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让你看到我令人不舒服的童年记忆,其实我也很少去想、去跟人讲起,一般我都会选择性失意,刻意忘掉那些,讲的都是快乐开心的事情。
今天好像火山爆发,把我过往所有的童年黑洞,那些压抑耻辱自卑和孤独分裂感受一遍遍像电影那样回放。原来童年记忆我一直没能忘掉。
我以为我忘了。
我如今也到这个年龄,不是小女孩了。她还是那么一针见血,就像小时候那样往稚嫩的地方打,原本越是稚嫩的,越是需要人呵护,在我家,我一直是反过来被对待的。我以为我蜷缩起来就好了,原来越是了解我的人,越是能打到你的痛处,那么稳,准,狠。
呵呵。
文仔好像上天对我的补偿。
他们对我有多糟糕,文仔对我就有多好。
只是太过极端的命运有时让我很恍惚。
不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何处。
倒生出一股抽身事外的超脱感。
那种天然的距离感让我孤独。
文仔说我对人好不懂表达。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巧舌如簧。
原来不是。
2014/9/27
心里有对这个世界的恨又试图给自己讲道理,又听不进去又觉得自己恨的其实是自己的无能感,无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反复纠缠没法平静睡不着,身体极寒极热互相交织。很难受,睡眠不好,焦虑。
跟丽娟喝酒到凌晨一点回家,哭到凌晨四点才睡。7点醒了。捱到10点不得不吃点东西,不吃胃饿得很痛。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但又不得不略微照顾一下。都不知道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这样。
总想流眼泪,控制不住。一出门跟人接触又开朗清醒。觉得很分裂。
失败感严重。虚空。
所有的难受语言说出来都觉的不值一提,而且旁人无法明白。所以干脆把开朗清醒的一面给别人。
看书世上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很多人能从混沌的困境中找到一条路。我试图这样做,有时觉得自己进步了,一件小事又让我爆发歇斯底里,然后兜回原路。原地踏步走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又恨那些要去惹我的人。我原本不那么尖锐,为什么总要碰触我的底线。人活得好难。
我以前觉得要是有个人很爱我多好,梦寐以求。现在我有文仔的爱,又不是纯粹的幸运感和满足感。觉得许多事情不真实,在乎也没用。有莫名的力量让原本的想法背道而驰。
可是再多眼泪难过伤心痛楚掩饰不在乎都在现实感面前茫茫让人不知所措。所以对许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在意,这种想法让我开始变得很淡漠。
我现在彻底变成一个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相处,怎么跟外界相处的外向孤独患者。
popo002,这是第一次看到你在我的帖子里留这么长的回复,也是你对童年及现状的描述让我意识到我不是这样家庭的一个个体。谢谢你。
你问我缺失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个下午也无法回答你。我也不知道。有时人突然受了一次伤害,你能清楚无误的指出自己痛在哪里了,而当你长期遭受伤害却不明白缘由,并且这个人在传统道义上却本应该是最疼爱你的人,你的许多意识会模糊。况且那时候你只是个孩子,所以才说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性格潜意识内在形成的影响意义深远,成年后难以更改。以费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书籍都一再表达了这种科学理论依据的可靠性。
我已经难以回答在这样一个复杂环境中对我性格造成巨大影响的是什么了。或许一个旁观者会比我更清楚。
有一点我是知道的,我性格多重,完美主义,难以妥协,并且情绪难以长期维持稳定,起伏较大,比较极端。之前天涯有人扒周星驰的童年经历分析他性格形成,还有宁财神微博上对于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遭受离婚,搬家,家暴,变故等等情况下形成我说的自己上述那些性格。当时文仔跟我一起拿着iPad再看,他说觉得每一条都好像在形容我。
人格分裂形成的原因是儿童在遭遇恶劣的成长环境下,难以接受眼前的现实,会发挥儿童特有的想象力虚拟一个精神世界,以便逃避当下的环境。我觉得真像我啊,我那时候一头扎进书堆里,在我理想的那个世界里,是那么完美,以致这么多年了,我都无法接受家庭,社会,乃至自身的残缺。
我因为彻底没经历过父爱,不是有父爱然后在某一个阶段没有,体会过拥有再到失去的过程,反而我不觉得我对这个确实,但家庭男性角色的缺失让我缺乏安全感。16岁以后我没有过任何空窗期,不说交的男朋友都怎么样,不可能个个是出于爱或喜欢,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直到我跟文仔在一起了,我才突然醒来,发现我更能接受的伴侣是年龄相仿,而非年长的男人。但这个过程也直到快30我才明白。这也是对于文仔的年龄我一直有点介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