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吏听到响声,赶紧飞身下来查看,在门外问她们怎么了?徐莞并未说话,张兰儿只说道“哦,没什么,椅子倒了!”
皇城吏离开后,张兰儿惊闻她这是做什么,徐莞只道“兰儿,你走后,帮我一个忙,把这断了的琴,送到开封府南衙去吧。”她想了一下,又起身,把那描金匣子拿下来,取出里面的红玉镯子和团扇,犹豫了一下,把那团扇又放回去了,只把红玉镯子交到张兰儿手上道“还有这个,一并送去吧。”
张兰儿要问什么,徐莞只道“你什么也别问,只照我说的做便是了。”
张兰儿只得把那断琴重新放回琴袋内,又把红玉镯用帕子包好一并放在琴袋里。
赵匡胤坐在马车里回宫时,也觉身心俱疲,仿佛打了一场恶仗。他闭着眼睛回想徐莞所说的每一句话,心下又烦乱不堪。他见段锋走在马车边上,便叫马车稍停,又悄声问段锋“你对她说了什么?竟叫她猜到朕的意思。”
段锋赶忙解释道“臣只说了有人要来杀她,她便问是不是开封府尹,臣并没有回应。”
“然后呢?”
“接着,她便什么也没说,只笑了笑。“
赵匡胤沮丧得对着马车轿厢捶了一拳,段锋脸色灰了灰,低头不语。
又过几日,御街上博雅斋门前放起了鞭炮,那掌柜的又叫人把新的烫金匾额挂上去,匾额上头镶了红绸,那老板娘和代写书信的老伯捂着耳朵在一旁笑看着。
街道上也多了许多刚扎起来的巨大灯笼,有仙女的,莲花的,寿桃寿山的,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鞭炮放完之后,那代写书信的老伯给店主道“哎呀,这新匾额一挂上去,果然门头亮堂不少,老夫给掌柜的道喜,祝你今后财源广进。“
那店主掸了掸蹦到身上的鞭炮纸屑,道“不过趁着长春节,换换门脸图个吉利罢了。这个年让那契丹人吓得没过好,咱们就当补过一个年了!”
两人正品评着那匾额上博雅斋三个烫金大字,忽见一队侍卫亲军骑着马沿街叫道“李处耘将军殁了,官家下旨,举国哀悼,禁饮宴歌舞一月,戳朝五日!”
接着,又有开封府兵撤下了街道两旁的彩灯,又叫各酒家把欢门撤了。那开封府兵来至博雅斋,见匾额上挂着红绸,便勒令撤下!
店主不敢怠慢,赶忙和那代写书信的老伯,一起挑着杆子把红稠揭下来。店主一面收着绸子,一面道“观音菩萨啊,今年怎么开年便如此不顺,这官家的长春节还怎么过呀?”
和街上的熙熙攘攘不同,此时宫里却安静的很,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赵匡胤正穿着常服,在睿思殿看书,只是时不时咳嗽几声。小太监报戚婉容来了,赵匡胤便放下书,笑看着她。
戚婉容柔柔一笑,给官家施礼,赵匡胤道“你怎么来了?这大冷天的。“
“臣妾听闻官家因李将军的事,病倒了,心下实在难安,便来看看官家。“
“朕没什么,不过有些头疼。你也离朕远些,你自己还病着呢,小心过给你。“
“这怕什么,官家过给臣妾,官家的病早早好了,臣妾才安心呢。对了,臣妾亲手给官家煮了雪蛤粥,官家趁热尝尝吧?“
戚婉容回身从柔奴手中托着的盘子里,端起粥来至赵匡胤身边,赵匡胤接过来,道“你还去了尚食局?“
“没有,臣妾向吴修仪借的小厨房。”
赵匡胤微微皱了皱眉,放下粥,道“好,你有心了。朕会喝的,你回去歇着吧,别总在风里走动了。”
“臣妾不累。”戚婉容又道“对了,臣妾来的路上,见坤宁殿前头正在洒扫,又有许多宫女进进出出的,这年都过了,还要扫尘吗?”
