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莞睁开眼睛,用全部的柔情对他说道“是官家选择了妾,妾会用一生报答官家的恩赐。”
赵匡胤看着眼前这个面色苍白的女人,忽然心疼起她来。
他因为再也难以忍受与她分离,才狠下心来逼她出卖光义。她此刻一定很痛苦,却不得不讨好自己,讨好这个唯一可以主宰她命运的男人。
在她眼里我现在是个混蛋了吧,她会不会在心里诅咒我。
赵匡胤在心里默默对徐莞说了对不起,捂住了她的眼睛,一心要让她沦陷在自己怀里。
两人痴缠发出的喘息声,传到梁金奴那里,她脸上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她朝徐莞的牢房看过去,只能看到徐莞露出一半的肩膀,头上的簪钗悉数散落在地。
她闭上眼睛叹息了一声,心里对徐莞的恨意也消减了大半,她甚至有些可怜徐莞。她想,什么贵妃,什么皇后,都不过是这个自称帝王的男人手中的玩物罢了。自己宁愿死,也绝不会忍受这样的羞辱。
梁金奴索性用稻草塞上耳朵躲进牢房的角落,不知过了多久,段锋带着皇城吏往徐莞的牢房去了,梁金奴起身把稻草从耳朵里摘下来,听见徐莞哭着求官家放她出去,接着又看到赵匡胤一面整理着冠带,一面离开了牢房。
梁金奴等到赵匡胤等人彻底离开后,才放声大笑起来,对徐莞说道“真可怜啊,出卖了自己喜欢的人,却还是得不到富贵,只配被当作玩物一般耍弄。我要是你不如一头撞死。”
徐莞只重新躺回稻草上,盖着大氅,眼睛直直地看着墙上那盏油灯。她想,若这次猜错了,害死了光义,自己也别走出这皇城吏大牢,只把那一盏灯油往自己脸上一泼,彻底了断此生罢了。
她又想起刚才赵匡胤在她耳边说的“你帮朕探探梁金奴的底,看看她到底是不是清白的。”
于是只好打起精神,呜呜地哭了起来。
“别哭了!世间女子数你这样的最蠢,哭能改变什么?你现在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了吧。“梁金奴气道。
“我也是被逼无奈,我娘和我姐姐,外甥,都在他手上,我不忍叫她们跟着我受苦啊。“
“那你怎不想想赵相公也有妻子儿女,还有那么多追随他的人也有妻小家人,你的话,会让多少人人头落地,你想过吗?”
徐莞哭的更厉害了。
“闭嘴!“梁金奴大声呵斥道“哭的烦死了。”
徐莞马上止住了哭。
片刻后,徐莞对梁金奴道“我怕是出不去了,你呢,你能活着出去吗?”
“这谁知道,但凡来了这皇城吏的,不死怕也会剥层皮。何况…。“
“何况什么?”
“何况,我瞧着这次赵官家怕是要把赵相公置于死地了。”
“你怎么会这么想,你们府南衙上两三百人的私兵,个个都是绿林高手,官家又不是不知道,他若想赵大尹死,还用等到今天。“
“你听过一个故事吗?”
“什么故事?“
“哪朝哪代我也忘了,说是一个封地的主公,因生下时是难产,所以他娘亲不喜欢他,只喜欢他的弟弟,还怂恿他们的爹爹将主公之位传给他弟弟。他呢,不仅不责备他的弟弟,反而要什么给什么,就一直那么宠着他,终于有一天,纵的他弟弟起了歹心,要抢那主公之位了。“
“你说的是左传里的郑庄公讨伐他的弟弟共叔段的故事吧。这是左传里的名篇。“
“是了,我也不知什么左传,什么名篇。只知,这故事里的主公故意纵容自己的弟弟,就是叫他多行不义必自毙,叫那些大臣看不过去,然后给他致命一击。“
“这故事与有何干系?“
“你还看不出来吗?
早就知道赵相公养了私兵,就是不加阻止。犯了那么多次错,也不追究他。和那郑庄公一样,处心积虑,就等着赵相公犯下一个世所不容的错,好将他彻底铲除呢。“
“你竟是这么想的。”
“你以为你那当今天子的夫君是什么孝悌之人吗?不过伪善罢了。“
“你读过书?“
“没有。”
“那你为何懂得这些?又说什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是道德经里的话。这些,你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那梁金奴不说话,徐莞道“若我没猜错,是赵相公平时对你们说过这些?”
“你别管那么多,你只想想是不是这样。“
徐莞刚想反驳,又想起自己是要套她的话的,于是说道“或许你们说的对。可你们既知道这些,为何还不收敛,还要犯下那世人所不容的罪呢?“
“我说了多少遍,劫持圣旨不是我们开封府的人做的。不过,照现在的情形看,不是也会是了。赵官家不知从哪搞来了那花自荣的尸体,非要把脏水泼在相公身上呢。其实那花自荣和我们玄针门有杀师之仇,只要随便去江湖上打听便能知晓,我们怎会和他一伙。“
“这些你都和皇城吏说了吗?“
“说了,他们又不信。”
“那现在如何是好呢?“
“不知道,听天由命吧。反正我是不会屈打成招,出卖赵相公的,你若有命出去,好歹给我做个证吧。“梁金奴叹了一口气道”也好叫赵相公善待我的两个孩子。“
“你有孩子?你不是…。”
“是啊,我自幼得了这白驳风,终年不能见光,本没打算嫁人。可后来我遇到一个药铺的伙计,那人不嫌弃我,非要娶了我过门。我们也过了几年恩爱日子,哪成想,生的两个孩子都和我一样。婆家容不得我,把我和孩子赶了出来。我就只好干起了老本行,给人看病招魂,结果得罪了一些阴阳先生,他们合伙追杀我,要不是赵相公的人出手相救,我和两个孩子也都没命了。”
“怪不得你对他如此忠心。”
“呵,我只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人,怕是不会懂的。”
徐莞并不理会,只是靠在墙上想着那梁金奴说的故事,越想越觉得,像极了如今的局面。
光义的这些说辞,的确能迷惑人心,再加上那收买人心的伎俩,也难怪这些人会死心塌地地追随于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奸佞乱党。
她又好奇,当初官家陈桥起事之时,用了什么法子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呢?究其根本,不过是荣华富贵的诱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