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延城县的企业在奋力前行的时候,聊坪县的大力三轮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齐升与洪鑫分公司的付一平却在频频接触,对设置延城机械厂与凯丽公司的发展路障窃窃密谋。
其实李齐升与付一平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人的沟通交流,在他们看来,都受到了县委县府与凯丽公司主要领导人的排挤与迫害。相同的遭遇不同的敌人使他们同仇敌忾,臭味相投使李齐升与付一平狼狈为奸地坐到了一条大船上。
相比付一平,李齐升要老辣的多,他搜集了付一平自进入印刷厂与凯丽任职以来的所有资料,分析研究之后做出了以下判断,付一平此人只可利用而不可共事。付一平也是对李齐升戒心重重。现在李齐升在聊坪的权势如日中天,与之联盟不过是借其势而做己事而已。如此心怀鬼胎的共同体勾结危害巨大,而其结局也将是不言而喻的。
密谋之后,付一平凭借李齐升的话语权,在聊坪区域内的印刷品需求单位逐级达成了洪鑫产品代理制,垄断型地将凯丽公司的销售产品下架。李齐升利用付一平庞大的交际圈,营造大力三轮车零部件生产重新招标竞标投标的社会氛围。
九月上旬,在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汇报大会上,李齐升列举了产品零部件的进价与产品整车销售价格,经过比较得出了产品利润正在减少。原因是三轮车销售市场趋于竞争恶化,要想占据原有市场不被占据,需要调整销售价格。而延城机械厂的零部件外包价格也需要及时调整,而且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需要通过招标会的形式,对零部件的价格进行压价竞标。延城机械厂的外包合同完成之后终止与其合作。
李齐升看似合乎情理的举措迷惑了整个大力公司管理高层,在他的游说下,县委书记吴斌做了批示,从八月份开始,逐步减少延城机械厂三轮车零部件的需求量,至九月初,完全终止与其的合作,随即筹备召开招标会。这一切印证了李向楠未雨绸缪的正确性。
竞争的残酷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而高屋建瓴的正确决策必将决定竞争的胜负。在扩大万向摇臂钻营销力度的同时,延城机械厂面对市场的风云突变,顺势而为,以积极的姿态迎战大力公司的突袭之举。
一方面,李向楠派出工作组到聊坪大力公司,通过各种关系接触相关管理人员,了解李齐升召开竞标会的具体事宜,为参加招标会做准备;另一方面,政府调研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三轮车生产厂家,打算彻底放弃与大力公司的合作,谋求新的企业联盟。
然而相比机械厂,在付一平推行贸易壁垒政策的严重影响下,凯丽公司的印刷产品在聊坪的销售损失巨大。由于个人恩怨导致两个县区间的贸易战火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市场经济改革之初,这种明刀暗箭不规范性竞争在全国范围内是极为普遍的。这种竞争乱像反映了经济改革任务的复杂与艰巨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 家 发 改 委决定打破贸易壁垒的垄断性,降低民营资本入注中小型企业的门槛,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就是在这种宏观调控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建立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恰逢其时,延城机械厂找到了另一个合作伙伴——金陵巨力农用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凭借与大力公司的合作基础,延城机械厂积累了丰富的农用车零部件的制造经验,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巨力公司所看重的合作厂家。
八月底,巨力公司与延城机械厂签订合作协议,九月初,机械厂正式为巨力供货。聊坪大力击溃延城机械厂的春秋大梦彻底成为泡影。江奉国领导的企业局为凯丽培训的60人的销售大军这时也奔赴各地,凯丽公司为挣脱困境的命运之战再次打响。
聊坪大力公司的招标会如期举行。由于聊坪政府的大力支持,招标会召开地有声有色。然而参与竞标的单位多是刚刚建立的作坊式小厂,他们粗劣的生产设备与制作工艺让大力公司很难下定与之合作的决心。毕竟由李向楠一手创立的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当然,企业管理办公室的主任杨如凡在筛选竞标厂家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做为原大力公司的总经理,杨如凡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发展理念。这让李齐升很是头疼。
按理说,做为大力公司一把手的李齐升对竞标单位的中标是有决策权的,可是县委书记吴斌却指示他要尊重杨如凡的意见。这个吴斌真是老糊涂了,李齐升心存愤懑,但是吴书记是自己的坚强后台,他的命令又不得不从。于是,李齐升把付一平叫来,让这个江湖老手出谋划策。
听了李齐升的满腹牢骚,付一平眉头紧锁。
“李总,杨如凡是李向楠的人,虽然李向楠早已调往延城,但是大力与延城机械厂的合作是两个人规划的。咱们制定的牵制抹杀机械厂的战略杨如凡当然是极为抵触反对的。让杨如凡改旗易帜谈何容易啊!”
“付总,杨如凡从中作梗,实在是出乎意料,我真的不明白吴书记为什么会让他在招标会上拍板。现在的关键是让杨如凡放弃坚持挑选条件完全合格的竞标厂家。做为大力的总经理我不好出面,付总是局外人士,如果付总能够说服杨如凡,那是再好不过了。付总需要我配合做什么尽管说。”
精于世故的李齐升知道这件事自己要尽量回避,千万不能留下任何授人口实的把柄。假如杨如凡就是顽固不化认死理儿不做让步,他李齐升还有回旋的余地。
李齐升的顾虑付一平脑子一转就明白了,现在洪鑫要想在聊坪打下根基,还要有求于李齐升。
“好!既然李总说了,我付一平就试一试。不知道杨如凡这个老家伙给不给我这个面子。”付一平留有余地,不敢把话说得过满。
“以付总的能力,说服杨如凡绝对没有问题。我立马让人准备。”见付一平答应了,李齐升满心欢喜。
晚饭后,付一平带着李齐升准备好的礼品,开车赶往杨如凡的住处。
吃过晚饭的杨如凡刚刚与李向楠通过电话,他听说延城机械厂已经与金陵巨力结盟,欣喜地表示了祝贺,同时对大力的未来不免大为失望,看着一手创办的大力即将毁于李齐升之手心痛不已。李向楠劝杨如凡想开,李齐升一心拆散大力与机械厂长时间的合作,说明大力的发展已步入歧途,仅靠他一人之力难于回天。
唉!杨如凡叹了一口气放下电话。现在延城机械厂与实力雄厚的巨力联姻,大力江北的市场就要尽失了。从几天来李齐升的反应看,他是要决意让大力自降身价,自己这个绊脚石的角色再当下去必定会招之赍恨。可是,大力就这么完了吗?杨如凡纠结地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这时,带着大包小包礼品付一平进门了。
杨如凡在县企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曾经与付一平有过一面之缘,印象不是太好。总觉着这个洪鑫分公司新的领导人面带心术不正之色,现在付一平突然找上门来不知所为何事。与付一平面对面地坐在一起,杨如凡心里充满了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