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光思考了,差点儿一头撞在前面的戮尸窑上面。幸亏小贱拉了我一把。
再转身看的时候,发现婴灵并没有追赶过来。
众人刚松了一口气,旁边的戮尸窑又开始咣咣乱响,貌似这些婴灵马上就能出来。
“不行,得赶紧找到阵眼,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谁都没歇着,我们围绕着整座大墓就开始扫荡,说真的,在这里奔袭,还不如在老林子里面呢,太憋屈,几乎都喘不上气儿,到了最后,我们就听见满世界都是婴灵嘶叫的声音。
这‘甲’字形,一共有九个交叉点,每个交叉点九个戮尸窑,一共九九八十一个。
一想这个,我脑仁儿都疼啊。
并且再随后的搜索中,我们无意间发现,特码的,貌似迷路了。
我们再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即便是两侧壁画不一样,可走着走着就会绕回来,明明就是一个‘甲’字形的路线,我们就是无法找到来时的出口。
这么一折腾,就过去了两个小时,此时,我们在墓穴的最后方的一个角落里,狼爷实在累的不行了,一屁股坐了下来,呼呼喘着粗气:“见鬼了,果真见鬼了,咱们弄不好会被困死在这里。”
我靠着墙壁,满脸都是热汗,浑身都湿透了,这种情况是我没想到的,也是我最害怕的,因为出不去,就代表会增加危险。
我得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我开始在地上画墓葬的地形,以及戮尸窑的方位,可看着看着我就感觉不对劲了,貌似这八十一个戮尸窑的方位,暗含九宫术数!
我们一脚踩进来,其实就中了圈套了,阵眼自然发现不了,并且我们还得被困死。
我心里发紧,大脑开始飞快转动,想破解的办法,如果能破开这个迷阵,我想我们能发现阵眼的确切位置。
我闭起了眼睛,心绪沉淀下来,开始搜肠刮肚的回忆四御仙书遣兵篇里的道术。
还别说,危急时刻,还真被我想到了一种破解办法。
九宫术数很复杂,真的很复杂,需要背诵口诀,如果你不知道口诀,就得用算数一点一点的去验算。
其过程非常麻烦,如果有懂九宫飞星的朋友,应该能明白老陈所讲的这些。
那么,我现在就开始换算。
进入时的方位,为西四星,子山艮向,两侧分别是,兑丁巽向,中间三个方位为,紫九星,冲寅无亥,韩住克震,高申向丑。最后三个方位,白六星,坐木成水,巳刑穿酉,昏中抗辰(以上皆是玄空飞星口诀,暂不解释,后续还是有更多,一点点叫大家明白)。
众人给我打着手电,看到地面上一个个九宫格,完全傻掉了,说真心话,这时候我都特么傻了,我根本没学过玄空飞星,现在只是照抄四御仙书遣兵篇里的方法而已。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果断的停了下来,瞅准一个方位,应该就是它了。
我看向小贱和萧大瞎子,说:“咱们陷入九宫术数的迷阵里了,我刚才找到了方位,你们拿着工兵铲跟我来。”
我们三个雄纠纠气昂昂的就来到了一面壁画近前,我指着墙根,说:“就是这里了,挖吧,应该能挖透!”
小贱迷迷瞪瞪的看着我:“我说老陈,这可是墙,用石头垒的,并且狼爷那兔崽子也说了,墓葬都用特制的汁液浇灌过,比钢筋混凝土还硬三分。”
我点指着那处:“这地方是迷阵中唯一一个虚位,挖穿了,就算大功告成。”
萧大瞎子没这么多事儿,反正不懂,那就傻着脖子干活吧。他抡起胳膊就下了第一铲。就听噗嗤一声,铲头嵌进了墙壁当中。里面竟然是空的。
萧大瞎子笑的差点儿背过气去:“成了,成了。”
小贱一看,立马不言语了,也跟着下家伙,就这样,我们三下五除二,竟然在墙角下挖出了一个半人高的大洞,里面竟然也有一条向下的石阶。
背后的狼爷一看,激动的冲我挑起大指:“哎呦,你都是神了!”
可这话刚说完,我们就感觉脚下的地面轰隆一颤,就跟什么重物倾倒了一样。
我们面面相觑,冰妃说了句:“难不成是八十一尊戮尸窑倒了?!”
咯!咯!咯!咯!咯!
凄惨的笑声好似潮水般汹涌而来,我们就看着两侧的甬道中,出现很多凌乱的脚步,以及粗重的喘息。
我就日,这特么九宫迷阵,怎么跟戮尸窑还挂上钩了,看样子,里面的婴灵都出来了。这些婴灵可不那么温顺和善了。
“别愣着,赶紧钻下去。”我大吼了一声。
但我并没有下去,而是一脚把狼爷给踹下去了。都这个时候了,小贱还骂我阴险。
特马!
狼爷这犊子老想要我的命,这时候不同他探路,用谁呢?!
这时候就听狼爷在下面叫唤:“陈西凉,我去.你八辈儿祖宗,放着台阶不叫我走,你特么踹我干嘛!”
我这心一下落了地,既然能骂街,就说明没危险啊。
我们四个一猫腰,果断的走了下去,就发现这石阶还挺陡峭,而我每隔三个台阶,撒一遍香灰,埋一道灵符,等到了底,我又捆上了御灵桩,这多多少少能阻挡婴灵大军。
现在最主要的是赶紧破坏阵眼。
狼爷这时候也站起来了,别看刚才骂的欢,见了我就怂了,一个劲儿的说:“前面好像有门,咱们赶紧进去。”
但是等进入了那扇门之后,我就看到了一副画面,以至于我双腿一软,差点儿跪下!!!
这个虚位中有一扇门,我们破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闪烁微弱烛火的石室。
有人就会说了,这石室里有老虎怎么滴,你看一眼,就双腿软的差点儿跪下?你有软骨病吧?
说真的,这石室除了神秘一些,空气沉闷一些外,并没有太过恐怖的东西,要说吓坏我的,是正对着石门的一面墙壁,而墙壁上有一副古画。
画中人身穿道袍,头戴紫金道冠,右手紧攥长剑,而左手勒着缰绳,胯下骑着一头吊睛白额大虎!
或许一般人不认识此画,但我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此人是谁?!
此人正是我龙虎山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
一说道教,便是三清爷爷的天下,但这三位爷爷早就是圣人了,真正接地气的,还得是各门派的创始人。
据历史记载,张道陵生于东汉年间,原名张陵,字辅汉,道教的创始者之一,其徒子徒孙多称呼他为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与葛玄,徐逊,萨守坚为四大天师。
张道陵先开创的门派其实是五斗米道,后来分裂的支脉才是天师道。
这其中有个典故,传说张道陵五十七岁时,率领徒弟云游四海,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传说为谷仙人栖息之地,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经过三年而九天神丹炼成,神丹一出,漫天云雾变换,成龙虎鏖战,天象逼人。所以此山又乘龙虎山。
张道陵吃掉神丹之后,立刻身轻如燕,六十花甲变成了壮小伙儿。随后便开始创立天师道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