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626:这两天我把学到的方法跟女儿沟通了,周六跟她说好,周一主动把那自动铅笔还给同学,昨晚我还问过她笔收好了吗?她说收好了,像阳姐说的那样。周六晚她带着零花钱买了几只笔,同时我又送了她一支。今下午她同学跟我说,今天她问我女儿要自动铅笔,我孩子说没在她那,这是什么心理
…
明月晚上好。
您女儿的这种心态很正常:
一方面,她知道“拿”同学的文具是不好的行为~早已被家长定义为“偷”,所以,她虽然答应还,但是还是没有勇气面对同学,怕被同学嘲笑、鄙视…这种羞耻心说明孩子还没有达到完全的“二皮脸”的地步,这正是孩子内心自尊的表现,说明孩子有救,完全可以转变过来。孩子只是缺乏面对同学的勇气。要给孩子时间,不要要求孩子一步到位。
另一方面,当母亲的一直以来对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是严厉斥责的,母亲的态度忽然180度转变,孩子还处于懵圈状态,不知道母亲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知明月是如何给女儿谈的?可有检讨自己,可有对孩子真诚道歉?如果没有,只是给孩子讲道理,要求孩子去“还笔”…那孩子只答应而不去做,就可以理解了。母亲都没有勇气给孩子道歉,孩子怎么可能有勇气给同学道歉?她不知道怎么做,没人教给她。
如果明月没有给女儿道歉,建议今晚找时间给女儿谈谈:
首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命令式的给孩子说话,要用商量的语气。比如:“女儿,今晚你做完作业,咱俩聊聊天,好吗?妈妈有个小秘密想给你说,可以吗?”
如果孩子答应,妈妈就拥抱下,或者摸摸孩子的头~传递妈妈对女儿的爱。
如果孩子找借口推脱,母亲也不要勉强,可以告诉孩子:“那好吧,等你哪天有时间了,妈妈再和你聊。”
不要着急,不要生气!
如果孩子写完作业,好奇地问妈妈有什么小秘密要谈,妈妈要抓住机会,勇敢地给孩子道歉:“女儿,你小时候拿文具店的东西,妈妈没有理解你只是出于喜欢才拿的,不是偷!妈妈就认定你是偷,害怕你以后因为偷被别人嫌弃,给你带来伤害,所以,妈妈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你当小偷,带你去给老板道歉,妈妈没有想到这样会伤害你的自尊心,会让你没有安全感,妈妈没有保护好你,还伤害了你!过去是妈妈不对,今天妈妈给你道歉,请女儿原谅妈妈,好吗?女儿长大了,是个大姑娘了,妈妈以后再有做不对,做不好的地方,你提醒妈妈,好吗?妈妈一定改!妈妈要和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你不会拒绝妈妈吧?”
最后可以给孩子谈谈今天的事情:“女儿,你还没把笔还给同学,是吗?是怕同学看不起你,对吗?今天你同学告诉妈妈你没给她还笔时,妈妈心里好难过!很自责自己!都怪妈妈以前处理方式不对,吓着宝贝了。让你在同学面前受委屈了。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你有自尊心,但是咱们错了就要错得起,就要认账,要有这个勇气!知错能改的人,是最棒的!明天放学,妈妈接你时,陪你一起给同学道歉,把笔还给同学,好吗?别怕,妈妈陪着你!咱们再送给同学一支新笔做为补偿,也表明咱们的诚意,好吗?”
要想孩子做到,自己要先做到。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个人浅见,供明月参考!
谢谢支持!
祝明月早日与孩子一起走出误区,向上迈进!
稀缺资源(1)
程程打电话:“阳阳,今晚有工作不?没有的话,我直接去你家,给你汇报回报工作。”
我笑:“*长太谦虚了!你来吧,今晚的工作内容就是听领导“汇报”工作。”
…
程程一进门,先冲着母亲亲热地喊:“干娘,我来看您啦!”
母亲笑着:“程程来了?”
我惊奇地:“哇唔!你这个干闺女厉害呀!我妈现在经常会忘掉我是谁,竟然把你记这么牢!”
程程过去扶着母亲:“干娘,您咋知道是我嘞?”
母亲仰头看着程程,慈祥地笑着:“我懂你的声!我一听声就听出来是你了。”
我故意:“真偏心哈!干闺女几个月来看一次,您都记得。湿闺女天天陪着您,您还会忘了我是谁?”
母亲看着我:“你是谁也?”
