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爷和郁文商量着去见裴宴的事,他们进去的时候正好听见郁文在说“裴三老爷答应后天一早给我们做中人。李家那边,请了我们隔壁的吴老爷帮忙。他为人颇为江湖,和李家的关系也不错,我已经派人去跟吴老爷联系了,寻思着等会就应该有消息了。您是在我这里歇歇,还是等了吴老爷那边回话再做打算?”
“老弟办事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卫老爷沉声道,表情显得有些悲痛目光却很有神,显然把丧子之痛暂时放在了一旁,把心思放在怎样给死去的儿子报仇的事上来,“乡绅们您都请了哪几位?”
郁文一一报了姓名。
卫老爷觉得很妥当,道“就这么办!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去就行了。”
郁棠见两人说得差不多了,这才有机会上前给卫老爷道谢。
卫老爷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柔软,态度和蔼地和郁棠说了几句话,郁棠就退了下去。
郁远听说卫老爷来了也赶了过来,拜见姑父。
卫老爷对这门亲事是很满意的,和郁远说话的时候笑容又多了一些。
郁文觉得心里好受了些,留了卫老爷在家里吃饭,并满含歉意地对卫老爷道“大哥去了南昌府,想在那边请一批制漆器的师傅过来。今天没办法陪您喝几杯,我让阿远代他阿爹敬您几杯。”
卫老爷奇道“原来的师傅不做了吗?”
一般的手艺人和东家若没有太大的矛盾都不会轻易地离开东家,因为你再找东家的时候,别人通常会打听你为什么会离开原来的东家,是人品有问题,还是手艺不行等等。
有时候原来东家的一句话,就能让你断了再找到的差事。
郁文道“原来的师傅在我家做了一辈子,原本就不想做了,铺子走水后,他就趁机请辞回了老家。有几个小师傅因这件事不太想留在临安城了,留下来的又不能独当一面,只好想办法再找能顶事的师傅过来。”
卫老爷想了想道“要不,让阿远成亲之后到外面去闯一闯吧?反正亲家公还年轻,家里事完全可以交给亲家公,这样一来,阿远也可以去试试自己的能力,亲家公也不用负担那么重,请那么多的师傅了。”
郁文有些意外,没想到卫家会愿意让郁远在成亲之后动用相小姐的陪嫁。
他知道这是卫家的一片好心,而且相小姐从小在卫家长大,卫老爷行事也是个很规矩的人,敢这么说,想必是相小姐同意了的。
但这是郁远两口子的事,还轮不到他一个做叔父的来表态。
“让他们两口子成亲了以后自己商量着办。”郁文道。
郁远的脖子都红了。
吴老爷身边的随从来拜访郁文,道“我们家老爷说了,您让办的事都办好了。后天一早卯时一准到小梅巷巷子口的老樟树下碰头,一起去拜访裴家。这件事本来应该我们家老爷亲自来给您说的,但我们家老爷被杜老爷留在家里吃酒,怕您这边急等着回信,特意让小的先过来跟郁老爷您说一声,等我们家老爷回来了,再仔细地和您说话。”
杜老爷,也是他们这次请来做见证的乡绅之一。
郁文向那随从道了谢,赏了银子,让阿苕陪着去喝茶,自己则继续和卫老爷说事“这下您也可以暂时放下心来,李家答应和我们去裴家评理了。”
找中间人评理,最怕的是对方不来。
所以这个中间人一定要有分量,让对方觉得不能轻易得罪才行。
卫老爷叹道“这次真的得谢谢裴三老爷。我家里还珍藏着根百年的老参,到时候拿去谢谢三老爷吧!”
郁文很想说裴三老爷未必会收,但想想这是卫家的心意,也就把这句话咽了回去,两人细细地商量起到时候见了裴宴、见了李家的人应该说些什么了。
郁棠则一直等到卫老爷父子告辞之后,去见父亲。
“阿爹,”她求郁文,“到时候您也带着我吧!”
她想知道李家那天会说些什么。
今生和前世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李家在这个时候就露出了险恶的嘴脸,会不会中途就败落呢?
她很想知道,很想亲眼见证。
郁文觉得这样的场面难得一见,郁棠跟着去见见世面也好。
他沉吟道“去可以,但你不可以说话,不可以乱走乱动。”
郁棠还以为自己得长篇大论地说服父亲,闻言不由心中一喜,忙道“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跟着阿兄,不让人注意的。”
郁文点头。
郁棠问郁文“那两个流民怎么办?到时候让曲家兄弟押过去吗?”
这样一来,曲家兄弟就暴露了,曲家兄弟未必愿意得罪李家。
得问问曲家兄弟的意思。
郁文道“这件事你别管,我已经跟佟大掌柜说过了,到时候佟大掌柜会派人把这两个流民提前带到裴家,不会让李家有机会做手脚的。”
郁棠放心下来,到了约好的那天,扮成郁远的小厮,低着头跟在郁文和郁远后边,和吴老爷一起去了小梅巷。
因为他们是邀约的人家,去得比较早,但卫老爷和卫小元到的比他们还早。
郁文忙介绍吴老爷给卫老爷认识。
卫老爷则感激地向吴老爷道谢。
吴老爷是个热心肠的,一把就拽住了给他行揖礼的卫老爷,豪爽地拍了拍卫老爷的肩膀,道“不用这么多礼。郁老爷和我是多年的邻居,我的性子他是了解的,最喜欢交朋友了,我们能这样认识,也算是缘分了,以后多走动,多走动。”
卫老爷自然是应了,邀了吴老爷有空去卫家做客。
吴老爷爽快地答应了,问起了卫老爷今年的收成。
几个人说着话,被邀请的乡绅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
众人互相打着招呼。
没有人注意到郁棠。
郁棠安心之余,趁机开始认人——这些人都是临安城有头有脸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遇上什么事需要帮忙的。
快到约定的时候,李家的人来了。
因为李意在外做官,来的是李端和李竣。
吴老爷看着直皱眉,低声问郁文“你没有请李家宗房的吗?”
“请了!”郁文看着也有些不高兴,道,“是我亲自去请的。”
吴老爷看着就有些不高兴了,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不想认自己是李氏的人?”
按理,出了这样的事,应该由李氏宗房的出面,李端和李竣就这么来了,或是李氏宗房不重视这件事,或是李端家不敬重李氏宗房的。
只是还没有等这两兄弟走近,李和就扶着父亲,也就是李氏宗主、李氏宗房的十二叔公急步出现在了小梅巷。
“李端,你等等我们。”李和气喘吁吁地大声喊着李端兄弟。
李端回头,面色有些不太好,但还是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