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臣所知,宣后原本在榆城。后一直随军到了顺和县、猎狐围场。最后要攻打太原城时,宣后亦前往与大军会合。种种迹象表明,宣后是想抢占功劳,以此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威望。试问,一个女人到前线去做什么?臣怀疑,她别有用心。皇上,宣后有魏军为盾,若前线的将士再听从她的号令,两军人马足有五六万之众啊!”
听到这里刘显不寒而栗。他终于明白刘盛为何急匆匆的赶来了,甚至觉得刘盛来的迟了。
“你说……朕该怎么应对?”刘显问,说话的声音都已颤抖。
“皇上,臣以为当立即给各府州下密旨,让他们前往京师勤王。尤其时北方的白慕年,可调其速速回京,做好防御准备。”
刘显呆若木鸡地连连点头,“朕这就拟旨……”
他从书案上拿出了纸笔,落笔写了一行字后,忽然想到一事,便问道:“朕调遣兵马回京,倘若段平并无反意,那朕这么做岂不是会遭人耻笑?”
刘盛明白刘显是想要一个防备段平谋反之外的理由。他早就想好了,便说道:“皇上,此次击退北辽人,白将军功莫大焉,这庆功宴上当有他的席位啊。”
刘显恍然大悟,脸上稍显轻松了些,“回来庆功,可行……”说罢,便继续拟旨。
写好了圣旨,刘显将其密封在一个匣子里,再唤侍卫如来,吩咐火速将密旨送去广宁府。
虽然有了应对之策,但刘显仍忐忑不安。这时,高欢走了进来,告诉刘显庆功宴的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
刘显听后勃然大怒,大骂道:“敌人还未杀尽,庆什么功!”
高欢被骂的莫名其妙,但皇上生气了,第一时间当然是下跪请罪。他跪了下来,惶恐不已,只道自己罪该万死。
刘盛劝道:“皇上息怒,臣以为这庆功宴还是要办的。倘若皇上突然停办庆功宴,宣后必会起疑。”
刘显听了觉得有理,便让高欢起身,恕其无罪。
高欢磕头谢恩不止。
想到卫玲珑给自己带来的种种麻烦,刘显就心烦气躁。也不清楚为什么,每次想到卫玲珑他也会跟着想到刘业。说起刘业,贾士逊的行动怎么样了呢?
“贾士逊还没有找到燕王吗?”刘显问。
“回皇上,昨日贾指挥使发现了燕王的踪迹,如今正在追查。”刘盛答道。
“人在何处?”
“城外的村子,看样子,他是想要进城。”
“他要进城?莫非他的儿子还在城里!”
“极有可能。”
“让贾士逊放话出去,就说刘衍忌患了重疾,燕王若得知,一定会现身的!”
“皇上圣明!”
“文正侯,从今日起,朕准你随时进宫。”
“谢主隆恩!”
刘盛跪了下来,郑重地磕了一个头。
话分两头。
卫玲珑乘坐着马车,在大军的护卫下正向着京城方向前行。此刻,在她身边有魏、梁梁国的兵马,总计四万六千余人。这都是被战火洗礼过的战士,可以说都是精锐。以这样的一支兵马,若是奇袭顺天府的话,能否攻下顺天府呢?
闲来无事,卫玲珑不知为何就想起了这个场景。当觉得自己居然想要攻打顺天府时,她自己吓了一跳。她能感觉到体内似乎住着另一个她,正是那个她不断怂恿她去做她以前不想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
那个她会说:“你手上有这么多兵马,不如直接占领了京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天下就是你的了。届时,你可以给卫家平反,也可以让晋国富国,甚至和刘业在一起也没有人能管的着。若有人反对,你就杀了他!”
凝神冥想良久,她好像明白了那个她为何会出现了。那是因为她手中的权力,是权力唤醒了她体内的暴戾、贪婪和自私。她有权了,可以为所欲为了。
卫玲珑将自己会这些可怕想法的原因归咎于体内的她,殊不知,这个她就是自己。
自从听了刘盛的禀报后,刘显开时寝食难安。
现在正是晚膳的时候,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摆在眼前,但刘显无精打采、胃口全无,并是不是发出一声叹息。
这时,淑贤皇后带着侍女雪雁一块到来。
“臣妾听闻皇上胃口不好,特意做了些清淡的药膳,也许换个口味就有胃口了。”淑贤皇后说。
刘显令人撤了桌上的酒菜。
雪雁从食盒里取出一碗膳粥,一碟糕点放在了桌上。
刘显看了一眼仍是没有胃口,但不想冷落了淑贤皇后的好意,他还是拿起了汤匙,吃了一口。发觉,居然意外的好吃。
“皇后,你这膳粥甚合朕意。你想要什么赏赐呢?”
听到这话,淑贤皇后欣慰不已,答道:“皇上,妻子给丈夫做饭本就是理所应当,也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赏赐。”
刘显叹道:“后宫佳丽如云,但对朕好的,也只有你一个啊。坐下,陪朕一会儿吧。”
很久没有和刘显好好相处了,淑贤皇后心里激动不已。
两人先是聊了这膳粥是怎么做的,然后谈到了太子最近的功课。说着说着,刘显就打开了话匣子,将他寝食难安的烦恼说了出来。
听到宣恩皇后有谋反的可能,淑贤皇后非常惊讶。但她却没有为卫玲珑说话,也不否认刘显的担忧。
“皇上,臣妾倒是有个主意……”
“说来听听。”
“臣妾愚见,皇上不妨下旨宣段将军先行进京。倘若段将军肯进京,说明其并无不臣之心。彼时,就算宣恩皇后心怀不轨,没了段将军相助便相当于没了左膀右臂。再有,臣妾觉得军中还是段将军威望高,将士们更愿意听从段将军的号令而非宣恩皇后的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