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玄喆差点把那鹌鹑蛋卡在喉咙里,光义见了,忙叫柴禹锡给他端一碗水来,给他灌下去,玄喆好容易把鹌鹑蛋送服下去,定了定神,道“不瞒贤王,下官此举,真的也是被逼无奈。本想把她带回家,怎奈娘子不容,家里的钱财大权又被娘子把着,又怕对不起佳人,只好给她安顿一个差事,也好叫她自食其力,若贤王觉得不妥,我这就叫她辞了差事,另行安置她吧。”
“哎,不用,我又不是怪罪你。你虽有些玩的过了,但也可见,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只是官家不喜欢这些事,你下不为例便是了。”
“是是,下官一定改,一定改。”
“嗯,哎,你还没回我呢,你到底怎么将人弄进内绫院的?”
孟玄喆低头为难道“这个,也不过是托了人,不过,既然人家帮了我,我也不好把人给卖了,还望贤王高抬贵手,就,别问了吧。总之,我再也不做这些混账事了,以后贤王叫下官做什么,下官都在所不辞,下官从此以贤王马首是瞻。”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光义满意地拍了拍玄喆的肩膀,道“其实啊,我也不是故意拿住你什么错处,就是真心想交你这个朋友。我也不知怎么回事,从见你第一面,总觉得与你有缘,看到你,仿佛就看到我自己。咱们都喜好音律书法,诗词歌赋,也都是皇室中,不被人看好的纨绔子弟,你心里的苦,我能明白。”
“贤王快别这么说,贤王年轻轻就管着偌大的京城,对了,我来的路上,还听到京城百姓都交口称赞贤王,说你刚做了件大快人心之事,亲自把这汴梁城最大的地头蛇给铲除了。下官一个降王之后,又无半点建树,怎敢与贤王相提并论啊,实在不妥,不妥。”玄喆说着又敬了光义一杯酒,光义也一口饮尽,道“你就没有想过,在你节镇上有所建树吗?“
“这个…。下官也想过,只是惶恐,怕治理不好,如今只是边学边做吧。“
“你不要有顾虑,皇兄和我,都不是容不得人的,你在节镇上治理的越好,百姓越拥戴你,我们自然是越高兴的。说到底,你现在是我大宋的将军,将来你好了,壮大了,说不定还能为我大宋统一华夏出一份力呢。“光义搂着玄喆的胳膊,道”想不想,一雪前耻,做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玄喆点了点头“自然想了。“
“好,年轻,就该有这样志气,那你还顾虑什么,回去之后,给我好好做你的一方父母官,做好了,我跟皇兄说,给你换个大镇!“
“真的?“
“那还有假!”
孟玄喆感激地又要站起来,光义把他按下来,道“我说了咱们之间不用拘礼,你坐下,咱们兄弟二人,慢慢喝来。”
光义一席话说的玄喆心里有些感动,过了一会儿,他便主动告诉光义,他是托了李昊找了宫里的人,至于找的谁,李昊没说,他也不好过问,若光义想知道,可以直接去问李昊。
玄喆说出来又有些后悔,笑问“贤王会不会明日就把李昊问罪了?”
“不会,其实我猜到是他。这些都不是什么要紧事,就算皇兄知道了,也多是罚俸而已。我何必和一个弱女子和一个黄土埋到脖子的老头过不去呢,那蜀锦院的差事给谁不是给呢。再说一遍,我是真心想交你这个朋友。“
光义坦然地看着玄喆,玄喆有些受宠若惊,连敬了光义两杯。
今晚贴个后面的预告片段吧。
当晚,赵匡胤便在福宁殿后花园叫来德昭,问他的功课和练武之事,德昭说他仍位列前十,至于武功,自己一天也没落下,爹爹可试他一试。赵匡胤问他从前不是能到前三,如今怎还退了几位?德昭说,只因这次月考,师傅出的策问,自己没按师傅的意思作答,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位列前三。
赵匡胤便问他是何题目,德昭说是“不敢为天下先”。赵匡胤沉吟道“这是道德经里的话,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你是怎么想呢?“
“儿臣觉得老子成书之时,世道浑浊,有识之士故而避世,才说出这不敢为天下先之语。其意是说,若在一个浊世中,若也汲汲营营,则到头来所作所为,或发心是好,但往往只会更令世道黑暗混乱,不如自守一袖清风,冷眼旁观就好。“
“哦,你这个说法,爹爹倒也是头一次听说。不怪师傅不让你拿前三呢。爹爹也酷爱《道德经》,依照爹爹的看法,这不敢为天下先,只是到达敢为天下先的路途而已。嗯,就好比,爹爹当年在陈桥驿起事,当初几万军士山呼海啸让爹爹出来披上龙袍,爹爹亦不为所动。其实凡事只要顺其自然,顺其大势,不要盲目强争,则多半恰恰可为天下先。《道德经》绝不是让人避世隐居啊,爹爹活了半辈子,也还在苦苦追寻其中的道理,你还这么小,悟不透也是常理。”
“哼,我知道,这不就是叫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嘛。我顶看不惯就是这样,若老子也是这样的人,我看《道德经》也不用学了。”
赵匡胤看着自己的儿子,虽个子都快赶上自己了,却还是小孩儿的心性,他的眼神清澈见底,真真是一个未染纤尘的白衣少年郎。可每次见到德昭,他又总有一种担忧隐约萦绕心头,他只怕心性简单是德昭的天性,即便长大也不能有所进益。
德昭又问爹爹可还要试试他的武功,赵匡胤只说不用了,只要他每日练习,不荒废了就好。
德昭看了看赵匡胤,又施礼道“爹爹,儿臣,儿臣还有一事想求爹爹。”
闫公公一个劲儿在旁边使眼色,让德昭别说,德昭看到了却还是开口说道“爹爹,儿臣也不和爹爹绕弯子了,还是淑妃娘娘的事。儿臣知道,确实是淑妃娘娘家人做错了事,儿臣觉得,不妨按律问罪,但淑妃娘娘也没有犯错,她不该被牵连其中。爹爹还是叫她回宫吧。”
赵匡胤听了这话,倒并未怎样生气,只是看了德昭一眼,道“朕知道,淑妃还在京城对吧,你去过她府上了?”
“去,是去过两次,不过,这些话不是她教我的,是儿臣自己的想法。儿臣绝没有骗爹爹。而且,淑妃娘娘还叫儿臣不要来求爹爹呢。对了,她如今在抄经悔悟,已经抄了一百卷了。“
“嗯,她能有所悔悟,倒是好的。只是”赵匡胤搂着德昭肩膀,对他说道“她爹爹不过做个地方刺史,便敢欺负同为后宫嫔妃的人家,可见多么缺乏仁爱之心,又多么胆大妄为。若有朝一日大权在握,必将是国之蛀虫,其危害不可估量。
至于淑妃,她想住在京城就随她吧,但你不可再去看她了。
爹爹知道,你与她有近乎母子之情。世上最难就是断情,可不论是作为皇子,还是作为男人,该断的情必须要断,再难也要逼着自己过了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