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要说我师傅他们干这行没挣到钱,也不对,但是挣的钱呢?唉,又都交了学费了。有的时候真的是为了周转而周转,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亏了。而最大的获益者,或许就是我吧。不管是赚还是亏,我过眼了这么多东西,已经是赚了,大大的赚了。

像我师傅他们这种夹在藏家和铲子之间的二手商,是这行业内最懂货的。但这个懂货,也是慢慢熬着,不断‘吃药’吃出来的。

--------------------------------------------------------------------------

-----------------------------------------------------------------------------

所谓‘吃药’,就是有的东西打眼了,买错了;有的,是对价值等级判断失误;有的是为了维持下线的货路,明知道东西不对,或者价值不符,也不得不忍着吞下来。

有个段子,当年的张伯驹先生,行家下线送东西给他,他明知道东西不对,或者要价高了,但还是笑着收下来。有人以为他是走眼了,其实不然。张先生心里清楚着呢。他自己说:“我知道东西不对,但是不对的我不帮他们收下来,养着他们,以后有好的对的,他们不会给我看了。”

但这‘药’,少量的能治病,过量能死人的。这行里混到现在有头脸的,哪个不是被药得几番死去活来,硬挺过来的?行行都这样。你站在岸上围观,不豁出去把一切都压上,完完全全的投入,永远都只是个外行。

我师傅他们这种,是穷跑货的行家,靠眼力路子周转的那点辛苦钱真不够交学费的。至于拍卖行的那些成交额,其实那种精品,行家往往都过手过,甚至更好的都有。但那是那种的游戏规则,不能比的。有些藏家大财东就是要那个排场,那个背后所谓‘名门出身’的背景。而正当行家手里更好的东西,可能连个零头都卖不过。而他们这种行家,往往又都独具眼力,个性很强,未必愿意去和资本扎堆,沦为工具的。

但是你没有大把大把的现金维持着,曾经那些六朝的精美的石雕残件,洛阳坑口大墓出来的绚烂无比的唐三彩,江西浙江福建大墓出来的陪葬的两宋吉盏建盏,湖南湖北顶级水坑出来的青铜器……这些真正的好东西,你连知道消息,看一眼的份都没有。

所以,能混到被大财东赏识,混到给他们觅货,是无数普通的行家苦苦追求的机会。这跟小公司争取到一个大项目是一样的道理。但往往,这样的机会,又是客大欺店。就是有幸争取到了,也未必吃得消。其实这样说也未必客观。因为这个行业很容易被看成是极易因个人价值因素判断而左右价值的。

再者,同样一件东西,在几个行家眼力,OK,不错,开门对的,但是对于其价值的判断,往往并不统一。这跟个人的修为,眼力,阅历,甚至个人的喜好都有关。至于价格,交易价格,往往更是说不清。尤其是越稀缺的品种,越高端的东西,越是这样。所以古董这种买卖,难以统一一个价值价格,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很难混。

---------------------------------------------------------------------------

-----------------------------------------------------------------------------

记得当年那个唐皇子墓出来的大堂镜,典型的黑漆古,顶级的工顶级的皮壳品相。我师傅那会正在帮HK的H先生跑货,一听说这个消息,马上就备足了现金跑过去。结果河南佬怎么说:“呦,你还X十万,人家潮汕人X百万拿来都留不住。”我师傅说:“我是帮HXX跑货的。东西留着,咱回头好说。”河南佬说:“HXX?你就是故宫院长,也大不过钱的。”

再扯也无意义,跟班的人说,货头天晚上就出关走掉了。卖给了专跑欧美的行家,据说后来又流到一个专收唐镜的大藏家手里了。

扯远了。扯这些无非是说,我师傅摸腾的多,杂,很大一个原因,是想让我们多开眼,多见识。当然,这是我很大了才明白的。而,这个代价也是巨大的。这学费,是给我和我师姐交的。我们是他的希望。虽然他并不要求我们以后也做这个。但是他希望我们能享受古代文化艺术带来的快乐,最好,只有快乐。

所有的父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的活着,简单点,不要负担太多太累。但,人各有各命。就像这里的,同志了,父母当然不想子女这样,不但是一个面子,社会流言流语七姑八姨说三道四的问题,最担心的还是孩子本身,担心这条路难走,社会压力大,将来老了,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谁来照顾陪伴。

但,人都有他的命,你再担心,再想孩子怎样安定怎么平安幸福,属于他命中的苦难,该来的还是要来,该他受的罪,谁也回避不了代替不了。但是他的快乐,也未必是你想得到的。所以说,随他吧。

对于后来师姐的决然离开,我一直很怨她。现在想来,或许她不喜欢这样的环境,不喜欢她父亲处事的方式。她可能觉得,我和她父亲才是一个鼻孔出气的人。所以才会有她之前吵架时说的“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个多余的人。”那句话。

而和陈,即使抛开了一些负累,仅仅是单纯的相处,有快乐有默契,但也有很多的隔阂,我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经历差得太远了。

而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是一个势力的等级观念,而是因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的不同,加之个人性格的原因,对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看法差异很大。

生活是个很琐碎的事情,当共同去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这些差异就会显现出来。不知道是一些固有的隔阂还是我们都不擅言语沟通。偶尔会产生一些误解进而闷闷不乐,或者我也不太清楚她心里在想什么。

有次她说:“跟你一起我觉得很安全放松,但又很怕自己这样。真的很怕。”我直接就问:“怕什么?”她叹口气,摇摇头,眼中雾气弥漫。

说实话我真不太明白她这话是什么意思。

========================灵感消失的分割线============================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GL]》小说在线阅读_第1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滥竽充数的演奏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GL]第1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