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因为早就在宫里待了多年,做事勤快机灵,没几天就被上头管事的看中,让他去做了一些简单的通传之事。这就给李申有了四处游走的机会,李申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趁机打听到了燕王府的所在。然而,由于南宫弘昌下达了戒严刘业的旨意,李申不敢轻易走近燕王府。
为了能够完成皇上交给的使命,李申只能沉住气,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寻找接近刘业的机会,同时还不忘巴结地位更高的太监。
由于他的机灵和巴结,他又被管事的师傅相中,带在身边伺候着。这太监里头也是会拉帮结派的,大太监们通常会收一些徒弟,一来是伺候自己,二来是壮大自己的势力,三来是可以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这第三条吗,就是指望着自己的徒弟将来能更上一层楼之后会对自己有个照应。
李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刚进宫的下下等太监成了行走太监。活动的范围已经到了后宫之外,而且也随意很多。如果算准了时间的话,他也是可以去守着大臣们退朝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他就见过刘业三次了。只不过只能远远地看着,而且刘业身边总会跟着一般大臣,如果他贸然上前搭话,可能会引起怀疑。所以李申只能继续等下去,等一个真正的好机会。即便他再怎么心急也要一直等下去。
幸运的是,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这天是小公主一岁的生日,刘业获得邀请前往后宫望星阁参加晚宴。晚宴之前,师傅交给了李申一个重要的任务——让他监督宴会会场的布置。
李申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悄悄地写好了一封信,乘着所有人没注意,将信纸贴在了属于刘业的桌子之下。
傍晚时分,受到邀请的王公大臣们陆续进宫赴宴。
刘业见到了已经一年不见的岳父穆郡王。自从女儿穆丹阳离世之后,穆郡王就离开了京城,去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去了,最近他才回到都城。
“北境的战事,燕王也知道了吧?”
“郡王爷是为此回来的吗?”
“嗯。我担心皇上会趁此做出错误的事情来。”
以穆郡王对南宫弘昌的了解,他认为南宫弘昌不想错失这次从梁国榨取好处的机会。穆郡王虽然是魏国大臣,可也一直在致力于梁魏两国的永久盟好。所以他和刘业的立场是一致的,这也导致了他被其他大臣的疏远。不过他对此并未在乎就是了。
“郡王爷有什么新消息么?”
“我前日就想来见你的,只是宫里似乎戒严了,想见你没那么容易了。”
刘业自然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段元帅抵御了北辽人的进攻,但一时之间也无法击退敌人。两军僵持不下,长此下去,对梁国可不是什么好事。”
“谢郡王爷相告。”
“不客气。”
两人来到了御花园,这时候一只猫突然从过道边上跳了出来,跟着有人大喊一声:“燕王爷,注意下面!”
喊出声的人,就是李申。
李申连忙向刘业道歉,然后就去追那只猫去了。
刘业觉得他有点眼熟,不一会儿就想起来了。
“燕王,怎么了?”
穆郡王见刘业走神,就问了一句。
刘业连忙说道:“没什么。”
来到了望星阁,负责接引的太监将各位王公大臣领到属于各自的座位上。
刘业坐下后就在寻思着李申的事情:他怎么会在这里?他的话,该不会另有玄机吧……
正想着的时候,刘业的目光落在了桌上。
“下面……他说的是注意下面而不是注意脚下……难道……”
刘业余光扫视了周围,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将手伸到了桌子下。很快,他就摸到了贴在桌下的纸张,于是就将其捏住藏进袖子里。
做完这一切后,正好皇上驾到,众人便起身行礼。随着南宫弘昌入座,晚宴正式开始。
美酒佳肴,歌舞升平,晚宴上的一切尽善尽美,然而刘业的心思,全在袖袋内的纸张上……
宴会上南宫弘昌兴致很高,作为主角的小公主在母妃的怀抱中稍稍露面之后就退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王公大臣们觥筹交错,举杯相亲的时候了。
南宫弘昌喝了很多酒,也很能喝。不过这个能喝有点水分。因为大臣们知道他喜欢喝酒,而且自认为海量,所以大臣们在饮酒的时候都让着他。晚宴最后,南宫弘昌让刘业和穆郡王留了下来,让其他大臣都先回去。
望星阁有六层楼高,楼顶是一做平台,还有一个小凉亭,本就是供人观星之用。
南宫弘昌带着刘业和穆郡王来到了楼顶,三人在凉亭里落座。随从们端来了醒酒汤,南宫弘昌喝了一碗,也招呼刘业和穆郡王喝汤。
“皇上,您是否该回去休息了,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也可以的。”穆郡王道。他不想南宫弘昌在醉酒的状态下与刘业谈论重要的事情,因为可能刘业会利用君无戏言的原则从南宫弘昌嘴里得到有利于自己的许诺。
“你们以为朕醉了,朕其实清醒得很呢!今儿留你们下来,是想听听你们对梁、辽之战的看法……大魏与大梁是盟友,朕是否有必要对梁国施以援手呢?”
穆郡王看了刘业一眼,暗示刘业过后再谈。但刘业视而不见,说道:“谢皇上为大梁着想,但臣以为,眼下大可不必。”
“燕王是觉得梁国能击退北辽?”
“梁国与北辽的冲突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梁国自有应对之策。”
南宫弘昌笑了笑,“倘若北辽派遣使者求朕联手呢?”
“皇上,两国结盟皆为利。臣不认为大魏与北辽结盟更有利于与大梁结盟。”
“可是,北辽也威胁不到大魏吧。”
穆郡王觉得他们已经不适合在谈下去了,“皇上,您喝多了……”
“穆郡王,朕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穆郡王窘迫不已,只能暗自叹息。
“皇上的意思是,大梁威胁到了魏国?”
“难道不会么?燕王致力于两国永久盟好,可将来会怎么样,谁也无法保证不是么?”
“皇上这么想也没错,但是将来的事情已经轮不到皇上来操心了。我们只要做好当下,给后人一个借鉴甚至是作为榜样就足够了。”
“说的好!”南宫弘昌忍不住鼓起了掌,“燕王的确是能言善辩。”
“皇上,臣始终认为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朕记住了。好了,乏了,你们退下吧。”
穆郡王和刘业告退离去。出了后宫,两人步行前往燕王府的路上就聊了起来。
“燕王,皇上喝多了,他说的话,切不可当真呀。”
“我明白。郡王爷,求您一件事。”
“你说。”
“打听一下是否有北辽使臣的消息。”
穆郡王点了点头,“明白。”
走到了燕王府,刘业请穆郡王进去喝杯茶。穆郡王怕想起过世的女儿,谢绝了刘业,自个出宫去了。
夜深人静时分,刘业独自来到了书房,点亮了烛火。从外面回来后他就先去了书房,将从桌案下得到的纸张加紧了一本书中。等妻子和孩子都睡下之后,他才来到书房,拿出了那张神秘的折叠成片的纸张。
将纸张打开,只见里面写到:燕王爷,小人奉皇上密令特来禀报。皇上垂危,无嗣可立,朝局不稳,请王爷火速还京,主持大局。为保安全,仅以口谕相授,望王爷见谅明察,速速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