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天气是越来越好,雨水越来越少了,救灾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工作组的同志成天优哉游哉的在工地和蒋家大院来回穿梭,也没什么事,但是也不能随便回去,那是有纪律的。

没事就是掼蛋、喝酒、侃大山。

这天蒋家大院来了个人,到小店买烟,崔弘亮和他拉呱起来。没想到他是村里的“活农村”唐道论,说他是“活农村”,主要是他平时喜欢看电视,听广播,对农村的情况很了解,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很清楚,说起来头头是道,特别是会编一些顺口溜,个个听了都好笑。

ShaoFu朱红告诉崔弘亮他们,老唐是个活农村,对农村政策了如指掌,他最拿手的是说顺口溜呢。

崔弘亮说:“噢,有这个绝活,露一手我们看看。”

老唐开始很谦虚地说:“在你们知识分子跟前讲不好,不敢班门弄斧。”

农业局的小陈说:“没关系,聊的玩的。”

老唐说,那好。这个改革开放30多年啦,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穿衣到吃饭,从住房到交通,从生产到生活,变化无处不在啊。拿穿着来说吧,30年前是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染青的,染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又无布票又缺钱,补丁烂了补丁连”、“大穿新,二穿破,老三穿个补定摞”。

在场的个个情不自禁地啪手鼓掌。

受鼓掌声的激励,老唐接着说,在计划经济下,买衣凭布证,吃粮凭粮票。改革开放之后,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计划经济也转向了市场经济。到80年代前后,人们的穿衣打扮也有新的变化。“的确良,兰卡机,锁边裤子绿大衣”、“尖皮鞋,喇叭裤,上衣穿着尼子布”、“蓝嫌暗,黑嫌土,花花绿绿好跳舞”、“大人小孩穿的靓,奶奶也穿花衣裳”。

近几年,人们更着重了穿衣打扮,“穿西服打领带,锃亮的皮鞋皮腰带”、“男穿多,女穿少,老穿鲜亮,少穿老”、“以前穿衣防寒流,现在穿衣赶潮流”、“以前烂了补补丁,现在不烂戳窟窿”。

这些顺口溜说的水利局的老马很感兴趣,他说,老唐啊,你真是名符其实的“活农村”啊,来,再给我们说说吃的方面怎么样?

老唐说,行啊,你们听啊。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早上糊涂中午面,到了晚上不吃饭”、“早上喝菜粥,中午窝窝头,一天三顿不见油”、“一顿稠来两顿稀,多下红芋少下米。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小孩哭肚饥”。

老唐停了一下,你们听过这些没有?

老马答,没有,这些顺口溜对50岁以上的人来说是不陌生的。

老唐说,30年前我们村粮食总产量几十吨,油料总产量几吨,除交给国家外,人均粮油已剩寥寥无几。到了80年代前后我村粮油生产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一年四季净好面,油盐酱醋不能断”、“两个菜一个汤,一年四季不断秧”、“好面馍,白又暄,离了菜可不沾”。近几年来粮食总量先后翻几番。同时,油料和畜牧业也持续增长。牛奶从无到有,牛奶产量快速增长。如今,饮食的顺口溜又传遍大街小巷。“鱼嫌腥rou嫌腻,青菜红薯做调剂”、“四菜一汤,好酒二两,强过地主,胜过皇上”、“ji鸭鱼rou不稀罕,讲究营养是关键”、“现在人真奇怪,大人小孩都喝奶,小孩喝奶娘怀抱,大人喝奶市上买”。

老唐的闲聊,几人很开心,午餐时间到了,他们留老唐吃饭,意思是一边吃,一边唠 。

老唐说,反正没事儿,就喝两盅吧。

几杯酒喝后,农业局的小陈问,你刚才讲了吃和穿,还有住和行再跟我们吹吹怎么样。

喝了几杯酒的老唐又来了劲了。

这个住吗,就更多了,30 年前啊是“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白天进太阳,晚上进月亮,挡不了风遮不住雨,还用木棍顶着墙”、“一个棚四根棍,还能做饭还能睡”。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在住房上,也有了新的变化,“瓦剪沿,腰玉墙,冬天暖,夏天凉”、“青砖红瓦、屋脊透花”、“明三暗五,不是地主”。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加之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村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很多农民摇身变成了“市民”。随之而来的住房也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吃不愁、穿不愁,扒掉瓦房盖洋楼”、“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盖房讲规划,住宅小区化,庭院美如画”、“不见砖,不见梁,真皮沙发弹簧床,做饭不烧柴,解手不出房”这也应验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崔弘亮说,那交通方面变化更大了,自然由不少段子了。

老唐说,当然,过去“千里路遥,凭tui两条”、“十里八里不算路,加快最后那几步”、“上个店,赶个集,穷人靠脚走,富人骑毛驴”、“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驴摔跤”。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结束了走路基本靠tui的局面,出现了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随之而来的顺口溜也流行开来。“自行车用力蹬,一天一夜到南京”、“‘飞鸽’、‘永久’,一步不走”、“摩托车俩轱辘,跑起路来快如飞”、“三轮车开进家,好比农民的桑塔纳,能走亲戚能种地,还能赶集做生意”、“条条大道通罗马,村村油路通我家”。如今农村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农民手中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小轿车也开始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开个轿车不算富,哪村都有好几部”、“小汽车笛笛,里面坐着种地的”、“现在的农民真是牛,开着轿车去旅游”。

大家听的很开心,没想到在老唐身上学到这么多东西。一个个端起杯子感谢他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ShaoFu朱红的老婆婆在旁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她也插嘴说,现在农村不但在 衣、食、住、行上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用”的“三大件”也是新老更替,从老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经过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已经转向现代三大件“摩托车、电话、空调机”了,就连“手机、汽车、计算机”新世纪三大件也开始走入农民之家。

老唐随即念道,“冬天暖,夏天凉,一年四季返了常。不谢天来不谢地,要谢空调帮的忙”、“电冰箱、电冰箱,ji鸭鱼rou往里装,十天八天放不坏,月把四十照样香”、“家里有台洗衣机,喜坏了丈夫闲坏了妻”、“小小手机掌中拿,隔山隔水能通话”、“家中上了网,世界变村庄”……

朱红老婆婆又说,叫老唐说几个荤段子给你们听听,蛮有意思的。

崔弘亮和农业局的小陈马上来了劲,老唐,来几个吧。

美女主任的升迁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爆料小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美女主任的升迁之路第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