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黑丫头同学写了那么多,有些我同意,有些我不同意,不过你的解决方法我很赞同。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等价交换是最优的。医疗保险自愿吧。不买看不起病自己负责好了。不过医疗特殊的一点就是它有生死的道德伦理的问题。这里我还是说愿意提供慈善的私立机构自愿去帮助吧。或者医疗援助,只能如此,我觉得没有更好的。”
既然提到口腔科,其实口腔科是医疗里面自由竞争和私有化最多的科室,因为医生可以自己开业,办自己的口腔诊所,小诊所和大医院可以提供水平相仿的服务,这是需要大平台的其他科室难以企及的。
所以口腔科的定价虽然有物价局控制,但是充满自由竞争,相对体现价值,你的牙长得不错,秦欢拔智齿的时候需要凿牙床,根还断在里面,医生搞得满头大汗,花了三四个小时,拽着我的手,都快把我的手掐断了。价格跟三秒是一样的,还是挺赚的。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一部很写实的电影,也有个真实的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就是贺陆勇格列卫事件,你可以搜一搜,就知道天朝假药的定义,和患者面临的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了。
药物临床实验分成四期,
一期是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通俗的讲,就是给正常人体试验者吃不同剂量的药物,看看人能承受的最大剂量是多少,多久会代谢掉。
二期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就是找一些病人,用不同的吃法,吃不同剂量的药物,看看有没有效果,这部分临床实验是会有病例报道的,一般都在行业专业的顶级会议上公布。
三期是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参与的病人数量比前两种都大得多,进行严格的实验设计,至少分成两组,一组吃实验用药,一组吃安慰剂,就是你说的糖丸,或者经典治疗用药。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看看实验用药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不是优于没有用的安慰剂(一般没得治的用这种),或者,和经典治疗等效或优于经典治疗。
如果这一期临床实验中,实验用药效果好于安慰剂或者经典治疗,那就说明这个药是有用的,不论新药是否有用,这种实验结果一般都非常重大,会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上,比如新英格兰或者柳叶刀之类的。结果会被写进治疗指南,全世界的医生都会学习这个指南,然后按照指南进行用药。
为什么中药一直被质疑,就是因为他们基本没有进行过这样的RCT研究,所以没有可靠的有效依据,自然也都不会进入指南成为标准疗法。
四期临床实验,是在药物上市以后,在真实世界进行的进一步统计研究,主要是统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毕竟进入三期临床的病人都是经过挑选的,轻重程度差不多的病人,真实世界里的病人,个体差异要大得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多,也有药物在四期临床被发现严重问题,然后禁用的。
为什么有些药这么贵,因为一个药物的研发成本基本在十亿美元左右,国产新药(仿制为主)成本大概在5亿人民币,专利保护就是为了让厂家有积极性来研究新药。
每一个新药背后,都是尸横遍野,无数的小白鼠,还有献出生命的一期临床实验人员。
药厂当然要赚钱,研发花掉的钱必须翻倍赚回来,那怎么才能让这种新药的价钱降一降呢,就是加强自主研发,自主研发跟印度的直接抄袭不一样,必须有独有的化学结构,比如某抗癌药物,国产的出来以后,自动降价快一半。
那直接抄袭不是更快更省力,管他的厂家研发成本呢。
与肿瘤市场的火爆不同,抗生素已经十年没有新药出现了,因为细菌耐药太快,厂家收不回研发成本,所以不研发了。
以后的病人不会死于肿瘤,而是会死于感染。
人口那么多,总会有自然选择,总会有自然淘汰,但是作为个体,大家都在努力生活,希望不要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这些大家都能理解,所以在中国的达拉斯买家被提起公诉,准备判刑的时候,300多个病友联名上书请愿,希望能让他免于刑事处罚,还好最后结果挺好。
关于医患关系,我来讲一个小故事吧。
草野家三代行医,草野,草野的父亲,草野的祖父。
草野的祖父是个外科医生,有一次一个病人病重,家里有个三岁的小孩无人看管,祖父说,反正家里也有小孩,多养一个也无妨,就把小孩领回家,跟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半年后,患者痊愈,家里情况也有改善,把小孩接回去了。
十年浩劫,祖父变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天天批斗游街,扫厕所关牛棚,一起的医生有一半不堪凌辱自杀了,可以参见前面解剖室惊魂那段,也可以看看电影《活着》。家里只有十三岁的父亲,十一岁,七八岁的弟弟妹妹以及一个七十多岁老年痴呆的太爷,祖父母的工资全部没收,反复抄家,根本揭不开锅,父亲认识各种野菜野草,就在要饿死的时候,那个病人来了,不顾接触***被牵连的危险,每个月从自己家里的口粮里抠出来接济我爸家,自己的孩子饿的嗷嗷叫。
我们两家还有来往,病人的孩子现在也是个大叔了,一大家子生了病找我看,过年两家还一起吃吃饭。
多融洽的医患关系。
现在还有多少医生会帮病人养小孩?
现在还有多少病人会冒着被枪毙的危险去维护医生和医生家属?
这才过去了几年?医生还是那些医生,只是更老一点,经验更丰富一点,病人还是那些病人,只是随着年龄增长,病更多了些。
但是现在的关系怎么就搞成这样了呢。
这些关于医疗的讨论也不算歪楼。
毕竟这是个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故事,是离不开医疗圈和研发圈的。
我们这十六年分分合合,也和讨论的医疗环境,研发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内容现在不写,以后也会写。
当初选择在一路同行写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我觉得,很有一部分同行者,具备追求纯粹、坚持不懈、不落窠臼、心地善良的特质,没有这些品质,这条路是走不下来的。
这也是成为行业顶尖人才所必须的品质,因为外界的干扰实在是太多太强大了。因此,同行者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
但是我也困惑、迷惘、无助过,所以我希望把这个故事放在这里,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摊开在此,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再不更我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更了。
愉快的军训很快就接近了尾声,最后是汇报演出,哦,不对,官方说法是大阅兵。每个排都要列队进过主席台,并且要表演一些技能,我们排要表演匕首操,秦欢她们排表演擒拿手。
最接近匕首的器材就是牙刷了,所以经常可以听到我们充满爆发力的在嗬嗬哈嘿,整齐地拿着一支牙刷捅来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