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我跑上来的。”
晚饭后,我拉着母亲去公园散步。公园里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我看着一对对把臂同游的老年伴侣,忍不住想,如果父母当初不离婚,如果他们也是这么恩爱,今天他们是否也会像其他中老年人一样把臂同游,在公园散步。但是他们离了,我偷偷瞥了母亲一眼,母亲的神态平和而安详,给人经脆弱的希望。这时,母亲忽然问:“你几次提到那个德语老师,怎么不见你带她来。”
“我提过见次要好来家里,她说怕给我们添麻烦,一直也没有来过。”
“你下星期带她来吧,我包饺子。”
“又是饺子。”我笑道。
“你不喜欢吃?”
“喜欢。”
这时,暮色正在四合,夜风带着凉意向四方传送,空气中荡漾着白玉兰和树脂的芬香,我挽着母亲的手臂走出公园。我漫无天际地说着。我谈起伊芙,谈起杜杜,谈起校园生活,母亲不时笑着。这时候,我好像面对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也是朋友,这种双重的关系让我感到倾吐的幸福和快乐。
“妈妈,等我读完大学,你想不想让我去德国留学?”我转了话题,试探道。
“只要你好,多学点本事,吸收我国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妈不反对,但留学要花很多钱的,不过,妈会想办法让你去读的。”母亲望望我,笑道。
“在德国学费是免费的,而且对留学生有优惠政策,我可以边读书,边找事做。再说,伊老师会帮我的,她希望我去海德堡大学读,那儿离她家近,可以解决吃住问题。”我兴奋地和母亲说。
“好是好,但是长期住别人家里会给人家添麻烦的。”母亲有些顾虑地说。
“妈妈,这些你不用担心,我会处理的,我担心的倒是你。我一走,就剩下你一个人。”
“你担心我病,担心我一个人,你不用担心,你总会离开妈妈的,妈妈不可能栓住你一辈子,你以后要嫁人,要成家。”母亲说。
“妈妈,我不嫁人,我陪你。”
“傻丫头,不嫁人,你做尼姑呵,到时有病有痛谁照顾你。你靠谁,妈妈怎么放心。”
走着走着,不知不沉到了靠近街口的那条大街,一拐过去,就到家了。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兴奋得辗转,
反侧。迷迷湖湖中我听到一种奇异的声音,从天外遥不可及之处飘过我耳鼓:到德国去,到德国去,像是召唤,又似慰藉。不一会儿,声音消失了,具体的指向,是一种异国的符号。
这时候,我爬起来,我想给伊芙打个电话,把我此时的欢愉传达给她。一看表,时针已指向零点。
我返回到床上,我胡思乱想着,仿佛是一台制造梦幻的机器不知疲惫地生产出一系列色彩斑斓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这一晚,我又失眠了。不由得想起了江涛,想起那张令我厌恶的脸,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软弱与愚蠢,同时,我为曾经的“堕落”而感到惭愧。我觉得我背叛了伊芙,我伤害了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尽管有悖我的意愿,尽管我是多么不情愿,但我还是错了,错得那么痛苦。我曾经几次想开口和她说这件事,但,这会给她增添快乐吗?只要我们彼此还爱着,又何必节外生枝哩。
这时候,我想象她吻我的样子,那些图画一般的镜头一幕幕闪现,她的嘴唇仿佛贴近了我的嘴唇。时间和空间都已停滞,只剩个我们彼此的呼吸。我抚摸她,黑暗是我们最美的情调。我们在抚摸中发现了彼此,并把对方镶嵌进皮肉里。
我伸手抚摸她,把她搂在我身上。觉察到,我的身体正沐浴着爱的甘露,我仿佛荡漾在迷雾般氤氲的温泉里。她的身体如同一而光滑的绸缎,将我紧紧裹住。我听到我急促的喘气声,我轻轻在喊着她的名字,然后疲惫地侧身睡去。
十八
转眼是四月中旬了,学校新成立的时装表演队每天下午在学校礼堂紧张地排练节日,准备参加全省首届大学生“音乐与色彩”文艺汇演大赛。学校参赛的节日是时装表演《舞出霓裳》,服装设计均出自伊芙之手。她设计了“银梦飞花”和“颤动的地球”两大时装系列,在服装设计上巧妙地溶入了民族风格与现代绘画艺术风格,以明快、简洁、清新的色块搭配和线条分割,呈现了现代感的轮廓造型,使构思的服装洋溢着青春气息。由各个系选送的十名队员每天下午在礼堂聚集,练习走一字步,试装,弄发型,运用服装体美的基本规律和特殊的表现技巧,领悟人体资态的动与静,开与合及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
在这十名队员中,平均身高是一米六八,而我是一米七二。高中时,我就已长得很高了,那时我走路总是喜欢弓着背,母亲经常说我,罗冬妮也常督促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个坏毛病纠正过来。
这天下午,照样是练习走“猫步”,这时我发现一个女孩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在礼堂里。她长得很清秀、文静,身材修长,一头青汤挂面式的长发随意在披在肩上。她站在礼堂一角,目光专注地投向我,眼神里蕴含着某种深意。每次排练完,当我走过她身边时,我总觉得她的目光在凝视我。
这使我感到新奇,有时,我不经意地回头望却又正好和她的目光相撞。其实对这种目光我并不感到陌生,我从小就是一个爱美,很容易爱上自己的女孩子。我常常从别人投向的目光里发现了自己的美,这好像是一种青春的指证,美的指证。这使我的心有一种特别的舒展和一种无法掩饰的清高和孤傲,直到现地。
这时候排练已经完毕,我正准备走时,她已经站在我面前,她冲我嫣然一笑。我的面部肌肉这时出现了某种故障,僵硬地凝固着,我有些纳闷地望了她一眼,一声不吭地走了开了。
缤纷的光影与音乐笼罩在市区那间豪华大剧院里。剧院里,除了乐声此起彼伏,一切都敛声屏气,一切都在等待。在一阵狂风暴雨的打击乐声中,紫绒幕布徐徐拉开,就在各大专院校表演队纷纷离去时,随着女报幕员甜美的声音,我们迈开亭亭步子,从幕后走到台上,时装队忽而轻曳身姿和柔美的霜柳;忽而又亭亭如一支宁静的郁金香,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及民族风韵的针织服装和真丝服装厂,以其丰富多变的色彩,别致精美的几何图案,变幻多端的纹理,以及那轻柔透明的纱幔及掩饰于洒脱后的勃勃生气。
整个剧场喧哗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掩盖了乐池的器乐声。
幕落后,我退到台后。这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个经常在校礼堂看我排练的女孩捧着一束鲜花朝我走来。她微微一笑,“祝贺你!”说完,她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我心里一激动,忙跑几步追上去说:“谢谢你。”
“不用客气。”她说。
“你叫什么名字?”
“络英。”
“也在外语学院?”
“是的,法语系二班的。”她微笑道,目光直视着我,“你呢,德语系的吧,你叫苏虹。”我一愣:“咦,你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