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杨雪拒绝他,必然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宫建斌不再言语,“杨区长,我明白了,那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
杨雪微笑点头,顺势拍拍宫建斌的肩膀,“不要有什么想法,时机成熟了,我会给你安排的!”
“谢谢杨区长!”宫建斌大喜过望,貌似杨雪很少做出承诺,但一旦做出了,就一定会兑现。
送走宫建斌,杨雪站在窗前,望着如水的夜色,还有伸向远处的秀水河,心中却是思绪如潮。
从决定成立市政工程处的那一刻起,杨雪的尴尬处境,已经不可避免。
也是这时,杨雪才恍然,王奇志在钓鱼之时,为什么要听他的看法,原来,王奇志便是那个垂钓的渔夫,等着鱼儿自己咬钩。
也正因为如此,王奇志在他提出建立市政工程处的提议之后,才会意有所指的说出一句,“这鱼儿再狡猾,也免不了上渔夫的钩啊!”
不动声色的布下一个坑,等着杨雪自己跳下去,王奇志之老谋深算,在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王奇志果然不愧为大机关出来的政客,算计之长远,实在令杨雪不得不折服。
大局已定,杨雪无力回天,不过,杨雪从来就不是以待毙之人,坦然面对失败并改变不利的局面,是他多年练就的特长之一。
次日上午,依然有试图得到市政工程处处长位置的干部,出入于杨雪的办公室,杨雪却以省委尚未批复为由,将这些人全部赶出了办公室。
然后,在上午的常委会上,杨雪提出,此次的市长工程处处长人选,以自愿报名和综合考评来决定,杨雪的提议,符合逻辑,也符合新区的干部选拔规定,所以常委会没有任何异议的,一次通过。
同一天,新区向江海省委递交的成立市政工程处的决议,被江海省委批复。
然后,新区区委便向各局委下发了关于选拔市政工程处处长和处级后备干部的通知,一时之间,新区的各局位和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副处级干部,都沸腾了。
既然局面已经不利,杨雪不介意把局面闹的更大。
虽然结果已经注定,但表面上,这一刻还是群雄逐鹿,所有的人机会均等,至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官场上,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实力决定一切,官至副处,每个人都对这个规则有一定的了解,没有实力或实力不足的人,绝不会趟这样的浑水。
对于有实力之人,杨雪已经给了机会,即使败了,这些人也无法怨天尤人。
新区副处级传来的一阵欢腾,便足以说明这一点。
有人欣喜,便有人不快。
正如杨雪所想,王奇志初闻杨雪提出的市政工程处建议时,便立时意识到,这个建议,将置杨雪于不利的局面,王奇志很乐意把杨雪送入局中,并在后面推波助澜。
但是,杨雪提出以综合考评来提拔这个处长,王奇志立刻意识到,杨雪看透了这个局,并成功破局。
不过,王奇志心中并无失望,杨雪能够官至正厅,哪怕背景再深,也必然有出众的过人才能,王奇志从没有奢望过一两个小动作将杨雪击跨,从进入政坛的那一刻起,王奇志便明白,政、治斗争,从来就不在一朝一夕。
所以,王奇志的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新区的局面并不利于王奇志,但是,郑梦勋的考察助威,还有王奇志这段时间的精心经营,郑天强等五名班子成员的投诚,王奇志的局面,已经远胜初来之时。
不过,王奇志并不满足。他本就是个控制欲极强之人,他要的,是整个新区的控制权。
很快,新区组织部便统计出报名竞聘市政工程处处长的人选,八个人,何晓泉报名参加,明珠区副区长谢天林,新乐区副区长陈正选等六个人,另外,还有丽景市财政局副局长吉臣风。原本,吉臣风不具备竞聘的资格,但是,吉臣风是江海省正处级后备干部,这个身份,让他可以跨区参加竞聘。
能报名之人,面上自然都有相当的竞争实力,何晓泉是唯一的正处实职干部,谢天林三十五岁,是南华大学的博士后,八个人之中学历最高之人,陈正选是江海省重点培养的跨世纪青年干部,而吉臣风,虽然是丽景市的财政局副区长,却是正处级待遇,而且是正处时间最长的干部。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
何晓泉与吉臣风自不必提。谢天林是省委常委,江海市市委书记李世海的外甥,陈正选却是省委副书记陈庭光的侄子,其他的四人,同样与江海的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本,杨雪以为,市政工程处处长的人选,必然为吉臣风所得,可是,看到李世海与陈正选的履历,杨雪也不敢肯定,吉臣风就一定能够独占鳌头。从这一刻起,市政工程处处长的人选,将取决于这些高层的博弈,权力的博弈,不仅是杨雪,王奇志也没有了一丝的决定权,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
当然,新区该走的程序,还是如常进行,根据八个人的情况,新区组织部开始对八个人进行考察,不过,这个考察过程,是极其缓慢和细致的,结果的公布,或许要等到上层博弈之后的那一刻。
不管如何,杨雪成功的破局,从新区公布选拔方案开始,再无人过来打扰他,杨雪得以安心的处理公务,同时,在杨兰的陪同下,悄然的开始对各地区展开视察。
这个视察,不仅仅是检查工作,同时也是方便杨雪了解下属的一个过程。
与其他领导大鸣大放,警车开道不同,杨雪不通知,不张扬,所到一处,找群众拉家常,说话,往往离开,当地的领导都不知晓杨雪来过。相比汇报,杨雪更相信这种暗访得到的结果。
奇怪的是,王奇志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频频下乡视察,不过,与杨雪悄悄的进村不同,王奇志每到一处,都提前通知,到了之后,往往与主要领导及干部展开座谈,一时之间,王奇志颇得干部好评,得到了个平易近人的评价。
两个领导人,两种作法,并且我行我素,给新区干部以不同的感受。
七月初的一天,杨兰跟了杨雪来到了春景区,望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杨兰忍不住劝杨雪道:“杨区长,再这样下去,王书记可就把那些干部的心都拉走了!”
“是吗?”杨雪的眼神,落在远处满是青草的土地上,这才向杨兰笑道:“为什么这么说?”
“你想啊,你下来,都不和当地的领导见个面,而且,这种暗访,还会被春景区的领导视为挑毛病的行为,你想想,一面是挑毛病,一面是亲切的座谈,拉关系,你认为哪边好?”
杨雪微微一笑,“当然是王书记那边好,他更符合区委书记的形象!”
“敢情你知道啊?”杨兰郁闷了,“你知道为什么还这么做?”
“知道,不意味着他就是正确的,或许王书记的行为,更能贴近干部,但我的行为,更贴近民心,孰轻孰重,我分的很清楚,不过有些人分的不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