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20番外(三)

回京了,好累,半个月之内的行程太密集了,从华北到西南,再到西北,再回华北,一连经过5个城市,共经历9次,累啊……

这次的成都之行,不想惊动同学好友,就连同行的几个人也尽量不想过多地聚集在一起,他们说我的内心很冷,我想告诉他们,我的内心不是天生这样冷的。此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经历多了,心被伤了,也许就这样了吧。还有那就只能是归结于处丨女丨座的天性吧,一个不好亲近的星座。

独自一人漫步在成都街头,早已退去了当年的青涩和冲动,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拉着陈曦在春熙路上看妖精了。妖精?早就看多了,早就看木了,早就没有兴趣了。街头那些长腿美女,跨栏背心帅哥早已不是我关注的目标,看到这样的靓男俊女再也不能勾起心中的激动,徒留下一丝的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青春不再,徒留伤怀。

当年那个活泼天真的我,完全被此刻这个木然的我代替了。不由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那里面对成年闰土的描述,也许很类似今天的我吧。经历过一系列的挫折,经历过一连串的变故,看着各种各样的“忠诚和背叛”,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得那么的习以为常。

注意力都会变得。

这次去成都玩,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徘徊在成都的小巷子里,看着街边各种各样的店铺,偶尔会注视临时支起来的麻将桌,听着正宗的成都方言,似懂非懂,感悟那种怡然自得,宠辱皆忘的境界。有时候会久久凝视一位孤寂地坐在路边的老年人,鹤发童颜,看着Ta的神情,极力起勾勒Ta的一生。每位老者的身后,注定有难以言表的故事,从她的一笑一颦,极力去想象他的故事,纯属遐想或者瞎想而已,没有什么目的性,没有什么功利的要求,仅仅为了打发时间,打发的是内心的时间而已。

我太闲了。

同行的三位终于受不了我的不着调了,非要拉我去锦里武侯祠,理由很简单,我陪着他们去武侯祠的话,他们才不会觉得无聊。不论去什么景点,我总是充当着导游的角色,也许是我的神情言语和导游很像吧,反正往往会被陌生人称呼一声“导游先生”,虚荣心一把,呵呵。

武侯祠这个景点很有意思,典型的喧宾夺主。大门的匾额分明是“汉昭烈庙”,这就说明这里应该是祭奠刘备的庙堂,而整个景区却被称为“武侯祠”,进而又有了“武侯区”,诸葛孔明的声望之大,可见一斑。之所以这样,也是由原来的武侯祠和昭烈庙合并而来的,但却称之为武侯祠,不知当初命名的人是什么心里。

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中“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尊神,他为中国人塑造了智慧之神。可曾细细想过,这位智慧之神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分子,他在指挥作战时候的情景,不由让我想起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李德,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中正公,运筹帷幄之中,却不能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因为他运筹的太死板了,太教条了,如果让孔明遇到国朝太祖这样的军事家,虽有关公战秦琼的感觉,但是我坚信孔明必输无疑。在我看来,孔明不过博闻强识耳,仅此而已。

说起来“博闻强识”这个词儿,我倒是想起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一句话:“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事实上,孔明先生虽然娴于辞令,这个是实打实的,什么舌战群儒啊,什么骂死王朗啊,都是他娴于辞令的标识物,可是在我看来他老人家却并不是明于治乱。如果让孔明的时光后置四百年左右,他能读到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的话,也许他会明白如何为政。我想孔明可能也没有理解《尚书·大禹谟》里的那句帝王心经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乾隆皇帝读懂了,大笔一挥,将“允执厥中”四个大字制匾高悬于中和殿。孔明没有很好的解决益州、荆州和东州集团的相互利益,尤其是在处理李严和封赏等问题上的做法,实则埋下了祸笔。

说起来武侯祠里的人物封谥并非孔明的最高,刘备是汉昭烈皇帝,关羽是汉寿亭侯,这可都比孔明的武乡侯要高啊。(同样是侯爵,在汉代由高到低是:亭侯,乡侯,县侯。)整个祭祀庙堂称之为武侯祠,可见《三国演义》这部造神的妖书是多么的流行啊!

不过我对这幅楹联很是推崇:“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一则“攻心为上”。二则“六出祁山”这样的事情,哎,只能长叹一声罢了!

至于那副流传甚广的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我更觉得是无稽之谈,纯粹是糊弄人的一番演讲,只不过对刘备很有利而已,故而被刘备的宣传机构大肆宣扬,后代更是借着正统思想大加赞许,极具溢美之词。您是否想过,隆中对里的三分之计纯粹是诸葛亮的一厢情愿之事,在那个称王称霸的年代里,谁还会等着拱手相让,北面称臣呢?东吴也是有野心的!

在朝拜昭烈殿的时候,细细端详了一下殿堂上的匾额楹联,很多名言警句我就不赘述了,当时我蓦地想起了一则现场楹联里没有的、刘禹锡的诗句:“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我想这两句诗才能配得上昭烈殿里的那块匾----“业绍高光”。怎奈,刘禹锡的这首诗的后面几句就有些不恭敬了,全诗如下: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也许是我的感慨太多了吧,从大门进过二门走到昭烈殿,又把这首《蜀先主庙》的诗一背诵,当场就看到Ymm和Wmm开始摇头了,好在Cgg人品极佳,虽然也不知道我在给他们讲什么,但总是给我一副很认真听的样子,起码很给力哦,果真“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呵呵。

看他们几个这样子,我也懒得给他们充当导游了,大致将景点敷衍一番,也不必劳心伤怀的给他们分析楹联匾额,倒也清闲。只不过,那天天空飘着雨,时有时无,却总是阴沉沉的,偌大的殿堂也同样黑漆漆的,肃杀悲凉之感不思已至,不过却很符合我的心情。

拱手行礼,拜别关公和昭烈帝,辞别了武侯祠,辞别了成都。

-----------------------------------

扯句番外的番外吧,就算是小常识贴吧好了,呵呵。

行拱手礼的时候,一定要左手在上,扶抱右手,这样才是正确的行礼姿势;否则啊,那就是在行"凶礼",只要丧礼的时候才右手在上。

家住西泠余姓苏[BL]》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苏泠西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家住西泠余姓苏[BL]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