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医生的中医养生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病中的一件事情。
大病期间,有次发高烧,我自己并不知道我发高烧了~因为不影响吃喝,也没有别的不良反应,反而感觉浑身轻松,特别是膝关节,热热的感觉,站起来的时候,很轻松,一下子就站起来了。我妈都发觉了,很高兴地说:“你起来、坐下利落多了,看来病要好了!”
…
姐姐来看我时,我半躺在沙发上看书呢。
姐:“你脸怎么那么红?”
我开玩笑学谢娜口气:“因为人红!”
我在家里基本不穿袜子(此习惯不好,勿学),两个脚丫子露在外面,我姐过来摸了一下我的脚,惊呼:“脚丫子都是烫的!你发高烧了吧?”
赶紧用体温计一量,将近40度了。一家人都紧张了,立即吃退烧药,大汗淋漓,半小时后退烧…周身又开始疼痛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完了,错过一次机会了。因此内心里还对姐姐耿耿于怀过:“要不是你,我病早好了!”殊不知,正是内心这种“恶”,才导致了身体上的“病”。
正是由于自己的愚昧无知,才错过了自身免疫系统最佳的调理机会!
…
五月来了,祝诸君安康如意!
燕归来: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有好有坏。只认定一面,就会偏激,就会起情绪,情绪一升起,烦恼就有了。
出去玩,多开心的事情,您一拉脸,破坏了集体的情绪,大家的心情都受到您的影响,扫了大家的兴,快乐变成了彼此心里的小抱怨~这样的情绪埋在心里,会障碍彼此感情的沟通、理解。我们多拉两次脸,就没人愿意再和我们玩了,我们就把自己孤立了。
趁着假期,再给大家分享一篇李辛医生的文章。
李辛:了解身体的大格局(一)
气机与病机
我们在学习当中有两个“机”:一个是气机,还有一个是病机。简单地讲,气机就是人体的生理,正常状态人体的气是怎么走的。
病机其实是中医的病理,因为外感六淫、七情或者现在的生活方式,或者因为年纪大气虚了,它正常的气机出了问题才出现了病机,有了这个病机才有了那些症状。
所以,有些医生说要忘掉那个诊断,其实不光要忘掉西医的诊断,也要忘掉中医的诊断。
比如说一个病人他来了,尤其是老年人,他也许有肾虚,还有肝阴肝血淤,可能还有心虚,还有水肿,那光中医诊断就有五六个、七八个,这跟西医是一样的呀,有冠心病,有糖尿病,血脂也高,然后脑动脉也运行不好。
那我们中医是不是一个一个去治呢?或者是根据一个病再去辨证论治呢?不是。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我们说治病求本。
“本”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是让这个病机从失常的状态回到你正常的状态,所以在中医里面都有一个叫—常和变。这个变有千千万万,那么我们把这个变回到正常状态,常只有一个状态。常回来了,那所有的东西都回来了。
神机与天机
实际上还有两个机。
一个是神机,《黄帝内经》里面它这个“神”说得很多。我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我就把《内经》里面关于神的部分都找出来看了一遍,因为当时我们教科书里面都说:这个是属于唯心主义,是古代朴素的哲学等等。我把它都搜了一遍,我发现这个东西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是什么机?
天机!神机和天机其实是属于道家的部分,或者道医里的部分,也许是中医的源头。而我们现在的中医呢,其实是主要在气机和病机这个部分。
神机和天机,这两个部分呢,我所知不多,比如在《黄帝内经》里面有五运六气的问题。有每年这个气的变化,那么这一年就会有什么样的病。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乱掉了,所以差不多各个人的神都是乱的。那你可以想象,有一个病人,他有各种各样的症状,然后我们去辩证,辩证出来是有肝热,或者有小肠热,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治疗,有吃药,有针灸。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他生活方式不正常,他晚上11点才睡觉,睡觉前还在打电话,还在想股票,还在看电视,他的神乱了以后,神机一乱,气机肯定乱,气机一乱就成病机了,所以这非常重要。
这也是道家里面强调的要清静,要无为,要简单。那么当你的心非常简单的时候,很多部分就解决了。
虚实与开阖
下面讲一讲我平常看病的时候怎么来判断这个病。中医既然是讲到气,其实就是“能量生成图”…这个大家都知道的有三个圆圈,上焦、中焦和下焦。
先天的精化生了元气,这是父母给我们的。这个是中气,我们每天要吃饭,也叫水谷之气。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靠脐带,用的是妈妈的中气。我们生下来后,呼吸到的清气。所以在生下来之前是两气阖一,生下来之后是三气阖一。按照书本上的说法呢,这三气阖在一起叫做真气,也有称正气。这个可以称为人体气的生成图,它是上、中、下。
这个概念叫三焦,大多数的病实际上是中下焦两个部分不足了。即使是一般的感冒,或是一个小毛病,其实上首先是你的内气不足了,那么邪气才会进来。
我们其实病的是什么问题?是虚实。
我们把问题简化,清气是每个人都可以呼吸的,差不多每个人都一样,我们就把它先放在一边。
每个人不一样的,就是在看病的时候要考虑的重点,其实是在虚实:中气是否足?消化好不好?先天的肾气好不好?
中医的精是下焦。中医的气呢,是中焦。我们的神,其实是第一位重要的。当神不对的时候,其他部分都会错。错在哪里呢?是错在节奏上。梁冬也说到,节奏。
能量的生成图是上、中、下,是竖着的,我们换一个画法,其实是里、中、外。如果下焦、中焦的气很够,上焦才会有气。那么外边还会有一层气,相当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医里面叫什么?我们都知道,叫卫气。
李辛:了解身体的大格局(二)
虚实定开阖
这里又有一个方向的问题,方向向内或向外,有个概念很重要:开阖。前面说到了虚实,我们有个口诀叫做“虚实定开阖”。什么意思?
当你人体是虚的时候,作为生命的本能,气它其实是应该往里面走的。只有当里面气足的时候,它才会往外走。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然后又有两个字叫什么?顺逆。
这个开阖除了跟我们人体本来虚实状态有关以外,那就跟天地生活有关系了。比如春夏应该是开的,秋冬应该是藏的。白天应该是开的,晚上应该是藏的,阖的。
很多的病,或者说,治所有的病一定要考虑这个开阖的问题。
什么叫顺呢?
就是说即使是这个人病了,比如说感冒,举个例子,他打喷嚏呀、流鼻涕、发高烧呀,如果他下焦和中焦的气够,至少这两天是够的话,那气的方向是开还是阖的?肯定是开,这是“顺”。这个时候如果打喷嚏啊,流鼻涕,这个病是向外的,这是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