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此后我的日子一落千丈。

虽是意料之中,但真的来临时,毕竟叫人难受,这晦涩的果子只能自己吞下,那个13岁的豆蔻少女,她感到后悔,却倔强的不敢表露出来。

是的,那时她只能算的上是个孩子,她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

林对我的态度也从天上到了地下,碍于他是老师,不好直接跟一个学生置气,所以表面上他没有特别针对性的不理我,但是,就算是一个迟钝的人,也能感受到这其中天差地别的转换。

倔强了一段时间后,林的态度似乎是那坚固的冰块,丝毫没有化解的意思。哪怕我已经开始示弱主动在他的课堂上举手,在有两个以上的人数举手的时候,林是绝对不会点我的,我坚持住了那份委屈,直到撑到那次终于只有我一个举手,林只好点了我回答。可是,他的目光却看都没有看我一眼。

我的心彻底落下去了。

是的,我那么无礼粗鲁的对待他,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生气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也没有再奢望他像从前那样喜爱我,只是回到正常的师生关系就可以。可是,直到那一刻,我才模糊的意识到,林对我那态度里,好像不是生气,而是有着……恨。

生气,是随着时间可以化解的,而恨,是如冰块,难以消融的。当时的我说不清这些的差别,但我是敏感的。

是的,当时小小的我,想不明白,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只有喜不喜欢,生不生气,而恨的成分是什么…似乎是应该出现在一段正常的师生之间的。

13岁的孩子,实在没有足够的阅历参透这些。

在努力得到林的谅解,小心翼翼的尝试依然失败之后,我选择了放弃。

我感到灰心。

但是又说不出他对我的影响在哪。

眼见其他同学在林的态度转变下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我真的觉得受不了。

巍然想跟我道歉,但看着那个时候黯淡的我,他没能把道歉的话说出口,走开了。

是的,可怜的我,就是这样,感觉到所有的人都,走开了。

于是后来才有了跟张一达混在一起的破罐子破摔,我本跟他不是一个阵营的人,我本应该是和巍然这样的优等生谈笑风生,成为班里的风云人物这样的,结果我却最终跟张一达混在了一起。

如果说巍然是传统大众想去亲近的“贵族”,张一达是泯然于众人的“草根”。可是贵族也好,草根也罢,对于一个此刻只需要接纳和关爱的女孩来说,都已经不重要。

是的,只有张一达从来不用同情和意味复杂的眼神看我,他和他的一般要好的男同学和小跟班依然把我的桌前为了个水泄不通,掩饰了那时我的落寞和孤单。

离开学校以后,慢慢自己也长大了,当慢慢意识到我的学生时代,再也回不去了之后,从前学校的时光在记忆里越发显得珍贵。

于是17岁那年我怀着对林的愧疚和怀念写下了那封情书。

那个时候,追忆起从前的学生时代,更多的是后悔自己当年的不懂事,伤了林的心,满心愧疚,希望能得到林的原谅。

不过,回忆起林对我说不清道不明的态度,是我始终无法探究清楚的,我始终不明白,为何他对我不是生气、消气这样的态度,而是…恨。想不通也就也就作罢了,连同那封所谓的情书最终也只是跟随我身边十年。

直到2013年跟一个人的一次无意聊天,揭开了这个令我迷糊十多年的谜底。

这个令我宁愿不知道的谜底。

小地方的人盘根错节七弯八拐的,都能大概连带着认识。

魏华之是我大姐的中学同学,当然了,大姐的中学也没念完就辍学去打工了。然后魏华之一路高考,师范...然后跟我的班主任林又是师范的同学,还未毕业,林的父亲因为在学校教书多年,忽有一日脑溢血犯病课堂,于是在那个年代,被拿来大做文章,正好符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呕心沥血的形象。连小镇级别都够不上规模的家乡,人们的思想和民风先对还是落后或者淳朴,对此更是增添了几分对教师类职业的尊崇。我没有丝毫评击这些歌颂教师精神的意思,我只是对所有形式化,道德绑架的某种精神推行感到些许反感,尤其是利用人之初性本善的特点来作为切入点的行为。在许多孩童时期还未有能力甄别信息的年代,已经被某种观念根深地化的强化。

林的父亲任职一生的学校正好是我所在的中学,当然,也是小镇上唯一的中学。林被作为父亲这样的教师先进、典型,破例还未毕业就分至学校,且是新教师就担任班主任的殊荣。我未见过林的父亲,因为我新生报到那天,林已经站在了学校的讲台上,开始了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的教师生涯。但他父亲的名字到现在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当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迹早已深入人心。

我当年的班级是3班,赫赫有名的3班。魏华之以优异的毕业成绩成为我校为数不多的几名年轻教师之一,他就在与我班一墙之隔的2班任教,所以在学校能经常打照面,每次放学都能看到魏华之和林以及其他几个年轻老师踩着单车,有说有笑的从校园有些破旧的土路上经过,那个时候学校的操场虽然并不华丽,却总是很干净,飘落的枫叶被有序的扫在一起,偶有几片自由的叶子飘在地上,有人经过时,会跟着风再次飘动一阵。

这是当年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留有印象的一道风景线,它不光代表着我们的学生时代,还代表着从那年开始,学校不光只有上了年龄的老教师了。

以上皆为背景。

学校的是同学,是老师,也是家乡人,不知是哪次通过盘根错节的同学兼老乡的关系加了魏华之的QQ,加上后并未多聊。时光如梭,一届届的学生的毕业,他们教过的学生已不止当年那一届。而魏华之那时已不是当初刚毕业的青涩模样,他已人到中年,和学校另外一名当年一起毕业的女老师结婚生子。当然,我也陆陆续续听说林也结婚了,毕竟他们年龄是差不多的。

那天是个除夕,我上QQ看到魏华之的头像亮着,也许是特殊的节日气氛催化,也许是出于对昔日老师以及长辈还有家乡的怀念,我跟少有交谈的魏华之老师拜了个年。魏华之很是开朗,也没有什么老师的架子,他也热哈哈的回复了我,问及我是哪一届的学生,我说了当年我是隔壁3班的,他没有教过我,我确记得他。也许是勾起他头一年工作的清楚记忆,他还挺唏嘘,说起那个时候的年轻和快乐,印象深刻的一些同学和有关他们的往事。未了问了我的名字。我说了,没指望他会记得,毕竟我不是他班的学生。他看到我名字,问我,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叫XX?正是大姐的名字。

我奇怪极了,问他怎么知道我大姐的名字。他在屏幕上发来哈哈一笑的表情说,我跟你大姐是同学,并说出他老婆的名字,说我们跟你大姐初中都同学过。不过你大姐早早就没读书了。

我挺意外,心里高兴,又觉得合情合理。随着跟魏华之的交谈,身在千里之外的我此刻似乎也回到了当年那个旧时光的小镇。

我喊来大姐问她是否还记得魏华之?大姐思岑一会儿,说有些印象。我欢快的转述着魏华之的话,说他邀请大姐以后有机会也去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大姐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我知道大姐自结婚以后就过着非常简朴的家庭主妇生活,这些日子她早已忘了,不过从魏华之的谈话里,我看得出大姐当年在班上人缘不错。

随着聊天氛围的融洽,未了,我装作无意而又小心的问起林的消息。

魏华之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声还好,这几年没怎么联系。

我也装作很不经意的说,噢,你们不是在一个学校做老师吗?既是当年的同学,又是同事,怎么会少有联系呢。

一个女人,一种生活,一些感悟,一个人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2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阳光一直在路上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女人,一种生活,一些感悟,一个人生第2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