les圈子,我觉得反而不好,也没准儿适得其反呢。
我家内掌柜是因为我这个人的修养、谈吐喜欢上我的,也是因为我的言行和生活状态,决定和我交往的。
我呢,则是因为她这个人的性格和心地喜欢上她的,也是因为她的言行和生活状态,决定和她在一起的。
虽然,我们俩是一见钟情,是彼此动心,但是,并不是仅仅因为动心就“苟且”起来的,我和我家内掌柜“一接上头”,那就完全是谈恋爱的路数了。
所以,我觉得,不要因为Les不多,就慌不择路,还是要从性格、人品、修养、家庭、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考量。
我们选择的不是一个形象或者一个感觉,而是一个要说一辈子话的人啊。
我们很幸运没有经历很多朋友“互相验证身份”的过程,当然,也许是另一种“不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