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走,我看见路西面有一张餐桌,上面摆满了水果蜜饯等供品,在最中间有一个大香炉,插了三只高香。桌子后是几位卖早点的老年人,他们每个人手里端着一只碗,黝黑的脸上很平静,看不出有什么神情。
当我们快到供桌面前时,为首的老人突然高喊一声,“壮士,喝碗酒再走。”安徽的口音很重。
“壮士,喝碗酒再走。”他身后的老人也跟着高喊一句,然后把杯子先端平,再慢慢地倾斜,那醇香四溢的酒就慢慢地流淌在地上。
我们听了,又是眼眶一热。社会已是冷血和强权,几位老人的祭奠是在怀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风,还是憧憬仁义道德、公正廉明的未来?
“谢谢,谢谢你们。”走在边上的几位老教授忙还礼。
我们继续走着,沿着高楼林立的街道,沿着绿柳成萌的河畔,我们安静地陪着老大,最后再看一眼这繁华的都市,曾寄托了无数人梦想的地方。
走了两个多小时,虽然我一夜未眠,但是我不觉得疲乏,头脑反而异常的清晰。这是在陪伴老大,我的老大,也是我们的老大,一位有着各种各样缺点,但不失其血性、嫉恶如仇的老大。
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一位交警在指挥教通。他看了这支长长的队伍一眼,然后继续指挥交通,仿佛对这群变相游行的人视而不见。是啊,老大虽然有勇斗歹徒的美名,但是还未脱离伤人犯的嫌疑,公务人员只能避嫌。
我很是理解交警的难处,一言不发地抬着老大继续走。绿灯了,交警挥手让我们通过。我们沉稳地向前,交警看着我们,突然对着老大敬了个礼,然后转身走向岗亭。
我们慢慢地又接近校园,气氛也越来越沉闷,谁也不说话,大家都低头头缓缓向前。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校长突然轻声唱起了《国际歌》。
开始是他一个人唱,惭惭地身边的几位老教授也跟着哼唱“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两年前,那个让人无比失望痛心的毕业时分。那时我们就是因为对学校的愤怒,对人生的迷茫,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一起高唱着《国际歌》集合在操场上。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老五突然大声地唱了一句。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们都跟着大声唱了起来。学生中有不少大三、大四的,想必他们对两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唱着唱着,我突然觉得浑身充盈着力量。对,这才应该是老大希望看到的。逝者己矣,生者犹在,生就要生机盎然的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随着这激昂的歌声,我们精神越来越振奋,迈动的脚步也越来越有力。学生和老师们象两年前的我们一样,手挽着,胳膊挽着胳膊,齐声高歌齐步迈进。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围墙。
“一旦把他们消灭乾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我们进入学校的东大门。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我们进入了操场。操场内已摩肩接踵,人挨着人,在这个夏末时节挤得密不透风。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操场上的人也跟着我们唱了起来。
校长先到主席台上,他站在台上打着手势指挥着学生把《国际歌》又唱了一遍,然后手一挥,整个操场鸦雀无声。
“万侍爱同学的公祭大会现在开始”校长宣布。
我们在一位老师的引领下走上主席台,谷枫和我们班另一个女生早就抱着一把鲜花立在上面了。
主席台的壁墙正中间摆着老大的巨幅照片,最上面一条横幅“万侍爱同学,走好”。照片周围摆满了白色鲜花。在照片下面是一口巨大的上好红木棺材。棺材两边是挤挤挨挨的花圈。花圈上写着所送何人及何人所送。我扫了一眼,看到有“食品中专97届全体师生”“烹饪系0502班全体学生”等,这些花圈的祝语基本是“学弟,走好”“师兄走好”。
我再看下去,发现了“上海水产大学敬献”“上海音乐学院敬献”“东华大学敬献”,我还看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敬献”“复旦大学校友会敬献”。还有一些好象是政府部门的,我没有看清。
老大的事,在上海可谓人尽皆知了。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过如此。
有四个学生走了过来,换下我们,抬着骨灰盒走到主席台的一角。我揉了一下肩,和老五分立在棺材两边。
我这才发觉不仅主席台下的足球场上站满了人,连不远处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也站满了人。而且人员形形色色,老少皆有,年轻人也不全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没有那么多。
“现在请万侍爱的同班同学谷枫讲一下万侍爱同学的生平。”校长拿着话筒宣布。
谷枫把老大四年的事情讲了一遍,着重讲了他回来筹钱办校的事。谷枫讲的时候哭哭啼啼地,底下的学弟学妹唏嘘一片。
再接下来就是我们以前的几位任课老师追忆老大。
看着以前的老师慷慨激昂,我突然觉得有些厌烦,在这种场合下竟然还搞官僚。他们一个唾沫横飞,把老大夸得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完人,全然忘记他还有个杀人犯的嫌疑背在身上。人啊,以偏盖全的毛病什么时候能够改一改呢。不过,有些老师讲的优点还是蛮客观的,但是为什么以前不讲呢?人之一死,万事皆了,再要那些虚名又能如何?
为死者讳,为死者讳。阿诺,你要理解。我如此开导自己。
“同学们”校长重新拿过话筒。
“两年前,也就是万侍爱那届同学毕业时分,我在这里给他们讲过,每一个好的学校的成长,都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校的好坏是以什么为评判标准的?不是以学校教授的多少,不是以学校资产的厚薄,更不是以学校所收学费的多少。”校长停顿了一下,看着下面的人群。
“而是以毕业学生的奋斗精神,以他们的未来成就所衡量的。”他突然加重了语气。
底下静静的一片。
“当时,他们自发地集中在这个操场上高唱《国际歌》时,我就说过‘我们可能缺少一些世俗学业上的优势,却有着别人难以启及的精神上的要强、上进、不屈以及团结精神。这就是一种凝聚力,一种我们学校特有的凝聚力。’今天,我仍要这么说,我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凝聚力,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一定会与众不同。”校长的记忆力真是好。
学生沉默不住了,一阵骚动,但校长一开口,底下又是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