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同行相忌,出身于同行业的人分道扬镳,各自为战,成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的双方必定形同路人,尤甚者拔刀相向。但和义德人却对这种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每一位在和义德工作过的人,都是德才兼备的时代骄子。在和义德人的字典里,没有同行相忌,只有合作共荣。也就是说,假如有合作的需求,和义德集团第一个优先与曾经是和义德人的企业实体采取友好的合作态度,互利互惠,求存共赢。来,我代表和义德人敬即将成为企业老总的人们一杯酒,祝你们事业大发,财源广进!”
43个人感动地掉下了热泪。在其他企业单位里出来的人多得是,但没有哪一个企业会举行这么隆重的仪式欢送他们。和义德领导人的博大胸怀在当今社会上真是凤毛麟角啊!
“我们永远是和义德人!”
“和义德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人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各自激动的心情。此情此景让每一位在场的和义德人热泪盈眶。
谁道人间少真情,我辈自当向天问!德字为先义薄云,以和为贵人为天!
43位和义德员工离开所造成的岗位空白,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合理调配下迅速补充到位。
以利留人,以德服人,以疏为导向,以义广交友,为人为己,为我所用。这就是江海宁和许正扬的治企之道。
1999年是和义德集团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和义德人走向更加成熟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十多对新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有近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拥有了自己的新楼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是在和义德集团工作与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具有在社会上独立生活所感受不到的幸福。江海宁和许正扬经常对和义德员工如此说。
津城的和义德总部和延城德克豪兹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在电视电台和报纸媒体上,以不同的形式,以和义德集团为范例,对即将跨世纪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之后不久,江海宁做客津城有线电视一台的《企业名人》栏目,第一次通过直播的方式,把一个新时代年轻企业家的崭新形象传播到千家万户。
节目结束后,已经成为电视台部门主管领导的刘逸群与江海宁进行了私下交流。
刘逸群赞扬江海宁,“江总,一向不太重视外部宣传的和义德集团终究还是名声在外了。”
“和义德集团还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和义德人恐怕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监督赞誉的压力。”江海宁自谦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身在高处不胜寒。”刘逸群一语道破。
江海宁淡淡一笑。“几年前一些知名企业,曾经名噪一时,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消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注重舆论宣传了。和义德集团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更加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与用户的口碑。”
刘逸群问江海宁,“和义德集团为何不上市融资啊?”
江海宁略有所思。“和义德集团有这个打算,但时机还不成熟。如果时机成熟了,肯定有这方面的考虑的。”
刘逸群夸奖江海宁,“江总具有战略企业家外热内冷的综合素质,是和义德人的典型代表。”
江海宁又是微微一笑。“和义德管理高层的干事风格决定了和义德的发展方向。我江海宁是高层管理的代表,当然是和义德人的典型代表了。”
“江总这些话刚才应该在直播时说的。”
“有些很直接的话还是私下说得好。在几百万观众面前,言语的适度很重要。”
刘逸群总结道,“和义德人珍视现在,更加珍惜未来。”
“不仅是和义德人,社会上的每个人应该都是如此吧!”
春节前夕,许正扬到平都看望了老舅和老舅母。这几年借到平都出差的机会,许正扬去看望了老人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老舅母的眼睛几乎接近于失明,老舅杨肇光因为老伴儿行动不便,很少外出。听见外甥外甥媳妇到了,老舅母眼泪汪汪地拉着许正扬和江海宁的手,诉说着老舅和大表姐国瑛为了她所付出的种种艰辛。
老舅说他在电视上见到外甥媳妇江海宁做客津城电视台的节目了,夸奖许正扬和江海宁把企业发展地这么好,叮嘱俩个人无论什么时候,也要遵守国家法律,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办企业,这样才能长久。
许正扬安慰老舅,他们会紧紧牢记教导的。并邀请老人如果条件允许,就回老家过春节。
老舅摇摇头说,自老母亲去世后很少回老家,按理说这么多年了,该回去看看,可老伴儿眼睛不好,自己身体情况也不太强,过了年清明时节一家人回去给先祖们扫墓。
许正扬说到时候他来接老舅全家人。
平都回来的路上,江海宁情绪很是低沉,因为爷爷奶奶这段时间身体也不太好。爷爷的听力大不如前,已经时时刻刻离不开助听器。奶奶的心脏做了支架,平日里靠药物养着。
许正扬听了不住地叹气,都是接近于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并且都在老年代受过苦,身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儿孙们都盼着老人们能长命百岁,可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任何人不可能因为别人的不情愿而永不逝去。他们做到的们只能是在老人们健在之年以尽孝道,尽量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的安逸舒心。
2000年的春节,许正扬和江海宁过得更是劳累,马不停蹄往复与延城和许家庄之间。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尽全力让老人们感受到新春佳节儿孙绕膝的幸福与满足。
当然,许正扬和江海宁又要面临老人们喋喋不休的追问。
“扬扬啊,你和宁宁到底啥时候能要孩子啊?”
许正扬的爷爷倒是不糊涂,他看没有别人在跟前的时候问孙子许正扬。
许正扬为了让老人欢喜,安慰道,“爷爷,到明年过年的时候您的孙子媳妇就快生了!”
“喔!明年过年,不就是还有三百六十五天嘛!我还要再活五百年哩!”
许正扬的爷爷就是性格这么坚强的人。他时常对比他小好几岁的同代人说,他已经很知足了。前清时老许家只出过武举,现在老许家也出了腰缠万贯的人物了。这在四五十年前要化为地主成分啊!可时下国家提倡发财致富,可真是时代不同了哟——!
江海宁的哥嫂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江翰丞。江海宁抱着小侄子,努着嘴教他学叫姑姑。爷爷奶奶四世同堂,精神较之以前好了许多。
江海宁知道老人又要问她要小孩儿的事了,赶忙不打自招地大声给爷爷奶奶说,还有半年的时间,到毕业了她和许正扬就可以要孩子了!
爷爷奶奶听了孙女的话,心里有了底,眯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不管怎么着,反正是快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许正扬的姐夫王瑞杰由许正扬出资,在安吉乡政府街的东面上,租赁了十亩地,建造了钢结构的厂房,办起了前店后厂的瑞杰木器加工厂。接着又在县城租了门市房,开起了凯瑞装修公司。买卖也是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