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谁?谁改变?(4)
过年时,二哥把母亲接回去住了大半个月,二哥说,母亲天天闹着要回来,不让回来就哭。母亲一哭,二哥就让母亲和我视频,为此二哥专门换了智能手机,学会了如何视频。
我:“哥,妈住。不惯就让她回来吧。”
二哥:“不让她回!要回也要等到过完年再回。”
结果,还是没有过完年,二哥就把母亲送了回来。
我:“妈胖了,走路也利索了,背没那么驼了。看来二哥照顾得比我好。”
二哥憨厚地笑着:“我没啥事,不像你忙得很。就不想让妈回来的,她闹得不行,一眼看不到就开门要走。”
我:“主要是在我这住习惯了。”
二哥笑着:“以后谁再来接妈,你不要给妈装钱了。那天半夜起来找钱,说她的钱丢了,让谁偷走了。你说房子就我和你嫂子,还能谁偷她的钱?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笑:“是妈自己要钱的,说她没有一分钱压腰子。哥,您别在意,妈在我这也一样,经常数她的钱,说钱少了,丢了,被偷走了…”
二哥:“我帮她找了半天没找到,就拿了一百多块钱给她,她一看说不是她的钱,她的钱没红票。我又大半夜赶快跑到楼下小卖部去换钱,人家不给换,我买瓶饮料把100块钱破开了,回来给她,说钱找到了,她才睡觉。结果第二天早上穿衣服时一看,钱掉到棉裤腿里了。”
我笑:“妈记性还挺好的哦,还能记得她的钱是啥样的。她喜欢到处藏她的钱,藏得自己都找不到,所以,就给她点零钱。”
二哥:“每天带妈下楼活动活动,那天她自己开门下楼,我赶快跟过去扶她,她骂我想一把推下去摔死她!说要不是有人进来,我就把她推下去摔死了!”
我有点惊讶,母亲竟然说这样的话!
二哥是我们姊妹里脾气最好的一个,说话慢条斯理,做事细心周到…
我把这事说给姐姐听…
姐犹豫了一下,笑着说:“且!你还不知道吧,妈骂咱二嫂子的话更难听!”
我:“?”
姐:“二嫂子不要眼睛不好,戴眼镜嘛?你知道妈骂二嫂子啥话吗?”
我:“骂什么?”
姐:“妈骂她:“瞎B个眼,咋不去死去也”?!”
…
改变谁?谁改变?(5)
中秋节时,哥哥姐姐们都来看母亲了。
某日,吃午饭时,我离开餐桌接电话,忽然听到二哥在大声呵斥母亲:“您看您!汤能往馍馍上倒吗?越不让您倒您越倒!您看把地板和衣服上都搞脏了!人说啥您都不听…”
我一看,母亲用汤勺把汤舀到馍馍上,汤撒了一地,衣服上也是。
我第一次见二哥发这么大火。
二哥生气地一面数落着母亲,一面擦母亲的手、衣服,又蹲下挪开母亲的脚擦地板…
母亲一言不发,只管眯着眼睛吃饭,对二哥的唠叨充耳不闻…
吃完饭,帮母亲洗手,换衣服,一切收拾妥当了,母亲坐床上,自言自语:“老天爷爷哎,你让我活着干啥?啥用都没有了,只落的吃了。吃也吃不好,一天不知道要吃多少呒趣,挨多少嚷!老天爷爷哎,你咋不让我死了哎,这活也活不好,死又死不了,这滋味儿真难受!”
看着落寞衰老的母亲如此说,我心里难过、羞愧、悲哀…
忽然明白了,母亲为何骂二哥和嫂子。
其实,二哥和二嫂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是,老人不仅仅需要儿女养活她,她更需要儿女尊重她、体谅她、不嫌弃她…
孔子曾经说过,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这也是孝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流露出对父母的不耐烦,这种孝心是不到位的,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只是低层面的“孝”;而真正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卑和感恩的态度。
所以,对父母“色悦”是衡量一个人孝心的标准。
给父母个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
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到自己也经常如二哥般数落母亲,就羞愧难当!
终于明白,母亲所有的“作”、所有的“不可理喻”、所有的“闹腾”~都源于自己对母亲的关爱不够、耐心不够、感恩不够!也就是德行不够!
…
我做了两件事:
一,以后过年不让母亲去哥哥家里了。
二,我打印了一份表格,把自己每天起情绪、发脾气的次数量化。限每天一次,每晚睡觉前填表格,自我监督。
这种量化的效果很好…情绪君不怎么光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