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良的娘就说到:“别在外面站着了,快到屋子里去吧,外面冷。”
辛良就和林华来到了屋子里。由于辛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带着女朋友进家里,所以辛良的娘每天都把家里收的干干净净的,这样林华一进到屋子里,就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屋子的正中央生着一个大火炉子,此刻,火苗正旺盛地山饶着,所以屋子里的温度并不低。
在火炉的台面上,正烤着红薯,好闻的气息就在整个房间里弥漫开来。
林华进屋后,辛良的娘就给她搬了一只凳子,拿布在上面抹了好几遍,才让林华坐了下来。
接着辛良的妈就和林华说起了话,她说:“闺女,你在城里做什么工作。”
“大妈,我是教书的。”
“那好啊,女孩子教书最好,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工资也有保障,一年还有两个假期。我们良子以前就是教书的,那个时候,能够经常回家,现在一干了这个,回一趟家也难了。”
“辛老师现在已经有房子了,等过一阵子,把房子装修好了,你们二老就到城里去住,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不受罪。”
辛良的娘就高兴的什么似的,她说:“有了房子你们住着就行了,我们老了,那里也不愿意去,听说住在楼里,和周围的人谁也不认识,那还不憋死啊,还是在家里住着舒服,也有人给说话。”
接着,林华就和辛良的妈聊起了天,林华因为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的事情也知道的不少,所以她和辛良妈说话,就很能够谈到一起。这使得辛良的妈很是开心。
说了一会儿话,辛良的妈就站了起来,他来到一个柜子的跟前,打开柜子门,在里面翻了一下,就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就取出了两枚戒指,就要交到林华的手里。
辛良的娘说:“次见面,俺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你,这是一对金戒指,是我出嫁的时候,我的奶奶送我的,我现在要它也没有什么用,闺女就拿着带着玩吧。”
林华那里肯要,辛良就手;“林华,你就拿着吧,这是我妈的一点心意啊。”
林华于是就接了过来,小心包好后,放进了自己随身挎着的小包儿里。
辛良的妈说:“良子,你们吃了饭了没。“
林华说:“大妈,我们已经吃过了。“
“来到家里可不要客气,要是没吃,大妈我马上就给你们做。“
辛良说:“娘,我们真的是吃过了。“
辛良的娘接着问道:“良子,今天晚上还回去不回去了。”
辛良就看了一眼林华说:“今天晚上我们就不回去了。”
辛良的娘就显得很高兴。
辛良的爹一直坐在那里,他一句话也没有说,他这个人木呐,一有生人到家里来,他就说不成话。
这个时候,辛良的妈就对老伴说:“良子他爹,你就到院子里逮一只公鸡,把它宰了,一会儿就炖在锅里。炖烂了咱们晚上吃。“
老头听了老板的话,就出去了,他坐在姑娘的面前,还真有点拘束呢。
不一会儿,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了鸡子的叫声,大约老头在外面杀鸡了
接着,辛良的娘就说道:“你们既然不回去了,我就到那间屋子里,把炉子也生上,大冬天的,屋子不生火可不成。”
说完,她就到另一间屋子里生火去了。临出去的时候它对辛良说:“良子,炉子上的红薯快烤好了,过一会儿,你就拿给林华吃。”
屋子里就只剩下了辛良和林华。
林华说:“辛老师,你妈可真热情啊。”
“我妈就是这脾气,对人十分地热情,何况是你这个儿媳妇到家里来了呢。”
“村子里的人和城里的人就是不一样。”
“村里的人热情厚道。”
就在这个时候,炉子上的红薯烤好了,辛良就拿起了一块儿,揭了皮,递到了林华的手里,说:“你尝尝我们家里的烤红薯怎么样,我们这一带是沙土地,长出的红薯既干面又甜。”
辛良接过在手,尝了一口,就不住地赞叹,直夸他们家的烤红薯好吃。
两个老人在外面忙着,两个年轻人就围着火炉取暖,一面说着话,一面就吃起了烤红薯。
冬天日短,不一会儿工夫,天就渐渐地黑了下来,这个时候,辛良的爹已经炖好了鸡子,辛良的娘已经把另一间屋子里的火生好了。
两个老人走进屋子,放好了饭桌和凳子,就把炖好的鸡子块儿端了上来。这期间,辛良的爹还到外面卖了一些小菜,又买了一瓶子酒。于是一家人就围在桌子跟前吃起了饭。
在吃饭的时候,辛良的娘不住地把鸡块儿放到林华的面前,让林华一阵子地不好意思。
辛良给他爹倒了一个酒,让他爹喝下。又给林华倒了一个,也让林华喝一个,林华一喝下去,就呛地咳了起来,脸也红了起来。
这个时候,辛良的妈就站起来到外面去了,过了不一会儿,就把热气腾腾的手擀面端上了饭桌儿。
林华吃了一口,就是一阵子的赞叹,说:“大妈你做的面条真是太好吃了。”
“闺女,那你就多吃点儿。”
一家人吃完了饭,就已经是晚上十来点钟的时候了。
之后他们又坐在一起拉了一会儿家常,就准备休息了。
因为是冬天,所以辛良的爹就不能到外面看车了,辛良就把车开进了家,拴上了大门。然后,两个年轻人洗漱了一番,就进屋子里睡觉了。
由于生了火炉,所以屋子里很温暖,辛良就来到了林华的身边说:“林华,我们休息吧。”
林华红着脸说:“休息吧,冒充你们家的媳妇,我真有点不好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