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冬天迷雾3
这一天只走了三家,第三家的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他的桌上还摆着书本。
我进去的时候,他大吃了一惊,我问他,你在玩什么,他讷讷的。不说。
我说,你有复习吗?
他脸色的神色镇定了许多,告诉我,有啊,我刚才把乘法口诀都背了,我会背了,老师。
我说,是吗,小波,你帮我验背一下。
我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小波拿着书,他就真的背起来。我的手里翻着他的作业本,这孩子是出名的糊涂潦草,但是现在,就作业来说,也是工整了许多。而且,大家都会背乘法口诀表了,他还不会背。
我告诉他,你那么聪明,只要把想七想八的心思收回一点点,你就很快会背了。
但我没有苛求他,因为他说话快,但会打结,这对背口诀来说,也是一个障碍。
我曾经告诉他,你说话要慢一点。他头低低的,好像不知道怎才慢下来。刚好我当时手里在批改作业而他的作业居然工整起来,我就继续发挥,告诉他,你还记得你怎样写这些字的吗,你比较一下你之前的字。
他看了一会,我问他,你写这些用了多久,写这些用了多久。
他的脸红红的。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读书就是像写字,你慢一点,专心一点,就可以了。
果然,他现在就放慢速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他居然选择了背九九八十一的大表,而不是一一得一,二一得二的小表。
然后,就真的会了。
我很高兴,摸摸他的头说,就是这样,但是要记住,这些是要烂烂地记在你脑袋中的,要我随便问什么,你都要能答的。好,你的表现很好,我明天会表扬你的。
然后我问他妹妹呢,他妹妹上的一年级。
他告诉我妹妹已经睡了。还问我要不要拿作业来检查?我说不用了。他妹妹是乖孩子,作业很认真的。
我最后问他大人都哪里去了。
他说,可能去对面那边赌博去了吧。
赌博?
我吃了一惊。
已经是农闲季节,没有娱乐的山村,赌博,就是娱乐了。
就像刚才那个拿着扑克给我倒茶的家长。他未必是藐视或不尊敬我,只是骨子里面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我担心的是,这种东西,也会浸入孩子们的骨子里。
第二天早读我讲了一下接下来会家访的事情。虽然整体还不错,但我意兴阑珊,我说,你们一定要听我的话,不准去参加赌博,或者看人赌博。
遗憾的是我第四天就遇到了。那天是开了车从一条山路上下来,就近进了路边的一个人家。
这户人家住得距离社里比较远,属于新房子。主人夫妻,都挺年轻的。脸色是太阳照射的红色光泽,身材匀称,人也健美,过路打招呼,礼数也尽够。
我对他们有好感。他的儿子读二年级了。
成绩中不溜,人聪明,就是小聪明多了些,会走神的那种。
而且,是不大不小的头儿,因为会说,而且可能是住得远,有神秘感,有时候下课,我可以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转,听他讲话。
我没有在意过。
我在他家门口停下的时候,家长,姑且称之为阿杜吧,阿杜和几个陌生人正在打牌,桌子的一角,压着几张钞票。
阿杜的老婆,姑且称之为阿清吧,正带着儿子小文在一边观战。
电视开着,但没有人看。
我走了进去。
阿杜正面对着我,马上站起来,放下手里的牌,说,老师你来。坐。
一手就把烟递过来。
小文的脸顿时通红,平日的大方不见了,飞奔入房间。阿清骂道,哎呀,小文,你怎么这样不懂礼貌,老师来也不打招呼。
我笑笑。
大概是他爷爷奶奶也从房间里面闻声出来,他爷爷跟着坐过来,这时候,桌上的牌已经收好。换上了茶具。
小文的奶奶倚着房门,堆着笑容说,肯定是被老师看到没在读书,在看赌博,害怕了。
阿杜回头瞪了他妈妈一眼,说,谁跟你说赌博了,我们只是在打着玩。
这杯茶就喝得很无味了。
另外几个陌生人说,这位老师还很年轻啊,这样负责任,还家访。
话,是好话,听着,是讽刺的味道。
我想跟孩子说几句,但他的房门居然,顶住了。
大人叫了几声,也没回答。
他们就笑着帮忙解释,我又喝了一杯茶,放下后,说:“我说一句你们可能不爱听,但是,孩子这样教育,确实不好。”
然后我告辞。
不知道为什么,路上的时候,我忽然有些发酸,我想:“读书就是读到你这样,又算得了什么?那样的房子,你建得起来吗?”
真让人怅然若失。
34冬天迷雾4
转眼又过一周,不多的一个山村,已经家访一遍。心头就有些惆怅。
我知道,对于农村,你不能奢求他们会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城里人有一样多的关心和精力。他们大部分,奉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手法。并且由于自身不可否认的不高的素质,他们即使有心,也无力,他们只能吼几句,你还不去做作业,还不去读书。他们不可能辅导孩子的作业,即使是只有一二年级这样的功课。
很久以后我读到新闻,说城里的老师布置了作业,还要家长帮忙检查验收签字,觉得是很不可思议的。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是一种行为的示范作用,道德的榜样作用。而将课堂作业让学生家长去检查,这,又是从何说起?
大部分,他们只供应他吃饱,穿暖,因为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他们也需要格外费心一点,但据说有的孩子已经自己学会了洗澡。他们只要看着孩子没出去打架,追逐奔跑,那么,看电视,看打牌,是可以接受的。
我深深感到无力感。
虽然,事实上,大部分孩子都还算认真,听话,家长也不至于很出格。相比于我第一年遇到的家长,我真的不能奢求什么了。
唯一如鲠在喉的是阿杜的孩子小文。
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么一个小的孩子,耳濡目染于这种环境,会是怎样的。
我决定再去一趟。
这日我吃了饭,用走路,缓缓向阿杜家去,还好,这次时间尚早,小文在门口借着暮色做作业。阿杜和他老婆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瞎聊,有一个邻居也在。
如果第一次,我遇到的也是这样的情况,后面的故事就不会这样发展。
我们在屋内泡茶,过会儿,天黑了下来。小文进了门,和我打过招呼,自觉地躲去房中,过一会就听到读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