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行刑。
百姓见状纷纷叫好。
直到那那几个女眷推上台去,周围纷纷传来了惋惜之声。
这些平日里养在后院,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虽然也是肥瘦不一,容貌不齐,但也有倾国之色。
看到这么漂亮的姑娘都被斩了,便有人惋惜。
可这世道,哪有那么多可怜可惜之人?
丞相贪污受贿,卖官受贿,所得钱财,都是谁在享用?
还不是他这些家人?
这些人平日里享尽了人间齐福,受尽了尊荣富贵,吃的更是山珍海味,何时考虑过他人死活?
难道天经地义生来就比别人高上一等?
毕竟那些钱都是用的别人命换来的。
她们虽是权利,利益的交换品。
但也是他们的父母,给他们换来的锦绣前程,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凭什么他们出生在这样大家庭之中,就能不劳而获呢?
所以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又怎么能逃脱家族的命运。
再看丞相那一堆姿色各异的夫人,李长生很庆幸,幸亏救下了苟小姐,带他脱离苦海,否则今日断头台上,又要多上一人。
就连李长生看着这些无辜之人被处斩,也只能感叹,这都是她们的命。
就这样四十多人被一个个地砍下头颅。
最后送入缝尸铺。
当然,这四十多具尸体,许三多不敢安排给别人。
自从李长生来了,缝合的工作,都必须留给李长生。
还特意找来刘老六,通知李长生。
没办法,如今的李长生就连他许三多也找不到,只能麻烦刘老六寻人。
而李长生当即答应下来。
不过再去缝尸铺之前,他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
如今要去各大官员府内查贪污受贿案,自然少不了查这些人到底有多少资产。
可经过郭大人一案后,他发现,这些老家伙藏钱的本事,简直的花样百出。
总不能走一家,拆迁一户吧。
岂不是成拆迁大队?
于是李长生想到了一个新办法。
于是他问系统,符咒大全内是否有找到金银珠宝之类物的符咒。
没想到符咒大全内,竟然还在真有这样的符咒。
这符咒对自动对周围的十米之内的金银之物产生反应。
有了此物,办案人员,只需带着这符咒,去各个官员府上搜查即可。
李长生当即就画了上百张寻物符咒,交给贾头领。
如此一来,他可以带着人,直接进入府邸搜查,再无遗漏的金银珠宝等物。
很快各个官员府邸的财务情况,都被查得清清楚楚。
再加上各个府邸也都日常账目明细,以及名下的田产,地契,房契等等。
以及他们在长生铺存下的银两多少。
汇总之后,此人是贪官,还是清官,更是一目了然。
即便他们不肯承认,也难逃罪责。
接着又将一批官员,定入了死刑名单。
当然被查的,还有他们的六亲眷属。
可以说大快人心。
而李长生当日夜里,也不曾歇息,而是赶到缝尸铺,将那五十多具尸体快速缝合。
因为人数众多,他只是草草看了这些人生平。
要说丞相,真不是一般人,先帝在世时,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却又有才华。
诗词歌赋也是样样出众。
那时他初入官府,便满心志气。
但终归是被现实打回原型。
也就在此时,有志不得一展抱负的他,遇到了他人生第一个贵人。
上任丞相看上了这位年轻才俊的他,有心提拔重用,但条件是做一位入幕之宾。
最初这位新科状元不肯为入幕之宾,最终是处处被打压,郁郁不得志。
那日授业恩师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想法勾引丞相女儿。
虽然这做法不齿,但却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就这样,他终于迎娶了丞相女儿。
本以为从此以后,携着人家女儿,可以夫唱妇随。
但这女人娇惯拔横,更是仗着父权为所欲为。
直接来一个训夫记,硬是将好生生的一个才智青年,训成了一个市侩的人精。
不想竟然在官场如鱼得水。
也因此他总结出来,好人不得志,祸害活千年。
于是也不再做一个清廉小官,而是靠着老丈人,也就是前任丞相的人脉,一路碾压下去,最终接替了老丈人的位置,成了新的丞相。
显然成了一个接盘小能手。
那老丞相退位,本以为可以傲气地靠着女婿继续统治朝堂。
不想女婿翻身并没有将老丈人放在眼里,第一件事,就是另娶新欢。
面对这这种局势,那老丞相的女儿已经不占任何便宜。
在撒泼打诨,只会被撵出家门。
再加上他接连生了五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更是无脸面闹下去。
最终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这女人也不善,进入家门的女人,各个被她欺压毒害。
软弱的便是处处挨欺。
每一个怀孕地,大夫人都会想出各种手段谋害。
不想就这样,还是生出了几个逆子。
若是儿子的,大夫人更是容不得,使出各种手段谋害。
丈夫虽然百般阻挠,也是颇为无奈。
他一面要对付满朝大臣,拉拢关系,一面要和皇帝斗智斗勇,学会逢迎拍马,周旋官场内大小关系,培养自己亲信助手。
一面又要提防家里刁蛮夫人算计小妾。
日子可以说过得并不清闲。
也就在此时,丞相在身边招了一个姓郭的入幕之宾。
此人对账目有着过人的天分,过目不忘,而且精于算计。
若是能安排到户部,正好可以帮他敛财。
最关键是此人十分贪财,又和他性格如此相似投机。
于是成为丞相的他,便非要此人娶了大夫人的表妹。
而大夫人家只剩下那个表妹嫁不出去,只因这女人又胖又丑,还爱占便宜,性格比大夫人还刁钻,没有一个大户人家看得上这么刁钻刻薄小农主义的胖姑娘。
就这样郭大人靠娶一个无人敢要的母老虎,成了丞相的连襟。
虽然日子过得不好,但总算得到了一个他心仪的官职。
很快仗着自己才能,和丞相找人一路推荐。
又给安排了各种政绩,竟是平步青云地成为户部的主管。
而丞相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为了方便自己捞银子。
二人在朝中,更是建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何人想拨款项,需丞相大人过目,首肯之后才能禀报上去。
若丞相不看好,皇上答应,这款项,户部也会一直想法压着不给。
除非答应给一半的回扣。
当然这一半的回扣,郭大人不敢独吞,自然要送入丞相府一半。
久而久之,他也有私心。
除了丞相知道的送去,不知道的,便留下独吞。
若是不给的,他便找丞相合计,算计此人。
这样日后不管大小官员,在想找他们办事,更是难上加难,除非用银子开路,否则绝难答应。
于是整个朝野,便不知不觉控制在二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