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赵匡胤一一夹起那些菜肴品尝着,徐莞问“如何?”

赵匡胤道“说真的,这要不是亲口尝到,我不信你这样的女子会做这样好吃的饭食,你从小不是生在诗书官宦人家,怎会这些呢?”

“其实我是在蜀宫里学的。”徐莞微微垂下眼帘。

“朕初见你时,只觉得你是一个不是人间烟火的女子。孟昶舍得叫你做这些?“

“倒也不是他叫我做的,只不过…。“徐莞欲言又止。

“说吧,朕不会多想。”

“他因富贵日子过足过厌了,竟吃什么也没胃口,为此烦恼了很久,御厨换了好几拨,有的还因此被杀了头。我才不得不想方设法让他高兴,试着自己做些和御厨的菜完全不一样的,没想到,他竟真心喜欢,后来我就慢慢学会做许多菜了。”

“为了一口吃的,竟然杀人,这孟昶真是昏庸到家!”

“是啊,或许这就是他的报应。”徐莞自饮了一口酒。

赵匡胤沉默了片刻,又道“其实朕这两年,也做了很多错事,走了许多弯路。”

“一国之事,千头万绪,有时又各有掣肘之处,想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好,真是太难了。在妾心中,官家已经是极英明的了,换做寻常人不知怎么乱成一团了呢。“

“你不知道,有时朕会在心里自问,究竟是不是真正能把万民带出这混沌浊世的人。朕真的害怕辜负天下百姓,也害怕辜负自己的一腔抱负。“

“一国之大,其实就看国君,国君若圣明,便是万民之福。官家有明君气象,妾相信,中原此后必能安泰。“

“光是中原安泰还远远不够啊。哎,你说朕有明君气象,何谓明君气象呢?“

徐莞回忆着林翰民的话,起身说道“这明君气象一曰立志,二曰素简,三曰兼听。官家身上还多一条,仁厚。“

“立志,素简,兼听,仁厚“赵匡胤笑道”仅凭这几条就能做一个明君了吗?就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完美无缺吗?朕倒真希望那么简单。别的不说,眼下就有一个让朕反复举棋不定的事。朕不论怎么做,都像是错的。“

“是什么事呢?“

“也是你关切的事,到底如何处置王全斌。“

徐莞重新坐下来,低头不语,赵匡胤道“怎么?你不想说说吗?”

“我说什么,官家也会觉得我有自己的私心,说来又有何用呢。”

“朕叫你说,就是想听听你的道理,道理通了,私心不私心就是不重要的。”

“好,既如此,那妾就说了,妾是一万个主张杀王全斌的。原因有二,第一就是平抚蜀人之痛。死在王全斌手下的无辜百姓何其多,官家虽推行仁政,但均摊到每一个西蜀人身上也并不显得多么优厚,和痛失家人之恨比起来,这不过是蝇头小利。这种恨是会代代相传的,西蜀收复之后,若再有风吹草动,比如年景不好,贪官污吏作威作福,都会再次点燃蜀人怨怼,到时说不定又会有人揭竿而起。”

“代代相传…。”赵匡胤沉重地叹息道“是啊,就像中原百姓恨契丹人。”

“不错,妾走在汴梁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听到那些黄口小儿在唱打死契丹人的歌谣,哪怕现如今契丹人已经和大宋修好,互通使臣。”

赵匡胤饮了一口酒,道“杀了王全斌就能抚平这仇恨吗?“

“说实话,妾不知道,但不杀,就绝对无法抚平了,还会让西蜀百姓误会官家,把帐都算在官家头上。“

“算在朕头上倒没什么,原本就是朕当初考虑不周,是朕欠着蜀中百姓的。“顿了顿,赵匡胤又道”那第二条杀他的理由呢?“

“这第二条就是为大宋统一大业着想。在妾看来,官家之所以是明君,而不是五代以来那些只知争霸的枭雄,就是因了,虽同样举兵征伐四方,官家却主张施仁政。当初伐蜀之时,就下令不准屠城不准欺凌百姓。可不论是讨伐荆楚,还是讨伐西蜀,都有将领不顾官家的旨意肆意妄为。官家此前也因此罢免了李处耘将军,那李处耘将军听说是官家潜邸时最倚重的人之一,他的份量又比王全斌将军还要重,可即便如此,王全斌将军后来不也照样屠城杀降。官家若此次不能用雷霆手段止住这种暴虐之举,将来再征讨其他各邦,只会遇到更顽强的抵抗啊。“

赵匡胤点了点头,道“想不到你一个后宫女子,竟能有这番远见卓识。你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好处啊。“

“官家谬赞,妾不过妇人浅见,想必官家犹豫也必有犹豫的道理吧。“

“是啊,朕记得曾经和你说过,不教而诛是为虐。“

“可官家已经重罚过李处耘,怎能谓之不教?!“

赵匡胤摆了摆手,道“你别急,听我说。不错,朕是罚过李处耘,可一种风气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唐末群雄割据,人人都是以拳头说话,武将心中更是半点忠孝仁义也没有的。包括那些最下面的士兵,也毫无操守。若一个统帅不能震慑他们,也就不能统御千军万马,若要震慑他们,则必得是李处耘,王全斌这种悍将。

朕若真杀了王全斌,将领是不敢胡作非为了,但他们被束缚住手脚,也就失去了在军中的威信。

无冕之后----北宋两任君王与一位亡国贵妃的隐秘情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爱写字的阿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无冕之后----北宋两任君王与一位亡国贵妃的隐秘情史第4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