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渐渐地在化,又因天气冷,结成了冰。
时代广场上,有许多孩童,在结冰的地面上花着雪。
一个冲刺,便能滑很远。
苏白拉着她,然后跑几步,也往前面的冰面上冲了过去。
姜寒酥惊呼一声,冰很滑,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型,觉得自己要随时都要摔倒,吓得脸都白了。
但苏白作为常年滑这个的老手,自然不会让她摔倒。
停下脚步后,苏白张开臂膀,便将她给抱进了怀里。
“别吓我啊!”姜寒酥道。
“对我还没自信啊?我还能真让你摔倒?”苏白笑着问道。
“哼!”姜寒酥不满地轻哼了一声。
“别哼了,想吃什么?”苏白松开她的身体,然后拉着她的小手说道。
“我想吃包子。”姜寒酥想了想,然后说道。
“那就去吃包子。”苏白拉着她,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包子店。
“老板,两碗撒汤,一笼素包,一笼肉包。”苏白道。
“好哩,你们随便找个位置坐,等会就给你们拿。”老板道。
苏白点了点头,两个人在店里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苏白拿个两个小碗,然后在其中一个碗里面倒了些辣椒和醋,另外一个碗,则是盛了些店里免费的小菜。
姜寒酥是真饿了,昨晚宴席上她没怎么吃饭,于是包子上来时,直接夹了个放进嘴里,但因为包子是刚出炉的原因,直接把她烫的将包子从嘴里拿了出来,然后不停的吐舌头。
“刚端上来的,就不能慢些吃。”苏白没好气地说道。
“我也不知道会这么烫啊!”姜寒酥委屈地说道。
“给我。”苏白道。
“什么?”姜寒酥不解地问道。
“包子。”苏白指着道。
“哦。”姜寒酥将那个咬了一小口的包子递给了苏白。
苏白吹了吹,帮其沾了些辣椒和醋,然后递给了她。
“慢些吃,沾些调料,就不会那么热了。”苏白道。
“嗯嗯。”姜寒酥点了点头。
果然,姜寒酥接过包子吃下去后,真没之前那么烫嘴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是当年我追你时,也没有像你刚刚那么急啊!”苏白道。
姜寒酥刚沾了些调料吃第二个包子,闻言,腮帮鼓鼓的睁大了眼睛。
她想说,还能这么比喻的吗?
吃饱喝足后,两人携手在街上逛了起来。
虽然北风刮得很大,天气也很冷,但两人互相牵着手依偎在一起,却并不觉得怎么冷。
走了会儿后,苏白弯下腰,将她给背了起来。
下午,苏白开着车,带着姜寒酥回到了苏家村。
在家里待了一天后,苏白才买了些礼物,将姜寒酥送回家。
24号,苏白来到了苏家村小学。
此时,这座小学已经焕然一新,以前没有的篮球场,跑道,都建设了起来。
在参观看完这所一点都不比市里的小学差的学校后,苏白去拜访了他曾经的小学老师。
那个在这里,教了整个苏家村整整两代人的老师。
他教过苏白的父亲,也教过苏白。
苏白小学一年级,就是在这里上的。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他一个人身兼语文,数学,体育,风雨无阻数十年。
人家有了文化,无不走出乡村,向外发展,而他倒好,却在破烂不堪的乡村小学里扎根数十年。
这样的老师,如何能不让人钦佩。
在苏白初入学堂刚见到苏有学时,他才四十多岁。
如今再见,已经六十多岁了。
满头白发生。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在学校里教着一年级的语文。
当然,因为苏白,他已经不需要再像往年那般一人身居数职,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如今的苏家村小学,每一年级每一科,都有一个任课老师。
如果村里早结婚,家里条件又苦些,无法让孩子去镇上以及县里去读书,那么他都已经育人三代了。
不过随着如今苏家村小学发展的越来越好,要不了几年,那些将孩子放在外面读书的,都会将其放在家里。
如此,育人三代,便会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村里人,除了苏白少数几个人,哪个不是十七八岁就结婚的,如今孩子也都够年龄上小学了。
“那时就觉得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老师的眼光果然没看错。”苏有学笑着说道。
在上初中之前,苏白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当时在苏家村上一年级时,成绩更是班级里的第一名,作为成绩最好的学生,当时自然颇受苏有学的喜爱,那时候家里穷,老师有空没空就会让他去他们家里吃饭。
想起这些,苏白难免有些感伤。
前世因为种种原因,老师去世时,他最终没能回去看望一眼。
“老师,得保重身体啊!”苏白道。
“老师身体棒得很,这点不需要你操心。”苏有学说完,道:“谢谢。”
“要是没有你帮忙的话,这所小学,可能就要没了。”苏有学道。
现在村子里的人渐渐富起来了,这座破旧的村里小学,也就逐渐没有人上了。
没有学生,老子渐渐也就少了。
老师一少,学生也就更少了。
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为都知道自己村里这个乡村小学缺老师的原因,再加上房屋破旧,体育设施基本没有,所以都把自家儿女送到了镇上以及县里去上学,如此,这所小学,除了村里那些依旧还处于贫困中的人家,基本上是没人上了。
如果不是苏白突然的投资,顶多再过一年,学校就要拆掉了。
苏有学在这里教书育人几十载,对于这所学校是有很大感情的,自然不想就这么让人拆掉。
所以,他自然很感谢苏白。
“老师,说这话可就见外了,您老当年一个高中生,以几十年前高中生的文凭,去哪里不能施展拳脚,赚一些钱?但为了村里孩子的教育,不还不是留下来了?我没您那么伟大,但如今赚了些钱,也是能做到回报一些给乡里的。”苏白道。
当年苏有学决定留在村里教书时,曾经被他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在那个年代,苏有学的家庭算是不错的,不然也没有能力能让他读高中。
那时候家里都指望他能飞黄腾达呢,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他会选择留在这个贫困的村子里教书育人。
“其实,老师也后悔了,年轻时觉得,当个老师,能帮助村子里一些孩童多学点知识,也不枉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只是当了这老师才发现,自己能帮助的孩子极少,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成绩好的学生,但都因为家里没钱上不了,这是让我最为痛心的,当时遇到第一个时,我还能自己掏钱资助一些,但也只能资助多上两年学,之后没钱了,依旧上不了,而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到最后,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很有学习天赋的人,到最后都一一退学。”
苏有学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父亲就是如此,他是我教书这么多年,见过的最有学习天赋的,什么东西都是一看就会,天生的学习苗子,如果当时他能接着上,我们村早在几十年前就能出个大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