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说一个Les的成长。
我和很多Les一样,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女性。
但是和现在很多小朋友不同,这件事情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困扰。
或许我们那个时代太多“封闭”了,人们对男女比对女女要敏感得多(这一点我觉得25年改变不大)。
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从很小就把“友谊”和“爱情”分得很清楚,吧“同情”和“爱情”也绝对不会混淆。
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差不多。我懂得和不同的朋友分享不同的东西,体会不同的游戏交往的快乐。这并不由性别决定,而是由个人的兴趣决定。
读书、下棋、看体育比赛、看电影、听音乐……我知道谁会和我在什么方面产生共鸣。
从这一点,我想提醒现在十几岁二十出头的朋友,不要让自己的交往圈子被自己的性取向所束缚。
我看见那些年轻的L总是和自己的“兄弟”们在一起,总是和所谓圈子里的人交往,那么你们能交换什么信息?无非是与追逐爱情有关的信息,无非是交换着爱情的得失,甚至当一个L出现在你面前,她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以追”,一种是“不能追”。
这样生活的人和一只发情期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而动物发情之余,还要寻觅食物呢,人类难道只是寻觅情爱的对象么?
我的体会是:在我们的成长历程里,我们需要不同的朋友,需要不同的伙伴,不要让你自己被你的性取向封闭起来。
而在这个广泛的交往过程中,我清楚地知道我是因为和某个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相同的生活才成为朋友的,我并不会因此就把和她在一起的时候的愉快当作爱情。
这样,我其实除了最初的一次,后来就从未因为所谓“爱上直人”而受到伤害。
其次,我不会到处“卖弄”自己的中性气质,因为有很多女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喜欢中性气质的人(无论男女),这不会成为打动我的理由。
我家的家庭教育,不允许女孩子太过娇气,所以,家里的女性都是比较“硬朗”的。自幼饱读诗书,身体单弱,我可能又比邻居家的野小子显得文静,也从小就有女孩子喜欢我。但是,那种喜欢,就是喜欢,是性格上的欣赏,不是带有“性”色彩的爱。
这里我也想提醒年轻的L,不要轻易地把别的女孩对你气质的欣赏当作可以发展爱情的源头,免得为情所误。
我没有没觉得什么困扰的第三个方面就是:
我对自己的期望一直与“爱情”无关。
我曾希望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曾经希望自己“不为良相,即为名医”,曾经希望自己能翰墨传世,曾经希望自己成为自己所敬仰的那种学者,甚至曾经希望自己是“人着盛装、马走舞步”的骑手……总之,我从来没有把自己成为某人的妻子或者丈夫当作自己的期望。
我家内掌柜也是这样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我和我家内掌柜都从来没有把爱情当作宗教信仰、人生支柱,当我们遇到爱情的挫折的时候,也只有那么一小段的痛苦,没有想到过放弃自己。
我想:一个L也好,首先还是人生,如果一个人的追求是那么“狭隘”,那么这样的人生当然脆弱得不堪一击,更何况还是小众呢。
今天说说昨天提到的形象的问题。
为什么说“形象”呢?其实不仅仅是穿衣发型。一个人的形象本来是私事,但是这个私事很多时候其实不是都听自己的。
小墙同学口口声声说“有那么难”么?那是因为两个原因:一,她自己非常坚决,勇于坚持自我;二,她遇到的对立面不那么强大。
这两方面都要承认。
比如,她剃光头,这种反抗虽然孩子气,却明白地表示着自己的态度。在一个Les的成长中,这样的坚持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年纪小的人能够坚决表现自己的意见,这就让周围的年长者感受到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面面对私人问题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她的私事上她父母的话语权。
实际上,我们很多Les也面对过必须穿女装、留长发、梳辫子的要求。这些要求还是小时候的事,随着年龄长大,也都会渐渐不必去理会。
只是,一个人如果连衣服头发都必须要顺从家长,那么还能指望这个人在自己的私生活上有什么自主呢?
所以我说,这不仅是形象的事情,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私生活选择权的事。
所以,如果能够像小墙那样觉得“有这么难么”,那倒好办多了。
另一方面,她的父母并没有严厉“镇压”——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见得值得严厉“镇压”。
但,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会碰见非常强大的对立面。
比如,我家二少爷少年时忽然迷上了染头发,虽然只敢染了额头一小绺,但是仍然遭到强力“镇压”——不仅皮肉受苦,而且被家母将他自诩飘逸的心爱长发剃成圆寸。
我的成长历程中,长辈(以及长辈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相对比较严厉、强硬。自幼被要求的事情,我几乎绝对不能拒绝,否则,痛斥、罚站、挨揍、禁闭、不给饭吃……家长团结一致、绝不手软。
所以,要一个在成长中的年轻人去成功对抗整个成人世界或者外界社会的强大阻碍,这不合情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迂回”。
不仅如此,对我们形象有要求的还有许多其他社会生活。这些社会生活的要求当然不会像我家老人那么“暴力”,但是却强硬得多。
我在大学参加一项很重要的全国比赛,赛事规定要穿正装。女生要穿西服筒裙。我怎么办?因为着装的问题退出么?我钦佩这样的个性,但是我不会。我更看重我们团队的需要,我更看重我在赛事中的表现和通过智力去彰显自我,外在的形象是次要的问题。
我二话不说穿上长袖丝质衬衫和筒裙,我把那看成“战袍”,毫无抵触情绪。
一个Les成长中,面对这个世界很多时候还是必须要迁就、妥协、放弃的。
形象如此,很多事情都如此。
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个Les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选择“何时坚持何时放弃”,以及“如何坚持如何放弃”。
还从形象说,我执著的是什么?是我对私人生活处理的权利。
所以,每当这些私生活权利不给自己带来本质的损害的时候(比如不会让我皮肉受苦或者饿饭),不伤害别人(不会影响团队利益)的时候,我就会坚持。
在头发的问题上,我二十年一贯制地留短发。我的烦恼丝和别人、社会没有关系。谁要是不高兴就请他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好了。
一旦,每当这些私生活权利影响到我本质的追求的时候(比如我想要参加那个比赛,获得一次心智上的挑战),或者这些私事与重要的社会责任有关的时候(比如我的团队需要我),我就会妥协、迁就、迂回,放弃这些私人要求。
放大到人生的许多方面去看:我们是Les,这是私人的事情。说句糙话:我跟谁三餐一宿、亲嘴做爱,管别人什么事?
无论是父母亲戚还是朋友同事,干卿底事?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妥协,没有道理妥协,就跟我的头发一样。
但是,我们是Les,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变得什么都纠结,什么都和外界的需要矛盾。
穿职业装上班怎么了?就当自己是演出时的李玉刚不行么?
走在人群里不“老婆”长“老婆”短的不行么?就当自己是潜伏的地下党不行么?
那些为“我是一个Les我还是一个老师”纠结的,为“我是一个T我还是一个护士”烦恼的年轻朋友,你们没有明白,一个是你的私生活,一个是你的社会角色,你在这两个之间不是需要选择而是需要平衡。
没人让你一边当老师一边琢磨人家小姑娘;一个T也可以是一个动作轻柔、护理尽职的好护士。
作为Les,我们比别人更需要头脑清醒,我们更需要公私分明。
我们坚持自己的私生活,也要小心不因为芝麻绿豆的生活细节让自己受到损失;也要在社会、公众、别人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做我们可以做、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