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渊由此听出,虽然这次会面的名义是商议,但秦明多少处于弱势,有求于他。
“只是河上风大,谈话不便,不妨让朕到你的船上再谈如何?”
“这样就好,大不了让嗓门大的随从传话就是。”
秦明可不敢让拓拔渊过来,他更不想去到拓拔渊的船上。之所以想到了用这种方式免谈,也是考虑到了方便撤退。
“好,那就开始谈吧,从何谈起呢?”
“就跟之前在密信上说的那样。”
“人都在这里了,当面把话说清楚。若我们双方都满意的话,就立下字据如何?”
“那是当然。”
“那就开始吧。”
随从搬来了椅子,让拓拔渊坐下。
那边秦明的人也是如此。
秦明先说道:“只要你燎国愿意退兵,如今燎国占领之地,皆属燎国。当然,燎皇非要一战的话,本将军也会奉陪到底。”
最后加上的那句话,分明是想展示自己的能力的,但拓拔渊听着便知秦明已经心虚了。
“用不着吓唬朕,朕问你,你在这里与朕说的话,你们的皇上承认吗?”
“那是当然。”
“这么说,割地是你们皇上的旨意?”
“当然,否则谁有胆量这么做。”
拓拔渊冷冷一笑:“好一个大梁皇帝呀,既然你们这么有诚意,朕也不能咄咄相逼。谈一谈细节吧。”
“且慢!”秦明道,“在此之前,先说说燎国退兵的方式?”
“朕旨意一下,立即退兵,还要什么方式?”
“是这样的,我们希望双方打一场,贵国再退兵?”
“朕没听清楚。”
拓拔渊自是故意这么说的,秦明只能提高了嗓门,重复了一遍。
“大将军的意思是,大燎要假装败退。”
“没错。”
拓拔渊笑了,“打了胜仗却丢了地盘,真是可笑。”
秦明干笑道:“皇上也要百姓们交代的呀,只要贵国配合,我们向皇上有了交代,皇上向百姓们有了交代,贵国永久等了土地,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好一个两全其美,燕王,你可听清楚了?”
拓拔渊的话让秦明感到讶异,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看到刘业在侍卫的搀扶之下走从船舱里走出来。
“燕,燕王……你怎么会在这里?”秦明显然慌了,“燎皇,你这是何意?”
拓拔渊笑道:“秦将军不必惊慌,燕王是来替朕参谋的,毕竟朕不知道你们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秦明盯着刘业,冷冷道:“好你个刘业,身为大梁皇族,居然投靠敌人。”
刘业道:“是谁背主求荣,不是很明显了吗?”
此时刘业说话的声音一点都不虚,因为他已经没有装下去的必要了。话音刚落,他便突然出手,击倒了身边的侍卫,并夺下了一把刀,朝着拓拔渊逼近。
他的目的和上次一样——挟持拓拔渊。
但令他没想到的,拓拔渊似乎早有所料,迅速拔出了剑,架下了他的刀。
两人双眸一对,刘业便看出了眼前之人根本不是拓拔渊。他这次突袭可以说迅雷不及掩耳,但这个假拓拔渊不但早有预料,而且还从容接下了他的招式。在燎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拓拔渊没有带上路的元悠。
原来,拓拔渊一直都带着元悠。
“是你。”
“没错,是我。”
拓拔渊的声音变得优雅,平顺,没有了之前的威严。
“那龙城那个……”
“那不过是我的替身,我知道燕王的耳目遍布天下,所以找了个人代替我留在龙城。”
“那皇上呢?”
“皇上,此时已准备拿下永平府了。”
对面船上的秦明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但看到对方打了起来,也知道情况不妙。身边的军师到底还是有些智谋的,旋即建议他撤退返回永平府。
秦明采纳了意见。永平府的船将船帆升起,士兵们全力摇桨,与燎国的船拉开距离。
“燕王,得罪了。”元悠说道。
猎狐堂的侍卫已经刘业包围,元悠挥动长剑,与众手下夹击刘业。
元悠对刘业的武艺有所了解,并且也想和他较量一番。这次是个好机会。他当然想要和刘业一对一公平决斗,可拓拔渊给他下了命令:如不能活捉刘业,就一定要杀了他。所以,元悠只能放弃了公平决斗的念头,全力以赴。
对刘业而言,现在也只有死战到底。
元悠的招式有着宇文修的影子,剑有剑术,刀有刀法,他将两者结合起来,亦剑亦刀,灵动中不乏锐气。
刘业既要对付元悠,还有防备其他猎狐堂的侍卫,根本就难以招架,好几次差点负伤。
元悠还是以生擒刘业为主,因此并未招招致命。这种想法和做法,让刘业看到了脱身的机会。
看到元悠的剑逼了上来,刘业主动迎了上去。元悠怕杀了刘业,有些犹豫。刘业趁机以刀刺了上去。
元悠本能地收招防御,不料刘业刀锋一转,突然进攻有右边的侍卫。那侍卫被他逼退,倒在地上。这就出现了一个缺口,刘业纵身一跃,跳入了河中。
元悠大惊,立刻命令道:“放箭!”
数不清的箭矢如雨般射入河中,看着浮出水面的箭矢,元悠心急如焚……
半个时辰前,也就是元悠假扮拓拔渊带上刘业乘船那时。一匹快马从远处疾驰而来,骑马的是梁国的斥候,他的目的地便是永平府。
那斥候奔到了城门下,被城门守卫给拦了下来。
斥候扔下一块令牌,厉声道:“地方有诈,大将军出事了,请求救援!”
城门卫听后,又见他有令牌,于是急忙派人将那名斥候领到了将军府。
秦明不在府邸,永平府的事务便由骠骑将军秦奉和永平府知府刘永主持,其中秦奉为主,刘永为辅。
彼时,秦奉正在府邸内置酒酬客,与众将把酒言欢,畅谈战如今的战局。他们管这叫做煮酒定江山。虽然秦明在出城之前曾吩咐过要加强戒备,但这个秦奉早已抛诸脑后。因为自从跟随秦明前来永平府,他就知道自己是来捞个功劳的,根本没有将打仗的事情放在心上。
由于原本段平的人都已被扯下了,所以根本就没有人敢劝阻秦奉等人。倒是永平府知府与秦奉意见不一,可他这个在事务上的辅助之职,根本就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
“启禀将军,大将军派斥候前来报信!”通传的小校快步在大堂内向秦奉禀报,声音喊得很大才盖过了丝竹之声。
秦奉令人停止奏乐,对诸将道:“定是大将军传回喜报了。”
众人连忙举杯恭贺。
秦奉又道:“这杯酒,听了喜报,再喝不迟。”
众人放下酒杯,秦奉令人将斥候带进来。
只见那斥候急匆匆上了堂,当即跪下叩首,说道:“禀报将军,燎人使诈,大将军被困箭塔山下,请将军领兵火速驰援!”
秦奉听后便怔住了。目瞪口呆,众人也跟着一个表情。
呆了片刻后,秦奉站了起来,同时下令道:“快,点起兵马,随我去救大将军!”
众将正要跟秦奉离开大堂,知府刘永上前说道:“将军,此事须从长计议呀!”
秦奉道:“事不宜迟,若是大将军出了事,你我都是要掉脑袋的!”
这可不是吓唬人的话,秦明还真下过这道命令。而秦奉也知道他是言出必行的人,因此不顾刘永的劝阻,领着部将们前往兵营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