赵匡胤一笑,道“你想问什么?“
”臣妾没想问什么呀。“戚婉容红了脸笑道。
“既然你问了,朕也不瞒你,坤宁殿要迎新主了。“
戚婉容起先有些惊讶,接着便跪下,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后宫终于要迎正宫娘娘了,却不知是谁家淑媛?”
“到时你们自然就知道了。”赵匡胤将戚婉容拉起来,道“你快平身吧。”
戚婉容也咳嗽了几声,赵匡胤笑道“你瞧,你也咳起来了,快走吧,别在这里了,朕病好了去看你。”
戚婉容谢恩之后便退下了,经过坤宁殿又朝那里看了一眼,见溶月正欢欢喜喜指挥着众太监宫女往来搬东西。
柔奴道“为何封后如此大事,官家之前竟半点消息也没透露,也不知这新圣人将来可好相与,不如咱们问问溶月,看她可知道什么?”
戚婉容一面看着坤宁宫道“既然官家瞒着,必有瞒着的道理,咱们瞎打听倒显得有心。如今,我只把自己的病养好才是正经。”
说完便在柔奴的搀扶下缓缓走开了。
此时,赵普正在家中卧房躺在床上看书,却有些心事重重,半天也没翻一页。和氏却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戴上一顶高高的金花冠,左左右右地瞧着,又问赵普“哎,你瞧,这金冠漂亮吗?”
赵普并没有回答,只是发呆。和氏走到他床前,把书从他手中抽出来,道“我说宰相大人,你这一上午半本书也没看完,只躺着发什么怔啊。哎,劳您抬眼瞧瞧,这金冠到底怎样,漂不漂亮?”
赵普这才看了和氏一眼,道“哪来的这么贵重物事?“
“别管哪来的,你就说好不好看?“
“这么沉,你戴着不累吗?再说你一把年纪,打扮的如此晃眼做什么。“
“我好歹也是大宋的宰相夫人,你不是说官家要封后了吗?我想着到时进宫宴饮的时候戴呢。你瞧瞧,是不是金光灿灿,好东西就不一样,一戴上去整个屋子都亮了。“
赵普靠在床头,双手枕在脑后,叹了一口气。
和氏又问“你怎么了?唉声叹气的。不就是李处耘死了吗?与你何干呢。”
“我哪是为他,只是朝中诸事烦心。“
“有何可烦心?官家不是前儿才又加封了你昭文馆大学士?“
“话虽如此,可如今沈义伦回来了,吕余庆也快从西蜀回来了,这都是官家潜邸时的老人儿,又都各有才干。官家对他们的赏识可不比对我少。只怕官家又有拜相的打算。“
“拜谁?沈义伦?“
赵普一言不发,和氏索性又坐回梳妆台前,把那金冠拿下来,捧在手上看着。
赵普又道“对了,你说怪不怪,官家长春节那日,对咱们说起一个人来,说是西蜀的一个什么大儒的儿子,是个隐士,说曾经给官家出了好些治国理政的法子,就连那御鼓院也是那隐士给官家出的主意。官家还说,他曾几次去请那人出仕,那人死活不愿意,还说那人有宰相之才,学问堪比窦仪。我叫人打听,那西蜀的大儒叫费敬尧,早就全家被斩了,哪还来一个儿子呢?”
“你是怕凭空冒出来一个人与你争夺相位?“
“是啊,沈义伦倒还罢了,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可那隐士究竟怎么回事呢?”
“别管那么多了,既然那人不肯做官,就让他隐着好了。官家不是也没请的动他吗?”
“只觉得官家并不真的指望我一人啊。”
“但这朝中上下,只有你一人敢和开封府尹较劲,那沈义伦,他敢吗?”
“这倒是。”赵普想了一下,又拿过书继续翻看起来。
忽然,他看向和氏,皱眉道“你还没说,哪儿来的这东西?“
“我,我买的。“
“你还不说实话,我一瞧你就在撒谎,你可是又偷偷把那木材铺子给开了张?”
“没有”
“那你怎么手上又有闲钱买这劳什子,这一顶金冠耗去我小半年的俸禄,你舍得如此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