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啦……”我转过身子,背对着她,细细地看着女儿的照片。
“栗斌,对不起……”她扳着我的身子,“这次时间紧嘛,等她长大点,我带她回来。”
“唉,跟你开玩笑的,就是带回来,她也不会叫我爸爸的,唉……”
“栗斌,你是她爸爸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好啦,留张照片给我,作个纪念。”
“就是给你的。”
我收起照片,把她搂进怀里,“尤姐,我还有个儿子。”
“真的?在哪儿?”
“就住在离你家不远的小区,三岁多啦。”
“长得像你吗?”
“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栗斌,我也要个儿子……”
“你老公不会生吗?”
“他呀,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播不了种……”
“那也不是说给就给的。”
“你以为我回来就是看房子的。”
“那你……”
“是要你的种子的。房子有什么好看,你住着我还不放心?”
“你这个女人……那我们继续耕耘啦,希望今天是个播种的日子!”
243.
把尤姐送上飞机,我跑了一趟雁城,去看小莉的父母。
二老陪着我去了小莉的墓地,我把一束鲜花放在墓碑前,对着墓碑上小莉的照片凝视良久……
“小莉,我和爸妈看你来啦……”
回到家,小郁正站在门外。
“小郁,你不是回家了吗,怎么来了?”
“阿姨,我来陪你们过年呀。”
“哎,你呀,和斌伢子一样,真是有情有义的人。”
“快进屋,别冷了……”
老太太给三哥打电话,叫全家人都提前回来过年。
晚餐,就在酒店办了两桌,发红包,拼酒,欢声笑语,不亦快哉。
老太太私下跟我说:“斌伢子,找了女朋友吗?”
“妈,没啦。”
“你看小郁如何?”
“她还是学生啦。”
“你呀,小莉和你不也是学生吗?”
“妈……”
“先谈呗,我看小郁是个不错的妹子。”
第二天,我要走了,老太太说:“小郁,跟栗斌哥哥去云川玩玩。”
“阿姨,我陪你们过年。”
“嗨,用不着你陪,家里有那么人,还怕我们寂寞呀。”
“听阿姨的话,去吧。”老爷子说。
小郁就跟我回了云川,孟芸很高兴。
妈妈笑道:“栗斌,怎么给妈弄回几个女儿来了?”
“妈,曾经只有三个崽,你不是很遗憾吗?这下给你弄回两个女儿,不遂了你的心愿?”
“可我现在最想的是媳妇,什么时候你把媳妇给我带回来就好了。”
“你放心,媳妇总是会给你带回来的。”
三十的团年,因为栗新留校没有回来略略有些遗憾,但因为有小郁和孟芸而多了许多笑声。
过年也是件辛苦的事,迎来送往,天天喝酒,却不是种享受。
过了初四,我就带着小郁和孟芸回了潭州,先去孟芸妈妈的墓地拜了年,然后去了孟芸爸爸家里。
这是我一直做工作,孟芸才答应跟我去一次的。
虽然她父亲和后妈都很热情,但孟芸的话很少,思想上的坚冰仍未融化。
好在她那两岁多的弟弟活泼可爱,打破了不少尴尬。
我跟孟芸的爸爸说:“你莫着急,父女的血脉亲缘总会融化孟芸心中的冰冻的。”
“但愿如此。我是担心她的成长啊。”
“孟叔叔,你放心,孟芸变得越来越坚强了,她会没事的。”
“栗斌,谢谢你,你多费点心啊。”
“我会的,你放心。”
“这是给她的学费和生活费,你拿着。”
“孟叔叔,你给孟芸吧。”
“也好……”
244.
生活一切如常,日子也平平淡淡地过去。
公司的业务又有了扩大,我们的思路也作了某些调整。
我们在几家公司投资建立了研究所,着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春季广交会上,又拿了一批新订单,几家公司都信心满满,红红火火。
小郁和孟芸各自的学习都抓得很紧,只有星期六上完课,我们一起团聚。
教学方面的改革越来越顺手,学生已经很习惯于学案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效果开始逐步显现,上期五四青年节的征文比赛,两个班的获奖人数就相当于其它几个平行班的总和,而且一等奖占了全校的一半,这不能不让语文组的老师感叹,周校长非常高兴。
我和李姐的关系没有多大的发展,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没有环境,她的婆母在学校给她看孩子,我这边又是两个人住一套间,只有两次她婆母去走亲戚,我们才抓紧时间做过两次。
朝阳和项丽娟的关系发展得很快,于是我笑朝阳:“你快点搬过去住啦。”
“急什么,你又还没找女朋友。”朝阳诡秘一笑,“是不是想跟对门那个……”
我知道他说的是刘月辉,刘月辉喜欢晚上到我房里用电脑,又给我洗衣服。
“想哪儿去啦?我跟她可是清清白白的。她五一都要结婚了。”
“哈哈……你紧张什么?即使有那么一点……什么……也不影响她结婚呀。”
“去你的啦……净瞎说。”
笑了一阵,朝阳说:“开玩笑,开玩笑。不过,我会尽快给你腾地方。”
“准备什么时候把事办了?”
“上半年争取拿证,下半年结婚,到时候你可得借点‘米米’给我。”
“没问题啦。”
“她家里要求比较高,我家里的情况你是知道的。”
“不要跟她家计较,你想,人家把一个女养大,又缴她上了大学,费了多少心血和金钱。现在你一家伙就把她娶走,怎么回报都不为过。”
“道理是这样,可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呀,况且回报不是这一回,那是一辈子的事。”
“让项丽娟自己跟父母去讲啦。”
“她也不好开口。”
“让媒人去说。”
“我们没有媒人呀。”
“我说你脑子进水呀,没媒人就请个媒人啦。”
“那就请你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