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真正有这个实力的,只有李馗!
“话说回来,不知长春兄可知那方天地究竟是何来头?”李馗索性趁此机会,问出心中疑惑。
“那地方叫做怨界,当今的陆国师更愿意称为道墓,大道的道。”
张长春抿了口水,低眉道:
“由武当道派的真人在二十年前发现,几与真实世界无异,不适合人生活,充斥着大量的怨灵污秽,可以说是魑魅魍魉一流的福地。”
“当然,最主要的是怨界太危险,一旦在那里死去,魂魄湮灭,神仙难救。
“相信你也看见了祂。”
说到最后一句时,张长春仍感心有余悸。
‘怨界,道墓。’
李馗眸底闪过思绪。
看来陆师道应该知晓关于那方天地更深的秘密。
他原以为怨界就是翻版的里世界,直到百丈怪物的出现,方才意识到远没有那么简单。
随即,李馗笑呵呵道:“多谢长春兄解惑。”
张长春摆了摆手。
怨界本就极为神秘,常人更是难以接触这类的情报消息。
继而,李馗道:“不知道长春兄此次来寒舍,除了看望在下,还有其他事情吗?”
‘文绉绉的对话,还真麻烦。’
他想道。
这时,张长春一挑剑眉:“说起来,李馗你就不好奇我的身份?”
“为什么要好奇?”李馗反问道。
“李兄,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是真不会聊天。”张长春笑容有些无奈。
李馗同样笑了笑,没有回话。
不过他倒是注意到张长春腰间垂下的麒麟玉佩,那抹极重的黑点已然消失不见。
“我就不与你绕圈子了,
“此次前来就是想问李兄,日后志向在何处?”
“志向?”
“对!”
此时此刻,招揽意味是相当浓厚了。
李馗端详着张长春,终于发问道:
“长春兄到底是谁?”
“我姓朱!
出乎意料的,张长春没有故作神秘,而是直截了当地笑道:
“朱瞻基,我是大明帝国的太孙,太子是我父亲,当今圣上是我爷爷。
“张是我娘亲的姓,长春是我的道号。”
“……”
李馗下意识压了下眼帘,心底还真涌起翻江倒海似的震惊。
他是想过张……朱瞻基的身份显赫,可哪想得到竟是天字一号大的背景,大明帝国的皇长孙竟然坐在自己眼前,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吧?
“哈哈哈哈。”
蓦地,朱瞻基拍着右腿大笑起来:“还以为李兄听到我表露身份,仍会是一副平淡的样子,如今看来与我想得并不一样。”
“……”
“无论是谁听到坐在自己面前的竟会是太孙殿下,恐怕都会如我一样。”李馗微微耸肩。
朱瞻基这时倒真高看李馗几分。
这副坦然自若的模样不像故意在他面前装出来的。
如今的时代,因朱第的缘故,皇权已经达到历朝历代之最,朱瞻基贵为皇太孙,身份崇贵,寻常百姓见到他,谄媚巴结、毕恭毕敬才是常态。
只是朱瞻基哪想得到,李馗压根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对于所谓的皇权也缺乏敬畏心。
紧接着,
“李馗你救过我一命,你的能力我非常欣赏,因此我也给你一次机会。”
朱瞻基放下水杯,认真问道:“你可知道我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李馗的实力,他亲眼见识过,他想知道李馗的政治敏感性到底如何,是可以成为日后为之倚仗的左膀右臂,还是单纯像陈虎一样的护卫!
同时,
朱瞻基压根就没考虑过李馗会拒绝他的招揽,因此问的亦是理直气壮,占据了领导位置。
另一边。
李馗不否认朱瞻基的出现对他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抛出的橄榄枝背后,代表着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接近陆师道,完成缉拿任务!
种种思绪在脑海掠过。
旋即,李馗说道:“你出现在这里,应是圣人的意思。”
“继续。”
“虽然太子一系想方设法阻拦圣人亲征漠北,但可以预见第二次北伐仍会出现。因此你,殿下出现在漠北,一是了解草原部族的情况,二是观察辽东府的兵芒是否锋锐!”
“还有吗?”
“我想圣人已经答应北伐时间往后推移,但是其中应该答应了圣人某个条件。”
听到李馗最后一句回答时,朱瞻基唇上的笑意愈深,看来很是满意。
知晓前面两个并不奇怪,但是能猜到最后一个就有点意思了。
另一方面。
李馗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回答。
建立于公孙羽的记忆以及来到这里后得到的情报,这些东西早就在他脑海里思考过。
毕竟想要立功调去京南的锦衣卫,需要做足功课。
朱第很喜欢自己的孙儿,而且朱瞻基相貌非常像朱第,由此对朱瞻基非常重视,经常带他在自己身边磨炼,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朱瞻基就随朱第亲征。
他来到漠北,情理之中。
同时,瓦剌等部族是在今年二月份掠境,以朱第的霸道性子,加上大明的兵锋,怎会推迟到十一月份还未发起北伐,若是所料不差,定会有利益交换的事情。
“不错,你猜对了。”朱瞻基微微颔首:“再过几天,圣人会诏告天下迁都北平。
“到时候就是天子戍边!”
不得不说,朱瞻基的出现对李馗来说确实是福音。
他想着调去京南,结果人家已经迁都北平了。
说到这里时。
朱瞻基站起身子,面上意气风发,身姿雄伟。“圣人不止迁都北方,还将陵墓放在北平,其胆识豪气盖压历朝君主,此等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圣人将在史书里留下最为浓厚的一笔。
“成为最强大,也是最伟大的帝王!”
不难看出,从小跟在朱第身后的朱瞻基,妥妥的狂热迷弟。
细想如今大明帝国的版图和军事实力,似乎并不奇怪。
李馗微垂眼帘。
此刻的一问一答,让他不由想得更多。
帝国的财政、粮草与各地的情报,作为帝国的君主,朱第心里再清楚不过。
煽动第二次北伐的舆论,很有可能是他故意放而任之,作为迁都的由头。
因为第一次北伐时,漠北多数适合牛羊马畜养的草原已经纳入版图。再想斩草除根,就要在茫茫草原里寻找那些部落,耗费的人力物力非同小可,因此真想要再次北伐,需要做足了准备!
“有点激动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