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他令随从将两尾鱼交给傅平,让傅平交给厨房料理。
“宣皇后呢?”
“在后院。”
傅平领着公孙昭来到卫玲珑门前,通报了一声,卫玲珑让公孙昭入来。
“见过公主。”
“你来的正好,本宫正要派人去找你呢,坐下吧。”
“这……”
与公主坐下一起用膳,公孙昭觉得不合适,因此而感到犹豫。
“就当是本宫赐你的。”卫玲珑说。
“谢公主恩典。”公孙昭施礼后坐了下来,丫鬟给他添了一张桌子,放上酒菜碗筷。
“你来顺天府也快半年了吧,感觉如何?”卫玲珑问。
公孙昭低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惭愧,有些水土不服。”
卫玲珑亦笑道:“这也正常。”
之后卫玲珑询问他与刘显的谈判过程。魏国出兵援助梁国,当然不能空手而归。
“谈判进展得不是很顺利,但总谈下了几条。一条是两国百姓自由往来互市;另一条是梁国每年向魏国提供二百匹骏马,以及其他绢帛金银等物。至于索要两国边界的无主之地,梁国还不肯松口。不过,臣准备再找梁帝谈一谈。如今魏国助梁国平定了赵荣,有这个筹码在手,梁帝也该松口了。”
公孙昭说完还以为卫玲珑会高兴,但卫玲珑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默默地用餐。这让他担心公主不支持魏国的条件,毕竟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要是公主向着梁国,事情就不好办了。他没有忘记在出发前往梁国之前,南宫弘昌的秘密交代……
“皇上召微臣到来,有何吩咐?”公孙昭问道。
南宫弘昌背对着他,仰面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很久没有说话,所以公孙昭主动发问。
“此番出使梁国,你可要给魏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南宫弘昌道。
“微臣理所当然。”
“朕有一道密旨,是口谕……”
公孙昭连忙跪了下来,认真听旨。
南宫弘昌道:“倘若公主的心向着梁国,你便将她除去……”
公孙昭大惊,瞪着眼睛看向南宫弘昌,不敢相信他会说出这种话来,而且还是以圣旨的形式。
“皇上,这……”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原因,只要去做便是。朕信任你所以才会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你若是没有信心,朕可以找其他人。”
“微臣领旨!”公孙昭双手抱拳,郑重地说。
卫玲珑的声音将公孙昭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你今日拦驾时说的话已经得罪了御城王。御城王这人睚眦必报,这京城里到处都是他的鹰犬爪牙,你可要当心,不管去哪里,多带几个随从,切不可落单。”
“臣记住了。”
用过了晚饭,公孙昭便告辞离去。
出了燕王府的大门,公孙昭仰面叹息。
“大人何故叹息?”随从辛放问道。
“来此的目的未能达成,反而还添了一层烦恼。”公孙昭道。
原本他是来和卫玲珑商议如何从梁国获取更大的利益,现在却察觉到公主心思或不在魏国,他怎能不优?
“是何烦恼?”辛放问。
“不说了,说了你也不明白。”
“卑职虽然愚钝,但也愿为大人分忧。”
公孙昭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然后把翻身上马,说道:“回去吧。”
辛放无奈,只好上马跟上公孙昭。
皇宫,极乐殿。
殿内莺歌燕舞,酒香弥漫。然而刘显仍是一脸苦闷,怎么都生气不起来。他的那些宾客却开怀畅饮,左拥右抱。
当然,韩王除外。
皇上不高兴了,作为臣子却还在享乐,这还得了。刘显勃然大怒,掀翻了桌子。
众王侯怔住了,各个神情呆滞,不知所措。舞女们吓得跪伏在地,乐声也戛然而止。
“滚!都给朕滚!”
王侯们想知道皇上为何龙颜大怒,但每一个人敢问,只是施礼后匆匆离去。舞女们也退出了大殿。刚才还热热闹闹的大殿,忽然就冷清下来了。
“你怎么还不走呀?”刘显望着仍坐着的韩王问道,语气中带着怒火。
韩王神色平静,道:“臣知晓皇上为何烦恼。”
“你知道?”
“皇上是为迎接宣皇后而烦恼吧。”
“你倒是挺聪明的。既然你知道朕为何烦恼,给朕出个主意吧。”
“臣的主意便是,皇上理应迎接宣皇后。”
“韩王,你这脑袋是不想要了吧?”刘显冷冷道。他说到做到,这一年多来,他可是傻了不少人。
韩王仍面不改色,道:“宣皇后带回了魏国的援兵,功莫大焉,皇上冷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不妨出迎,换取贤明。”
“你是说朕本是昏聩之君?”
“微臣不敢。”
“朕看你就有这个意思!别以为朕不知道,你私下里不断的埋怨朕,还与一帮士子混在一起数落朝政,数落朕!”
“臣之心只为大梁,请皇上明鉴。”
韩王那一副清高在上的模样令刘显心生厌恶,便下旨道:“来人,将韩王拖出去斩了!”
外头走进来四名侍卫,按住了韩王。
此时,刘显就等韩王向他求饶。毕竟是韩王先前也有功劳,若韩王肯低头认错,他可以饶他一命。但韩王没有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