我:“您是我娘!您说我是谁?”
母亲思考一下:“我是你娘?你是谁也?!你给我说说!你是我闺女?是我儿媳妇?我能不认识?我能不懂你的声?”
我提高声音:“您是我娘!是我亲娘!我是您的小闺女!”
母亲:“天爷爷哎!我的小闺女就这个声给我说话?我的娘哎!家里咋有个这么硬的人也?狼腔虎调的,这是我闺女吗?这就是阎王爷嘛!”
程程惊奇地笑着:“干娘现在这么会说?口才这么好!”
我:“老人和小孩一样,一天一个变化,只不过老人的变化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嗯,有点心酸。”
母亲还在一边骂我:“哎呦我的娘哎!你是谁也!还说我是你娘,我要是你娘,你就这个腔给我说话?像个野猫一样!”
程程笑喷:“阳阳,你又成野猫了?哈哈…”
我走到母亲跟前,双手做猫爪状:“喵呜!野猫来啦…”
然后拉着母亲的手跳唱《我们一起学猫叫》
我们一起学猫叫
一起喵喵喵喵喵
在你面前撒个娇
哎呦喵喵喵喵喵
我的心脏砰砰跳
迷恋上你的坏笑
你不说爱我我就喵喵喵
母亲一面笑,一面“抱怨”:“喵喵喵!你都把我抲撒散啦!”
把母亲哄开心后,我和程程照顾母亲洗漱、泡脚、睡下。
我俩去书房。
程程:“阳阳,干娘现在都糊涂成这样了吗?”
我:“嗯。有时清醒,有时糊涂。一言不合就骂人,特别难听,还经常出现幻觉,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妈现在口才特别好,根本说不过她。”
程程:“唉!照顾老人真不容易!阳阳,你不委屈吗?”
我:“前段时间我出差,我姐来照顾我妈半个月,就已经受不了了,天天给我打电话说她睡不好觉,有一天半夜二点多,给我发了一段我妈骂人的语音。我回来后给我姐说:“辛苦您了”!我姐说:“辛苦是应该的,我体会到你的生活啦”。”
程程:“就是该让你姐你哥他们都体会体会。”
我:“他们体会到的是我的辛苦!体会不到我的快乐。”
程程:“你真行!这样也能快乐!快乐现在是最稀缺的资源!其实,累点,苦点都没什么,就怕不开心!”
我:“要想开心,拥有“快乐”这个稀缺资源,你只要做到一点就行了。”
程程:“哪一点?”
我:“随缘!你只要随得了缘,没有什么可烦恼的,都是开心事!”
阿木,您何必为难自己呢?
人很难对他人有百分之百的信任的。更没人要求您百分之百地接受文中的观点。只是希望您换个角度去看文。
假如我文中的观点您可以接受百分之八十,您就把这百分之八十拿到生活中去应用,看看好不好使?看看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变化?做到这样您就可以慢慢领悟自己没领悟到的那一部分。如果您总是去质疑您无法理解和接受的那百分之二十,那么您什么也没得到。等于白读了。
读书是要把精力集中于书中,而非集中在作者身上。
一本书读完,哪怕其中只有一句话我们认为有意义并在实践中努力去实践这句话了,那就是开卷有益!
就如您读《论语》,假如您只接受其中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就把这一句理解透,运用到生活中去,您看看您的生活变不变?看看您的命运改不改?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这和您对作者信不信任~没有关系!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不治天下,我们通过读书能把自己的生活治理顺溜了,就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阿木,您把注意力从我身上转移到文中,只管去汲取对您有益的观点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此观点正确与否,您就不纠结了。
至于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关系呢?您信不信任我,又有何关系呢?
回复明月:
海上生明月626:我今天下午跟她按照你的思路跟她说了小秘密的事,跟她道歉了,可没看到她有太多的表情。
…
明月晚上好!
我想与您分享的是方法论,而不是具体方法!
我之所以写出具体方法,是为了助您更好地理解方法论。
目前看来,您似乎更容易接受“具体方法”而不是“方法论”。
如果我们照搬某一具体方法时,很容易出偏差。因为给出您具体方法的人并不了解您和您的孩子的全部情况。
如果我们理解了方法论,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去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这个方法论就是~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自己的不对处并真心地改正它~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我们真正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面对真实的自己时,一切最适合我们的方法自然就有了!
正确的方法论就是正确的方向,当我们找准方向时,无论我们用那种方法,最终都可以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