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有人说:“讽刺的是,你当时心里还在想着他!”是的,这是极大的讽刺,这是巨大的玩笑,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有人说:“如果王林有几分浪漫、文情,你很有可能“出轨”!”这句话我倒是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了许久。
首先,王林就是王林,他没有浪漫,没有文情,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历史,这里没有假设,这里没有如果;
其次,即使王林纵然有那几分浪漫、有几多文情,那也仅是可能而已,而不是所谓的“很有可能”,我从上大学开始就一个劲地跟好友们说过“好感不等于喜欢!喜欢也不等于爱情!”既然没有爱情,那怎么可能“出轨”呢?
亲们,请记住,你做的是爱,而不是性!请区分好起码的概念吧。当然了,对于某些寻找刺激的另当别论,他们讲究的是“虎躯一挺,射丨精丨走人”,非吾族类,望尘莫及,不可同日而语也!
再次,如果这样的“诱惑”都禁受不住的话,那还能怎么面对自己的海誓山盟呢?否则这些盟誓都成谎言了,难怪有人唱道“因为誓言不敢听,因为承诺不可信……”
最后,注定会有人批判我,说我在这里讲什么贞节烈女的大道理啊,没准嘴上一套私底下一套呢!很有可能会有这样的读者吧,呵呵。其实,我觉得吧,做人啊,不管怎么样,起码得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借用同仁堂的一副对联那就是: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扯了这么远的闲棉花,继续说那段时间的事儿吧。
那几天我像是丢了魂儿一样,总会时不时地莫名发呆,办事儿经常丢三落四,王林却比原来更愿意来抢我的电脑玩了,估计他是想借此让我恢复一些生机吧。怎奈我哪有心情和他开这样的玩笑,便索性给他让他玩,再也不像刚开始的时候了,会和他挤在一张凳子上玩电脑,被舍友说暧昧了。那几天会反复听一首歌曲,杨坤的《那一天》,第一次听到这个歌是在电影《天下无贼》:
记得那一天上帝安排我们见了面
我知道我已经看了春天
记得那一天带着想你的日夜期盼
迫切地不知道何时再相见
记得那一天等待在心中点起火焰
我仿佛看到了命运的终转
记得那一天你像是丢不掉的烟
弥漫着我再也驱赶不散
那一天那一天我丢掉了你
像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
那一天那一天留在我心里
已烙上了印永远无法抹去
生命在故意和我周旋
给你一个难忘的瞬间
却不能让她继续永远
那天你走出我的视线
再也没有出现
“那一天那一天留在我心里,已烙上了印永远无法抹去”,是的,已经烙印了,深深的。我和张箫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好好的俩人现在就成这样了啊?我该怎么办?我想跟他解释的,但是,但是那晚他的眼神,是那么的冷漠,寒光逼人,可怕!我胆怯了,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一股滴到枕头上,一股流进嘴巴里。
原来,眼泪的滋味还是咸的。好久没有尝过了,现在,那几夜却夜夜咀嚼个中的苦辣酸甜。曾经翻看过《白蛇传》的各种本子,记得田汉先生改变的京剧版里,在《断桥》一折有这么一句,很能表达我当时的情形:
“妻盼你回家你不见,哪一夜不等你到五更天。
可怜我泪撒枕前都湿遍,可怜我鸳鸯梦醒只把愁添。 ”
愁苦无边,实在睡不着,索性拿起箫管朝湖边走去。在湖边站定,借着湖中的月亮,波光粼粼,没有别人花前月下的情调,演奏着符合自己心境的曲牌,应该是《秋窗风雨夕》,用箫管来演奏这支曲子,幽怨至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果您一时想不起这支曲子的话,那我提醒一下,它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讲的是秋雨深夜,林黛玉思秋悲悯、凄苦哀怨,感慨而作的诗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一曲奏罢,心情略微释然,压力不在那么大了,管未离口继续第二支曲子《妆台秋思》。这支曲子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当昭君初至塞上、临流梳妆顾影自怜,不禁引起淡淡乡愁。随后一支接着一支曲子吹吧,漫无目的,什么《明月千里寄相思》,什么《天涯歌》,什么《二泉映月》都来了,最后接连把那“红楼十二曲”一支接一地吹着,双眼微闭,任由手指在箫管上飞动,越吹心越静,脑袋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些戾气那些怨气统统一扫而光,甚至连后面吹起了曲调略微欢悦的《晴雯曲》都觉得无所谓了。
(这段虽然写实,却又卖弄之嫌啊,呵呵。)
终于吹的累了,站的也累了,睁开眼睛准备转身的时候,活生生地吓我一跳,原来王林静静地坐在那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不知是月光浸润了他的眼睛,还是他的眼睛送来了月光。也不知道他是几时来的。
王林微笑着仰着头,冲我说道:你吹得真好听,你吹得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