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谈到同性婚礼上的形象问题,是因为这考验着我们究竟要追求什么。
我在这里不讨论异装癖的问题,我尊重特殊的选择。
我要说的是:要一个“婚礼”,我们究竟是要告诉世界我们的爱情承诺,还是要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完满。
虽然,我个人并不需要婚姻的登记或者婚礼,但我总是说:求仁得仁,是值得祝贺的事。
在那些对婚礼追求的人那里,这就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只是他们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Les的问题:我们的爱情需要这个世界做什么?
如果我们——或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需要大声宣布“我爱你”,(要知道,有时候,感情真的需要这样的激情表达,这不幼稚不肤浅不过分不自私),这个婚礼上不需要刻意模仿异性婚礼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和前面各位表达的那样,想穿什么穿什么,也许满足自己的服装表演幻想,也许满足伴侣的审美需要,都好,都是一种“狂欢”感,一种“节日”姿态。
如果我们想要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完满,那就另当别论了。
有的人,心理上感觉自己和男人是一样的,就会用“男装”的形象来外化这一自我;
有的人,需要得到周围亲朋好友的祝福,也会迁就他们的习惯——这也没什么不好,这就跟我们平时不穿唐装,但是有些场合还是会穿一样。
无论是哪一种,就如同 @树姐 说的那样,我们本来没有资格对别人的婚礼指手画脚。我们唯一可以思考的就是,我们这些爱女人的女人,要什么。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水如果不够深,就没有办法担负起大船。
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如果你的要求(舟)大,你就要有很多依靠(水)。
如果一个人在追求爱情的时候,尤其是这种很小众的、不太被别人理解和接受的爱情的时候,一边要一个爱侣,一边要通过这个爱情达成自我的某种实现,一边还要这个世界给自己一个公认的正面高分,那么她要的东西就如同大舟,需要很多依托。
需要许多依托会怎么样呢?
需要很多依托,有两种得到的渠道:
一、自己去挣。也就是和这个外界的世界进行交换。
二、向这个世界要。也就是向外界乞求。
先不说,后者听起来就让人没办法接受,就算我们愿意去吃嗟来之食,也不见得有嗟来之食给我们吃;就算我们愿意跪下来乞求,人家也不见得愿意满足我们卑微的要求。
那么有人说了,我们去挣好了。
多么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啊。本来说这么有骨气的话,是应该被鼓掌的。但是,我们都能挣的到么?
前面我说了,想用努力付出、奉献、照顾对方的家人来获得对方家人的理解,就好像是猪八戒在高老庄,如果对方把你当作“妖怪”,你就是把全世界都拿来,人家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你。
前面我也说了,这世界上有人不能接受同性性爱,就如同我们不能接受异性性爱一样,我们也不能勉强人家接受。
还不要说,这世界上还有各种思想意识、年龄教养、背景心理、宗教信仰等等,在那里影响着,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什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定有一些永远无法“换”来。
那么,我们怎么拥有那托举起我们那么多要求的“水”呢?
想要拥有那么多“水”,不是一种盲目的自我加压么?
那么大的自我压力之下,我们爱情本来就不富裕的生存可能中,还有爱生长的空间么?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么我们想要很多的“爱情附加品”——那我们就需要把世界都占据作为自己的依托;要么我们懂得取舍——那我们就需要懂得把爱情“软着陆”在自己生活中。
现在,那些“我也可以和男人一样娶你”“我要我的家人像爱我一样爱你”“我要听见周围人对我爱情的祝福”的心理诉求暂时不能实现,我们是不是要求的简约一点,给自己的爱情更多一些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