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自从上次在霞姐楼下不欢而散之后,诗妍就几乎没和我联系过,没有电话,也没有短信。那时她的实习已基本结束,可我还在电视台忙活,每次回学校竟然都只能从别人口中打听到她的消息。听小美说也很少见到诗妍,似乎她除了吃饭,就是整日整日把自己关在寝室里。我听了心里虽然难受,但也莫名产生一丝轻松。她不联系我,我也尽量不去打扰她,希望她可以稍微安下心来准备雅思考试。
与此同时,大四招聘的帷幕轰轰烈烈拉开,成千上万的毕业大军抖擞精神,全副武装的投入到找工作的滚滚洪流中。相信经历过的人都一定不会忘记,找工作的这段经历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和磨练。这不仅是一场智慧和人脉的较量,更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窥探社会现实的第一步。有些人出师顺利,马到功成,欢欢喜喜走上职场的舞台,而另一些人则四处碰壁,艰难起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品味人生百态。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总之过程既不顺利也不艰难。留在电视台的愿望不出意料的落空,对此我没有太多遗憾,因为从几个月前开始,我就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最终,实习生当中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那个人就是郑夕。她凭借坚强的后台和“不俗”的业绩征服了boss,哦不对,应该是她的叔叔。但不知是出于近亲避嫌的原因,还是因为没能斗得过其他后台更强大的人,最后郑夕被另外一个相对冷门的栏目录取。所谓福兮祸所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在电视台上班的最后一天,我照例工工整整的写好采访笔记,然后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放佛从来没有人来过。本来想和共事数月的同事们一一道别,但大部分人都跑出去执行任务了,也只好作罢。后来我走进大boss、小boss的办公室,跟他们道别,没想到他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热情,对我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激励,然后大手一挥,对我说:
“以后出去好好干!以你的能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我微笑着说了声“谢谢”,然后头也不回的走出办公室。坦白说,两个boss我都不太喜欢,可能因为他们擅于发号施令,但亲力亲为得少,官僚作风比较明显。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偌大的中国比比皆是,然而那时候的我却难以适应和顺从。所以平时我既不喜欢拍boss马屁,也不喜欢有事没事围着他们转,显摆自己的工作成绩,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或者跟着师傅东奔西跑。
本来师傅老赵不舍得我走,给我提供了一个留在电视台的机会,但条件是无法保证是正式录用,只能作为编外人员先暂且工作着,福利什么的都没有保障。我本来有一丝心动,后来想想也就算了,毕竟人还是现实的,理想虽然重要,但是吃饭问题却一刻也不能等,我不想大学毕业了还伸手向老爹老妈要钱。
老赵对我的执意离去遗憾不已,但他也知道,作为电视台的老兵卒一枚,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掌控的。分别的那一天,他送给我一支派克的钢笔,做工并不算精美,但看上去年份不浅,他告诉我说:
“这是当时我进电视台工作时,师傅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不管以后你当不当记者,我都希望你笔耕不辍,追求上进。”
除此之外,他还送我一句话:“笑然,你的个性太认真,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人生在世,有些事还是‘难得糊涂’比较好,否则会活得很累……”
我点点头,接受了老赵的好意。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对此我很坦然。我当然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变得圆滑一些,机灵一些,并不是放下个性,随波逐流,只是为了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过得更好。
离别时,我对着老赵深深的鞠了一躬。虽然他并不是我的第一个师傅,也不像老忠(第一个师傅)那样随时随地把我带在身边,对我呵护备至,但平心而论,他的业务素养不比老忠差,对我也比较关心。尤其是在我外公去世前后以及和诗妍分手之后的那段日子,他常常给我大开绿灯,给我放假,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所以我同样很感谢他。反倒是老忠后来听人怂恿,误入歧途,走上传销道路,荒废了业务,也冲淡了和我的师徒之情。所以说,有时候真的是世事难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实在不好说。原本亲近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就变得形同陌路,而原本关系一般的人,却在某个时刻让你难以忘怀。
离开电视台以后,虽然有些落寞,但经过一番思忖,我终于打起精神,加入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于是我隔三差五流窜于校内外各大招聘现场,像仙女撒花一样漫天挥洒自己的简历。我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一定信心,然而面对成千上万的竞争者,我依然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尤其是置身于招聘会现场,就像一只随时可能被人踩死的小蚂蚁一样,只能在拥挤的人潮中奋力突围,用力厮杀到每一个展台前,形象、尊严什么的似乎都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