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世上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亲朋。

世上最大的动力,不是来自亲朋,而是来自敌人。

在身边的才是榜样,宣传中的不过是谈资。

阿诺深以为然。夏康健大师身上就洋溢着这种榜样的力量。

夏康健,有职有权,社会成功人士,对外喜欢用作家头衔。既然敢明目张胆地用,那就得有货真价实的料,至少证书是真的。

夏康健颇有自知之明,自我批评起来入木三分:我的故事,励志好比西门庆,模范强似蒋介石,忍辱直追李鸿章,负重不让汪精卫。

夏康健这种自明的优秀品格从小就有。看着老师面红卫赤地给自己授业解惑,他满心愧疚:老师,我知道我不是这块料,我更不想祸害您,都是我爹逼的。夏康健的爹,夏有柱,村长。

好不容易盼星熬月度过了小学,他在初中刚死杠硬撑了两天,就被他爹夏有柱解放了。夏有柱是村长,见识自然非同一般。你小学一天不落,初中一天没上,那你就是小学毕业。你小学一天不上,初中只上一天,那你就是上过中学的。学历是敲门砖,中学的砖块自然比小学趁手好使。

夏康健咬牙干了几天农活,夏有柱又循循善诱。

——儿啊,种地苦不?

——比上学好多了。夏康健满怀戒备。

——别嘴硬。

——苦。

——那想不想……

——上学?不,不。

——谁让你上学了。上学可比种地苦。这点爷俩心有灵犀。

——那干什么?

——当官。

——爹,您老逗我玩呢?

——狗日的,你还当你三岁,你爹我闲着没事。

夏康健此后去公社看大门,这点倒和雷锋挺像。不同的是,雷锋是正而八经的看门人,有工资拿。夏康健则是看门人的看门人,工资由他爹发。

夏康健十分恼火为什么不按劳分配。夏康健难得记得书上所写的一句,却在现实中全无用处。夏村长一句你懂个屁,就让他安了心。反正有钱拿,不管是自个爹的,还是党爸爸的。不过,夏村长并没有准备拿自个当肉包。他让康健每天勤快些、活络些。其实他的活也不多,就是给看门的老王打好水沏好茶,然后再打扫一下卫生。活虽不多,但一定要抢着干。夏村长直截了当地对儿子说,会表现也要务实,看能力更要看态度。

夏康健耐着寂寞守了一个月的看门人,打了一个月的水,同时无聊地看了一个月的报纸,就被夏村长拎回家面授机宜了。

面授完毕,夏康健找了只铅笔,半夜躲在被窝里憋了两个星期终于憋出一篇二百字的文章。文章肯定不怎么样。夏村长的意思是写得越烂越好,最好烂到高玉宝那个水平。

文章写好后,夏康健先给老王过目。老王一看那狗屁不通的文章,意料之中的哈哈大笑。但是老王不是直接笑的,他是憋了半天实在没憋住,才失了态笑得畅快。既然失了态,笑完后,老王就觉得不好意思,又见夏康健满脸通红地站在边上,就自告奋勇地去大院找了个笔杆子来雕一下朽木。

初次拔刀,笔杆子诲人不倦,罗里八嗦地说了半小时,直说得老王点头不已,小夏不明所以。

没多久,夏康健又憋出一篇。这次老王没笑,而是耐着性子又找了次笔杆。笔杆不知是太忙,还是上次说得差不多了,这次没五分钟就走了。夏康健文章写不好,可人不傻,当晚就想打铺盖回家。夏村长也干脆,一皮鞭就让他忙不迭地往回跑。

回来后,夏康健又憋了几篇,照他老爹的吩咐,满院子找人修改,公社大院内一时臭不可闻。臭了一段时间后,夏康健又回来向老爹问计:爹,不管用啊,没人说我好学,别说提拔了,点拨一下的都没有。他爹眼一瞪:几个月的光景就想上鼻子上脸,哪有这好事?说完他一转头对老婆说,明天把麦子再卖两袋,给儿子准备点车钱,多去几次区报社。

区报社的编辑,天天主版、副刊,八股文为人民服务地想吐,看见好学上进的夏康健自是高兴异常。编辑一针见血地说,你在农村长大,你要多写些农村的喜闻乐见。于是,两个月后,在八个来回的请示汇报中,一篇有关包产到户的文章《学内蒙,半路出家也成佛》诞生了。

这下公社大院炸了锅。

夏康健领到了十元稿费。十元,老王的半个月工资。老王半是鼓励,半是嫉妒地说,大侄子,你行啊,你爹把你托付给我,我就看你不是一般人,才收留你。

夏村长喜怒不形于色,又拿出十元钱,让夏康健凑个二十元,去买点礼物请编辑吃个饭。这回夏康健死活不干,连夏村长的鞭子出来说话都不管用。夏村长哀叹一声,只得又掏了十元钱出来。夏康健这才勉为其难地上了路。

到了区里,夏康健花了十元买礼请客。席中满面红光地编辑邀功道:小夏啊,要不是我,你这文章能上得了台面吗?我可是花了不少工夫修改啊。小夏满脸堆笑:老师您说得是。当编辑说到第三遍时,小夏才明白,自个那点礼不够,于是咬牙又拿出十元钱。编辑推辞几下,就说先帮他收下了。

酒足饭饱,小夏坐车回家时,感慨起村长的水准,二十元,真是一分都不能少。

在公社大院欣喜了几天指指戳戳后,小夏又憋起了大作,憋出来后,趁着周末再次赶往区报社。不料,半路成佛的编辑调走了。新来的编辑看了一眼小夏的文章幽默地说,你这文章和天津包子一样香气四溢啊。不笨的小夏当然听出了编辑的揶揄,更何况夏村长更和他说过多回肉包子了。他一怒:老子能写出半路成佛,就不信写不出如来神掌。那神态倒有些气宇轩昂。新来的编辑虽然年轻,只有二十来岁,但看着十七、八的作者也不好太张狂,只能息事地说,那加油,加油。

小夏拿着那篇狗不理气呼呼地回了家。夏村长听说半路成佛的编辑调走了也是一愣,又闻知儿子意气风发了一回,不免又动起了鞭子。

第二个周末起,小夏带着满身鞭痕,又奔波在文学之路上了。可惜,这次的文学编辑正在自命清高的年纪,只是指导小夏,就是不帮小夏捉刀,光说不练傻把式。

夏村长知道后,叹了口气,又拿出十元钱去找村小学的校长。一个月后,公社大院又掀起了文学高丨潮丨,连公社主任都对编外门卫小夏另眼相看起来。

夏村长初始就找的主任的门路,无奈主任那面的待办人员实在太多,而且大多还是上过高中的,小夏实在排不上队。现在见主任松了口,夏村长忙又去找组织关怀。这次还好,主任没有一口回绝,好歹给他一句场面话:有机会首先考虑小夏。夏村长人知足,连声说谢谢。

有了主任的场面话,夏村长借着感谢的机会找到了小编辑。老人家出面,小编辑只好谦虚地接受邀请。觥筹交错中,夏村长学到了“通讯员”这个词。报社通讯员,报料者的官方称呼,谁都可以干,谁都可以当,连点名誉性都算不上。夏村长可不这么想。

大学的救赎》小说在线阅读_第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剑之晶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学的救赎第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