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匹快马在街道上疾驰狂奔,马鞍上的骑手大声呼喊让人躲避,但手中的皮鞭一刻不停地抽着马背。

“李迁。”

“小的在。”

“八百里加急,你给皇上送去。”

“我……”

“送还是不送?”

看着顶头上司嗔目切齿的模样,李迁不敢拒绝,只能领命。

问得皇上的所在,李迁前往极乐殿。

“怎么又是你呀。”殿门侍卫问道。

李迁掏出了一两银子,悄悄塞在侍卫手中。

侍卫展颜轻笑,说道:“懂事了呀,进去吧。”

李迁见了内侍王太监,说是有八百里加急。

内侍王太监王公公一脸不屑地告诉他,皇上与齐妃娘娘正在暗寝未醒,让他侯着。

“但这是八百里加急文书,耽误不得……”

“就算是万里加急也得侯着!”

李迁才小声说了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公公驳斥了回来。

李迁真的很着急。倒不是因为这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而是他们送文书的都有时限,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呈给皇上然后回去复命。这是为了防止有人私自扣下文书。这个时限规定,也是太傅安泰定下的。如果在时限内没有将文书送达并回去复命,那时要吃板子罚月钱的。如果有文书内容外泄之嫌疑,还会掉脑袋。

李迁效仿给门吏塞银子的方式也跟王公公塞银子。这些钱都是他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本是想攒够了寄回家里。没想到这些年攒的钱还是贴出去了。

王公公收了银子,觉得太少还露出了一副嫌弃的表情,“等等啊。”

他起身走进了寝阁,不一会儿就出来了,对李迁说道:“皇上说了,让你等着。”

李迁怯怯地问道:“这么说,皇上起来了?”

王公公不悦道:“让你等着就等着,哪来那么多废话!”

“但这八百里加急不能迟了呀!”李迁忍不住顶撞了一句。

王公公勃然大怒,“混账玩意儿!这里岂是你能大呼小叫的地方?来人,将他撵出去!”

两内侍走了上来,要推走李迁。

李迁哪肯走啊,走了的话,回去也是挨罚的。于是便跟那两名内侍推搡起来。

王公公见状,更是恼怒,要叫来更多的内侍。

这时,司礼监总管太监高欢走了进来,一脸严肃。

王公公等人见了,都停止了拉扯,慌忙跪下。

“大殿之内胆敢喧哗,不要命了?”高欢厉声喝斥。

“都是这厮想要硬闯寝阁,意图不轨!”王公公说道。

“不是的!汪公公……小的这里有八百里加急文书。”李迁急忙说。

“八百里加急?”

“是的。”

高欢看了王公公一眼,“为何不让他见皇上?”

王公公战战兢兢地说:“皇上还没醒来……”

听他说完,高欢径直走进寝阁。

不多时,他就走了出来,对李迁道:“你可以进去了。”

李迁千恩万谢,叩头后起身匆匆走进寝阁。在他身后,传来了王公公哀声求饶的声音。

刘显一副宿醉未醒的样子,将八百里加急的文书慢悠悠地打开,拿起看了看,顿时惊得跳了起来。

齐妃便问怎么了。

刘显貌若失神地说:“太傅病逝了……”

近日来皇上都不早朝,大臣们也只是往太极殿一站,然后就各自散去办事了。文华殿内,四位内阁大臣正在议事,忽闻皇上驾到,四位大臣排好了队,一起跪迎。

刘显脚步匆匆地走到南座,转身面对众大臣,然后坐了下来,却没有发话。

四位阁臣看到皇上脸色阴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询问对方是否知道皇上烦恼的原因。但从他们的表情来看,都不知道皇上怎么了。四人想问却又不敢,便低下头只等皇上开口。

“你们都退下。”刘显吩咐道。

殿内的文吏、侍者放下手里的活儿,一个个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然后殿内就只剩刘显与高欢以及四位阁臣。

“朕刚才接到八百里加急文书,内言大将军今日辰时在军营中病逝……”

话说到这里,四位阁臣均是一脸震惊。因为他们很清楚安泰对大梁的重要性,并且现在正是对反王和北辽人反击的时候,安泰这一死,恐怕就会断送这次反击的大好局面。

“太傅临走前还特意交代了要秘不发丧,以防北辽人趁机偷袭。”刘显又说道。

“那,太傅可又交代身后之事?诸如今后谁来统领大军?”中极殿大学士陶元问道。

“倒是提到了一个人?”

“何人?”

“白慕年。”

四位阁臣面面相觑,脸上都是疑惑的神色。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白慕年”这号人物。

“白慕年是太傅的儿子。”刘显说。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对白慕年做了简单的介绍。里面写白慕年武艺高强,自幼学习兵法,并杀伐果断,是统将之才。但对于文书中说的这些,刘显是不会相信的。他不可能将十多万人马交给一个从没见过、并且没有一点名气的人。反而安泰在临死前极力推举自己的儿子,就有种擅权之嫌。虽然安泰在文书中提到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完全是为了大梁,但,这种说法非常欠缺说服力。

四位阁臣的看法基本相同,不放心将兵马交给白慕年。

文化阁大学士刘盛更是指出了安泰是想让安家独揽兵权,劝刘显不可任用安泰的亲信。

文渊阁大学士徐进倒是认为可以先封白慕年一个先锋,看看他的御兵之道,若真是个将才,不妨培养起来。

“我们连他人在何处都不知道,还能指望他?”刘盛又说。看来他的反对态度非常明显。

刘显看向一直都没有表态的建极殿大学士张正,“张爱卿,你之所见呢?”

张正道:“微臣以为还是先将白慕年此人找出来,是否能用,了解了才知道。”

刘盛又道:“军不可一日无将,此间当有一人统领兵马。”

刘显点头表示认同,问何人可以为将。

陶元认为荡寇大将军黄宗礼最为合适。

徐进则说剿灭南方贼寇已到关键时刻,召黄宗礼回来,只怕会前功尽弃。

张正认同徐进之言。

“不如让御城王统领兵马如何?”刘盛说道,“御城王声望不在太傅之下,由他任统帅,定能提升士气。这样也能消除太傅逝世对士气的影响。”

刘显拍了大腿,笑道:“朕怎么就没想到他呢?”

徐进表示质疑:“皇上,御城王虽有声望,但未必会统领兵马吧?”

刘盛道:“这徐大人就不知道了,我们大梁皇室每一个人都要熟读兵书。御城王更是天赋异禀,统御兵马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是……”徐进仍未消除顾虑。

但刘业已不打算听下去,当即令人传召御城王进宫。

望月楼。

刘寒正在听着上官华裳汇报各地探子传来的消息。当中就有与卫玲珑相关的信息。

“赵荣失手了,宣后还策反了汐州的张淮,我看赵荣是凶多吉少了。”上官华裳道。

刘寒冷冷一笑,“外人还真是靠不住呀。”

“王爷,我们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解决好了。”

玉玲珑》小说在线阅读_第9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寒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玉玲珑第9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