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鹿想联系也联系不上,总不能报警。
估计正在研究她的鲸鹿系列店……林深鹿就安静的等待就好。
今天林深鹿准备好好的去探索一下土司遗址。
这算是这边土地最为吸引人的人文历史了。
这拥有27个少数民族聚集的恩施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很遗憾的是丢失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色彩,但还好这些景点还保留着少数民族的纯正基因。
就比如这咸丰唐崖土司遗址:州内仅存的土司遗址。
恩施自元朝以来,便实施土司制度。
土司相当于本土皇帝,而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长达几百年的制度下,土司文化制度也留下了丰富的墓葬、遗址及文物等。
部分出土文物可在恩施州博物馆一探究竟。
而想要了解当时本土皇帝的行宫,唐崖土司城址是恩施州境内目前仅存的一座。
唐崖土司城址现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荆南雄镇牌坊,是唐崖土司城的标志性建筑。
土司城除依托自然山险、唐崖河的天然屏障外,外围还修有城墙。
城内建有“三街十八巷”的道路体系,小衙门、大寺堂等院落30个。
仅一个土司墓就占地400多平方米,可见当时的繁荣奢华。
作为西南少数民族的主要统治制度,土司城的最后消亡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今从遗址走出来之后,还可以享受地心漂流、浏览黄金洞等自然景观。
此刻林深鹿眼前的这个唐崖土司城遗址,占地1500多亩的唐崖土司城位于距咸丰县城30千米的唐崖村,始建于元朝末年),元时在此设立唐崖司,封当地土司为“土王”代为管理。
唐崖土司城遗址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占地57.75万平方米,拥有3街、18巷、36院,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书院、靶场、左右营房、御花园、万兽园等设施。
自改土归流260余年来,虽几经兵燹,但至今街道墙垣仍清晰可辨,部分建筑尚保存完好,是湘、鄂、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唐崖土司城遗址。
司城内外,遍布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有石人、石马、石牌坊等大型石雕,土王墓葬及古墓葬群、夫妻杉、妃子泉等数十处景点。
这恩施土司城可以说是最大的仿土司建筑群,唐崖土司城的残缺,在恩施土司城得以完善,恩施土司城算得上是目前仿建最好的土司建筑群。
城内不仅仿建了土司皇城九进堂,还有土家民居吊脚楼及用于祭祀和军事防御的钟鼓楼。
而城外围长2000多米的城墙,如同长城般保卫着城中的子民,登上城墙,现代恩施城尽收眼底。
整个土司城内,最值得细究的是九进堂,不仅在柱子、门的数量上极其讲究,全采用的是纯榫卯相接的技术也让人为古人的智慧折服。
每天2场的演出,还可以感受土家族的热情以及山歌文化。
当然这土司城不远,就是女儿城,土家吊脚楼的建筑开着各色各样的店铺,所以林深鹿倒是没走太远的路程。
这恩施土司城,距离es市区约2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也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的仿古建筑群。
在林深鹿看来,这看点之一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廪君庙坐西朝东,紧傍庙宇沿山壁绘有巨大长卷壁画,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
另外,景区内的土家族民居——吊脚楼也值得游客观赏,吊脚楼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后多植果木与竹林。
除了这里之外还有一处宣恩彭家寨算是林深鹿认为的活着的土家古村落。
作为土家族的自治州,没有一个土家族的寨子是说不过去的。
彭家寨算是其中的代表,在大融合的过程中,还能保留自己的村寨特色,实属不易。
目前,彭家寨已被保护起来,成为了付费景区。
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典型代表之一。
众多单体建筑组合成村寨时,以公共用地的院坝、风雨桥为中心展开。
吊脚楼群依托观音山,建于山脚斜坡上,寨前是一排稻田,面向龙潭河,河上架有铁索桥。
左是召大沟,右为叉几沟,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
眼前的利川大水井让林深鹿想起了昨天看的龙船调的一句歌词。
不得不说这利川大水井是一部家族兴亡史。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一首《龙船调》,让恩施民歌名声在外。
这首歌的发源地便是利川市柏杨坝镇,也就是大水井的所在地。
大水井,其实就是一口井,最开始林深鹿也觉得意兴阑珊。
可是这里其实是李氏家族的建筑群,展示的是一个家族的荣辱兴亡史。
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二十多个天井,可见当时李氏家族的富足。
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古老的建筑在默默的讲述着曾经的繁华。
安慕溪今天到了恩施。
在安慕溪的心里,来到这里一定要看网上所推荐的恩施大峡谷。
在景区内还可以下到深达百米的地缝中,也可以行走在300米高处的悬空栈道上,享受与众不同的刺激感。
所谓卧龙吞江,别有洞天。
指的就是腾龙洞。
既然是林深鹿一直很想来的地方,安慕溪就很想好好的探索一番,没想着和林深鹿邂逅,但是我走着你走过的路,也算一起欣赏了一处风景才对。
这腾龙洞位于恩施州利川,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也是世界最大单体溶洞,腾龙洞分水旱两洞,仅一壁之隔。
进入腾龙洞景区,未见其洞,便已听到巨大的水声,奔涌而至的水流跌落至足有四十米的深涧,浪沫翻滚,碎玉喷雾,再汇集成一股磅礴有力的水流,滚滚奔向前方一个形似巨口的洞穴。
这便是“卧龙吞江”,“卧龙”为腾龙洞的水洞,“江”即为清江。
发源于齐岳山的清江奔流至此,猛然跌落,流入“巨龙”张开的大口之中。
这里曾经是恩施土家族人的“母亲河”——清江的河床古道,经河水亿万年的冲刷而贯通,后由于地壳运动,河流改道,形而了水洞一旁的“旱洞”。
旱洞全长59.8公里,洞口高72米,宽64米,可以容纳一架直升机,与一般溶洞不同,腾龙洞旱洞内十分的干燥,罕有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