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贝更欣赏宝钗。
我:“薛宝钗就是个伪君子!就会收买人心。看着对谁都好,其实最冷漠、最无情的就是她!”
贝:“我觉得宝钗是十二钗里最有智慧、最成熟、最看得透,最放得下的人。你想想,如果黛玉和宝钗就在你身边,一个一天哭哭啼啼,动不动就发小姐脾气,说话刺人……一个温和大度、不计较,大方,做事恰到好处……你喜欢谁?”
静涵:“黛玉活得太小心翼翼、太渴望、太无助、太压抑了……无依无靠,无父无母,想想都让人透不过气来……就一个宝玉懂她,还天天担心不知道能不能指望上!哎,读《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好!我们可以靠自己!”
邱大头:“她们两个中和一下就完美了!又有才,又美貌,又温柔……”赵老师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打断了他的“又”。
乔老师:“你们说的都对!每个人每个阶段读《红楼梦》,感受都会不一样。所以,不要急着下定论,不要把书读死了。”
我想到自己对刘姥姥进大观园前后截然不同的感受,觉得乔老师说得对,自己有些极端了………
赵老师:“司马沐阳,你为什么说宝钗最虚伪、最冷漠、最无情?”
我:“她明明知道黛玉喜欢宝玉,她还插一杠子,平时在黛玉面前还装好人,不虚伪吗?王熙凤都说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不是太世故,太冷漠了吗?”
赵老师:“史湘云做东缺钱,宝钗帮她办了螃蟹宴;黛玉的药需要燕窝,宝钗给买;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宝钗让丫鬟莺儿瞒着人取回来…………她做这些事时,都是悄悄的,没有说帮助了人要讨个好,至少要讨个感谢……你怎么理解?她明知林黛玉猜忌她,她还是处处为黛玉着想,黛玉最后都对她“心下暗伏”。宝钗吃、住、用都很简朴……你又怎么理解”
我:“……”
赵老师:“《红楼梦》的内涵非常深厚,你们对宝黛的看法,都对,也都不对!对在你们肯思考,不对在你们看问题不全面,非黑即白,走极端了。”
“老师,咋样才能不极端?”
赵老师:“包容!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喜好、立场出发看人看事,这个角度太狭窄、太偏激了。盲人摸象,你们都知道吧?”
“知道!”
“那你们说七个盲人,谁的看法是对的?”
“都对!”“都不对!”
…………
今日新闻,刘村长今天下午喊话,题目是“春天已经不远了”…………看不到春天的人,会死在冬天里!认为春天不远就是春天已在的人,还是死在冬天里。只有不但看到春天,还知道春天之前是冬天、甚至是严冬的人,才能活到春天,享受春天!
赵老师:“如果我们站在大象头部,摸的是耳朵,我们就会认为大象像扇子是正确的。站在大象屁股的人,他摸着的是尾巴,他就会以为大象像条蛇是对的。同样的,摸着腿的认为大象像柱子。摸着身体的人认为大象像堵墙……没有人故意去说错误的话,我们认为别人“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他的角度!”
赵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说一个球有多少个角度?”
“无数个!”
“对!生活就像个球,它有无数个角度,如果我们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能对吗?”
“不能!”
“哪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多个角度看人看事?如果我们培养了看球的思维,我们就不会把自己的标准当成真理去衡量别人、评价别人,甚至否定别人了!”
热烈鼓掌!
刘老师的“生活是个球”、“培养球思维”的高论,真是幽默又形象!每当我们有人爆着青筋想和别人争论、抬杠时,总有同学及时说:“生活是个球!”,马上转怒为笑,变争论为讨论,或者不再争论。
“生活是个球”“培养球思维”理论……创造了七班另一个奇迹,凡已婚的,没有离婚的!
同学们聚会时,互相调侃:“还没离?”
“唉,想想“生活是个球”,自己不是真理标准,就没有底气离了”
“生活是个球,球才圆满嘛”
…………
读书社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五角丛书”中著名的《女大学生手记》、《培根论人生》……琼瑶的《窗外》、《庭院深深》、《彩霞满天》……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荷西我爱你》《撒哈拉的故事》……金庸全套,古龙全套,张爱玲全集……
外国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茶花女》《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简爱》《乱世佳人》《红与黑》《静静的顿河》《老人与海》……
大家都积极地推荐、贡献自己的好书与同学们分享,老师也给推荐提供了很多。不管读过还是没读,关键是在一起的交流分享,大家热烈地讨论爱情、理想、人生!真是快乐、受益!
一天,张贝抄写了舒婷的《致橡树》,我读了一遍就被深深打动、感动!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
读到“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我和张贝互相注视着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正是我和张贝最真实贴切的写照!
张贝,我从没用语言表达过对你的欣赏、关爱和感谢!甚至,我都很少叫你的名字,“哎……”就是我对你的昵称。
可……
坚贞在这里!
我们都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她的《地毯的那一端》,我们几乎都能全文背出来……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们的“美文共赏析”选择了张晓风的这篇文章:
我:“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