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爱我,祈求你成全我们,让我们快乐地在一起,永不分离;如果他想离开,我会忍着心里的绞痛放他走!只要他能远离苦难,所有的哀愁都让我一个人来承受好了!不管我有多爱他,我愿意孤独地怀抱着我的温暖回忆,看着他幸福着、快乐着。即使我一直垂着泪心痛着,看着我的爱远走。
我想起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著名诗篇:
那一天,闭目在轻殿香雾,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支好三脚架,拍下了《祈苍穹》,作为我与苍天达成协议的见证。
115.
就在我一直忙碌着的时候,宁也一直在山西的工地上做事。
四少爷那段时间时间的状态特别好,他在综合部扮演着我的助手角色,员工或者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有什么事情时,一般都是他出面处理。尤其是文档类的,他的计算机比较熟悉,在公司绝大多数员工都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没玩过电脑的人比较起来,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由于晚上我一般都不在公司住了,四少爷和宁一样,也是喜欢打斯诺克,就常和公司里的一些人,晚上在娱乐室玩斯诺克,乐此不疲。我想四少爷所说的快乐,应该是指自己的自我实现以及放松的心态吧。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公司的四周年庆典,我就组织四少爷,还有几个学生一起开会,商讨方案。方案定下来了,除了销售和维修方面的打折或送汽车装饰等实在的促销,我们确定了一套4S点展厅的装饰方案。曾经做过广告制作的四少爷自然就发挥了作用,而且他拿出来的东西我还真的比较欣赏。审美情趣的相似,大约也是四少爷至今还和我保持着比较多的联系的主要原因吧。
我十分大胆地推出一个方案,把大厅里净空10米的几个宽大的钢结构立柱上,全部挂上了朱红条形绸布,顶上用相同的绸布扎成绣球,然后又用绸布相连,使整个大厅既显得大气,更有强烈的喜庆色彩,博得了客户和员工的交口称赞。老板自然很高兴,花了最少的钱,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那段时间,老板还特地聘请了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帮助公司完善来自国外大汽车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这样我就有幸全程参加了这个只是在书本上学习的据说很有效果的项目实施。
你说,如果你在这家公司买了车,购车人、使用人、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等,你全部被市场部管理的俱乐部存档了,这样主动权就不在你手里了,而是汽车俱乐部。你的车什么时候保养、每天大约用车的公里数全部由记录,那下次你什么时候需要保养,人家能不知道吗?
就是靠这套国外先进的服务系统,使公司的客户根本就无处可逃,利润逐年上扬!其实对于4S点,卖车的利润并不大,关键是后期的汽车保养、维修,还有保险、装饰。在这里,CRM是我最大的收获。
2005年我回老家创业后,就很坚定地实施了CRM,一改当地人的坐商为行商,虽然招致了很多非议,但是一个月下来,我就从一个商业中心小镇的市场新进者,成为了市场老大,让竞争对手刮目相看。可见,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市场策略,真的就是生产力。
就是这样,我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就像在践行自己的人生规划一样。宁,你一定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116.
也就是在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公司工作期间,我再次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
当时,老板发展膨胀的愿望十分强烈,一直在想着办法寻找大发展的机会。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向他提出了一套公司高管持股计划,以提高各个部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被私心太重的他拒绝了。他那时候最重视的事情,是在北京市一个商业区买一栋大楼,在那里做汽车。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他一直有分歧。汽车行业有其特殊性,除了扎堆的专业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交通。这不明摆着,大多数城市的4S点都设在城郊。公司当时在市中心设立的销售门店,业绩一直都很差,老板是出于占领市场的目的才一直撑着;而这次又要动用巨资,在商业区做汽车,不是找死吗?在我的说服下,老板同意给我一个机会,改汽车为专业市场。
我当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个项目上。经过反复的调查和论证,选择了一个商业业态,筹备做专业市场,也因此认识了该行业的很多高管和资深的专家,更要紧的是认识了一个国内著名房地产公司的高层。因为这家公司,曾有一帮人成功地运作了一个大型商业项目,抱着学习和取经的态度,与他们联系,并且他们团队也直接介入到了我们的项目中。
在一次该公司的高层专题会议上,作为业主代言人的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大侠。虽然不是当初创业团队的老大,但人家那个视野,真的是开阔!人家那个理念,真的是大开了我的眼界!你说,北京的商业板块看似简单,其实有很深的学问。人家居然超前地提出了“城市复兴”的概念!确实也是,中心城区的拥堵,造就了多少像天通苑、回龙观这样的睡城?即使到了今天,大侠的这个理念都没过时。
那段时间,因为这个项目,我非常繁忙,在北京市中心跑,一个月汽车都能跑到6000公里;也因为此,我认识并洽谈了好多北京乃至全国著名企业的该行业高层,仔细地聆听和深入的思考,使我对商业地产领域的认知,很快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谁知,一个人出现了。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生命中的贵人,香港的杨先生。他是在大楼的巨幅广告牌上看见了我的手机号,然后第二次来京时,在飞机起飞前电话约我。北京昆仑饭店咖啡厅,那个我一直很喜欢的咖啡色建筑里,他飞机降落后,就坐着他的宝马7系见我了。
真感谢前期洽谈中的积累!若不是这些,我是无法在1小时的咖啡时间里,真正打动杨先生的。他当场就对我发出了邀请:“来给我当北京的投资顾问吧!”
我喜滋滋的但是不露声色,说要考虑一下。离开后我就第一时间给宁打了电话:喂,哥们,我成了香饽饽了!
117.
与杨先生的初次见面后,我没有马上回复他。虽然毕业论文,我的快笔头会帮我很快就解决;但所在的公司,作为策划总监的我,这个项目太大,而我是老板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我不能背信弃义地选择这个时候离开。
杨先生非常通情达理,说自己马上要进入北京市场,愿意等我。后来好几次区政府开会,我都作为公司的代表,和杨先生能碰到。每次他都很客气,而且都会开玩笑地问我想好了没有,不要让他等的太久。
确实也是,一直在杭州和上海一带投资发展的他,觉得北京的水很深。尤其是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渊源知之甚少,对于现状,更是毫不了解。每次和我单独聊天,我都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能深深地吸引他。
在这一点上,我真的很佩服香港人做事的方法。到一个陌生的市场,前期的调查太重要了,更独特的是要彻底地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因为万事有因果,现状很多都是历史的延续,都是有来历的,有渊源的,不会无缘无故。
而正好,一直很喜欢历史、地理、文化的我,在这方面正好有一定的积累,外加之我接收新知识比较快,捕捉信息的能力也还比较强,得到他的垂青也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尤其是我实在的作风,短短的一个多月,已经积累并签约了100多个意向商户,更是让他求贤若渴。
就在我忙碌事业时,学业上就有事情了:论文开题报告。导师之前与我并不熟悉,因为直到研三时,学校才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方西确定导师,只见过一次面而已。导师多次给我打电话,让同学捎口信给我,我才重视起来去见他。
导师生气自然是很正常的。自己的学生多次约不来,再忙也得要毕业吧,得写论文吧,一直自尊心很强的教授当然生气了!我自知理亏,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但还在那笑着,脸皮一定厚极了!哈哈,宁那么经常拒绝我,我都没退缩,你骂我几句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