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刘伍亲自来求他办事,为了不驳刘伍的面子,付立新大包大揽,说这等小事让下属来就行了,还需老弟亲自登门。不过这两天自己身体不适,不能够亲自动笔,不过他会马上安排下边人去办的。一周时间的连载,怎么样?
刘伍拉住付立新的手,说老哥哥真是给面子,远大必定会按规定付给足额的报酬的。只是宣传要响亮,但要适度,要给人以真实感。付立新拍着刘伍的手背说,老弟大可放心,报社会知道怎么做的。
刘伍说晚上广川宾馆要宴请付立新。付立新一本正经地说,不要以公司的名义,他和刘伍可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哦!刘伍即可心领神会,说好久没跟老哥哥在一块儿聚聚了,全是私下会晤!
当天晚上,刘伍在广川宾馆以私人名义单独宴请付立新。宴会开始之前,刘伍塞给付立新一个红包,说这是远大诸总的一点心意。付立新哈哈大笑,说诸总真是性情中人,让刘伍代为感谢诸总。
喝着酒,刘伍透露给付立新,说诸总指示,因公事繁忙,报道大可不必用采访的形式,可以写一篇远大模具企业的发展史,要正面报道。付立新连连点头称是。
酒足饭饱的付立新回到家,对刘伍突然间给了报社一个难题而愁眉不展,他喝着茶思忖着远大的这个报道该怎么写,让谁来写。
远大扎根津城已有近六年的时间了,之前的行为做事的亮点之处可圈可点,可近两年来却停止不前少有建树,再无有更大的过人之处可以炫耀。自己是万万不能亲自动笔的,况且不好写,就是尽力浮夸地写出来了,万一出了什么事,实在是不好收场,还是让年轻人去抢这个风头吧!
付立新认为“津华风云”栏目应该适合刊登关于远大模具的这则连载报道的,可是组长张真前年写过和义德的采访报道,让她再写讴歌远大的文章,不是太好。除了张真文笔好,再就是贺文丽了,可是贺文丽现在正在休产假,没有可能担负此任务。夏志超是去年才进入报社的实习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让夏志超去做这件事。夏志超做好了这件事,就给他一个晋升的机会,做不好,也不会失了报社的脸面。对,就这么办!打定了主意的付立新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第二天,付立新打电话给刘伍,让刘伍即刻派人送来关于远大的各种资料介绍及有历史意义的影像图片。领到任务的夏志超正准备好了去采访远大的领导,却被总编付立新叫了去,说按惯例是应该去远大做一下实地采访的,可是远大是津城知名的民营企业,它的事迹津城人有目共睹,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实地采访。这是远大的全部资料,限夏志超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一个关于远大模具企业的发展史,要多歌颂,要绝对避免贬诋的语言,但要措辞适度,让人读起来有真实感可信度。付立新扔下这句话就走了。
夏志超望着满桌子的资料愣愣发了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闭门造车的报道怎么写,这可咋办?无奈之下,夏志超只好去找组长张真。
张真自前年与贺文丽共同采访了和义德的董事长江海宁,并写出了让和义德再度名满津城的那篇报道之后,“青年才俊”栏目组在报社中的地位再次上升。已经成为为副主编的刘逸群正式撒手“青年才俊”的一切事务,张真升任该栏目组的组长。
媒体服务于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半年之后,“青年才俊”改版为反映津城旧貌换新颜的“津华风云”,张真在报社领导的指示下,开始采集与之有关的新闻资料。
社长付立新答应远大撰写新闻报道的事情,张真并不是太清楚。远大模具在津城落户有五六年了,可是《津城晚报》一次也没对其采访过。诸氏兄弟轮番来津城坐镇的事听说过一些,在采访和义德江海宁的时候,也捎带着对之了解了一些。远大是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在业务上,和义德的格瑞德公司与之有所来往,而且有所抵触。远大公司财大气粗,时不时地在市电视台上播出有关商业广告,咋这一次想起让《津城晚报》为其做宣传来呢?
张真想到这里不解其意地摇了摇头,远大来给报社送业务,也并不是坏事啊!假如去远大采访,就让夏志超和韩子琪去吧。
张真正要通知韩子琪,这时,夏志超敲了敲办公室的门,进来了。
“真姐,社长说没有必要去远大实地采访了,他们送来了全部的影像及书面资料,我们从中选材就行了。”夏志超靠在沙发上眼望天花板呆呆地发愣。
“夏志超,这是干啥啊!发愁啦?你平时一说采访就精神百倍的劲头哪儿去了?”张真觉得夏志超的表现有些反常。
“不是真姐,哪有不到见不到真人就撰写新闻报道的?怎么写,胡乱编造吗?”
“嚯,还见真人?我在你面前,我叫张真,见到真人了吧!”
“姐,你真会逗我,快给阿超想想法子吧!”夏志超被张真弄得啼笑皆非。
“法子嘛,倒是有,不过姐给你想法子你怎么报答姐呢?”张真给夏志超开玩笑道。
“这有啥子哦,中午饭阿超我请了!”夏志超拍着胸脯很仗义地说。
“行了,夏志超,我也就是给你开个玩笑。撰写文章的事是栏目组大家的事,我这就叫韩子琪过来。咱们三个集思广益,总会有思路的。”张真拿起了电话。“子琪,来我办公室一下!”
不一会儿,身着报社统一蓝色制服,身材高挑的短发女生韩子琪进了张真的办公室。
“子琪,坐!社长指派咱们栏目组的你们俩负责远大公司的报道撰写工作。不用实地采访,可以参考各种资料。说说有什么构思?”
韩子琪与夏志超一起进的报社,现在处于实习阶段。前几天二人合作,刚刚写了一篇关于市郊农民工在大城市里工作与生活的文章在晚报上发表,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如今报社领导突然安排给他们这么一个关于远大公司的专题文章,文章人物主体不同了,韩子琪感到有些突然,不太适应。
“真姐,按说应该到远大公司实地采访,取得第一手的资料之后,才能写出与事实吻合的新闻报道。可是领导这么安排,我们也只有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了。我觉得文章应以历史回顾的基调叙写,采用第三人称比较好。”
韩子琪给张真和夏志超接了一杯热的纯净水。
“谢谢子琪。子琪说的没错,可以从措辞方面斟酌一下,力求让读者全面地了解远大模具光辉的发展历程。再配上适当的图片,应该效果不错。”
“嗯,好。写完草稿,咱们三个再共同研讨一下,最后请社长拍板定夺。这是社长亲自接的活儿,要尽全力完成好,这对你俩个以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行了,说干就干,马上行动吧,一会儿报社还要有个会,你们先忙着,开完会我就再过来。”张真看了看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