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对应的薪资体系,光无责任底薪就比普通服装店高,更别说奖金提成这些了。
只要好好干,每个月到手的薪资,是其他服装店的2倍不止。
朱茯苓始终认为,对有能力的人才,给钱就应该大方,所以她招过的员工,都干得踏踏实实的,对手想挖都难。
但她要求也高。
“填简历只是面试的第一关而已,连资料都不愿意填,能指望这种人有多勤快?过了面试,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这种人能做到吗?”
所以这些人连简历都不填就走,朱茯苓一点也不可惜。
“本来时间就紧张,他们走得干脆,还剩了咱们浪费时间面试的功夫,把时间用在更值得的人身上。”
“对哦!”
胡良一拍大腿。
他光顾着可惜了,还挽留了一番,现在回想起来,他可真是蠢透了。
“没什么好可惜的,好员工难得,但咱们也不能降低标准,宁缺毋滥吧。”
边说着,朱茯苓把两个面试代理店长的人的简历看完了。
各有优缺点。
一个叫高阳,工作13年,前后干过9份工作,工作经验丰富,并且有过服装店的管理经验。
一个叫蔡崇光,工作7年,干过2份工作,一个国营单位,一个私企,当过小领导,但之前的工作经验都跟服装行业没啥关系。
“我想要高阳,但是觉得蔡崇光也不错,朱小姐,你觉得呢?”
乍一看简历,是高阳占优势,但高阳有一个问题,就是稳定性太差。
13年换9份工作,待最长的一份工作是两年,最短的才三个月,平均下来,每份工作不到一年半。
就算在打工人频繁换工作的后世,稳定性这么差的员工也不受待,更别说80年代。
“他频繁换工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在别人那儿干不下去,你觉得在咱们这儿,他能干多久?”
“这……”
胡良答不上来。
他就是觉得佳人时装不管待遇还是福利体系,是他见过的服装品牌中最好的,一定能留住人才。
高阳在别的地方呆不住,在佳人时装总能待下去吧?
朱茯苓却摇头。
不是她对佳人时装没信心,而是对这个高阳没那么乐观。
“频繁跳槽,说明他眼光高,始终觉得有更好的,就没法把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作分心很容易出岔子,再说代理店长是要投入很多资源培训的,这些支出花在他身上,他没干多久就跑了,咱找谁说理去?”
胡良觉得有道理。
“还是你考虑得全面,那就没办法解决他跳槽的问题?”
也不是没有。
直接签个10年8年的聘用合同,再定一个天价违约金,就能把人绑住,但是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人是留下了,可心不在咱们这儿,成天浑水摸鱼,工作干不好,还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其他员工有样学样,那这个加盟店不就废了?”
简历上能体现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朱茯苓就没有马上下定论。
“这样吧,你让他们分别出一套加盟店的经营管理方案,试试他们的水平。”
都是有管理经验的,这东西应该不难写,而且这东西体现的是这些年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写成什么样,基本能看出来这个人是什么水平。
胡良还是拿不准。
“方案可以让他们写,就是我想的没你全面,要不到时候再让他们面试一次,你亲自来谈?”
面试员工,他没问题,但是代理店长,他就有点犯怵,感觉自己hold不住。
“也行。”
正好这两天不忙,朱茯苓就应下了。
等到方案拿过来时,是第二天下午。
胡良把人也给约来了,就在加盟店里头。
选了个角落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商铺的全貌。
就是装修动静有点大,好在不影响面试。
朱茯苓露出职业的微笑。
“麻烦二位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先来。”
先出声的是高阳。
他打量着朱茯苓,皱了一下眉头。
怎么是个小姑娘来面试他,瞧着这么年轻,成年了吗?
“你们这儿的负责人不在?”
胡良刚想说什么,被朱茯苓制止了。
她转头,看了高阳一眼,笑了。
“今天就是我面你,不用找什么负责人。”
高阳眉头皱得更紧,态度也变得有些散漫,自我介绍就有一搭没一搭的。
在介绍到之前的工作时,不自觉挺直了脊梁,言辞间透出那么几分得意。
朱茯苓就听着,只在他介绍到跟服装相关的工作经验时,问了他一句,“你说你任职的服装店一天卖上千套,创下那个城市的销售记录,是怎么做到的?”
一天卖上千套,很不错了。
不管是选款,打广告,还是店里的促销活动,至少有一样,要做得很出彩。
朱茯苓原本以为他能说出个一二来,没想到他说的是——
“这里头的门道可太多了,说了你也听不懂。”
什么叫她听不懂?
看不起她,还是压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朱茯苓在心里摇头,
没有必要再问这个高阳了,她转头看向蔡崇光。
“你之前在卖场卖过食品,还搞过活动?是什么样的活动,你在这场活动中负责什么工作,最后这场活动成功了吗?”
比起高阳,蔡崇光年轻不少,看着不到30岁,身板也挺瘦弱的。
被问到还有点紧张,刚开始回答有点磕磕巴巴的,但是态度很诚恳。
“就是卖场促销,刚好是中秋节,老百姓逢年过节都要买很多吃的,我就想着结合中秋团圆这习俗,推出了月饼礼包。”
所谓月饼礼包,就是月饼按人们最常买斤数,直接打包好,连同作为赠品的漂亮糖果,一并打包好,作为礼包出售。
这种形式包装好看,老百姓不用再挑,拎一包就能买走。
作为礼物,送着有面子,买回家自己吃也实惠,因为送的糖果不少,看起来分量足足的,老百姓就乐意买。
“本来要卖三天,到第三天就不够卖了,当时因为卖得火爆,人手不够,抽不出人手去调货,最后是我开三轮车去的,好在调到货了,礼包模式效果不错,后来成了每年中秋的惯例,附近的商家也有很多效仿的。”
高阳突然插话,说:“你不是领导吗,你去开三轮车调货?”
高阳很有领导的气派,看着就比蔡崇光更适合代理店长的职位。
跟高阳竞争,蔡崇光觉得自己没什么胜算。
他更紧张了。
“当时也没想到会卖得这么好,店里的人手都去卖货了,抽不到人手,可调货不能耽误,再说都是工作,谁干不是一样?”
“你是领导,领导怎么能干这个?”
这语气,好像领导干这个是什么丢人的事。
蔡崇光不说话了。
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但又不知道怎么反驳。
朱茯苓突然问:“高先生认为,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
“货调不到就先不调,不是没人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