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也说道:“是呀,说不定他们下去偷钱,都是老和尚指使的。”
李长生也猜到了这点。
不过他还是不急不缓地说道:“你们想不想看一场好戏?”
二人都懵了。
不懂李长生为什么这样说。
便问道:“什么好戏?”
“我要让他们狗咬狗,自投罗网,谁也得不到一分钱。”
这话说完,陈忠笑道:“好啊,这才合我心意。”
乔丰也瞬间明白过来,当即说道:“难怪你支开他们去找轿撵,咱们三个趁机开溜,让他们空手而归,这样他们就会和老和尚反目成仇,到时狗咬狗,正好如了咱们心愿。”
李长生摇头道:“这办法太笨拙,那老和尚说的算,最多惩罚他们一番,闹不起来,日后还是会想其他办法骗钱,需一个万全有效的法子,连根端了他们的老窝。”
这一刻二人都疑惑地看着李长生。
李长生说道:“你们看着就好。”
就这样三人晃晃悠悠下山。
三人到山下找了轿撵坐了上去,回到镇上。
不过他们没去驿站。
而是带着三人去了城中最好的饭馆。
点了一桌子上好的饭菜。
甚至还弄来了许多酒,让三人随便吃喝。
三人平日里在寺院里吃不到大鱼大肉,就算有,也是偷偷摸摸,吃不到几口,哪里有饭店做的好吃。
此刻看到满桌子的肉,更是各个双眼放光。
两个和尚也嘴馋得紧。
却是不敢吃,毕竟他们是出家人。
若是被人看了笑话,岂不是一分钱拿不到了
但那戴发修行的男子可不管,当即谢过,就吃喝起来。
更是抡圆了腮帮子胡吃海塞一番。
李长生他们也饿了,便吃了起来。
还对那两个和尚说道:“大师傅不用在意,吃了也不算破戒。”
“佛家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何况这些东西,本就不是为你们杀生的,吃了又何妨,又不是你们杀的,你们也未起过杀心,但吃无妨。”
两个和尚本就是假和尚,平日里也没机会偷吃酒肉。
此刻见主家这样说,实在忍不住了。
便说道:“说的也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之后也甩开腮帮子胡吃海塞起来。
李长生见状说道:“小二在给多上一些酒来,这可是好东西,酒乃粮食精,越喝越精神,我们这喝的不是酒,是粮食精。”
二个和尚一听有道理。
当即哈哈笑道:“对,我们喝的是粮食精。”
当即也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放就算抓到又怎么样,反正官府是不会管这种事的。
就算被寺院的大师傅知道,最多痛骂一顿,说他们定力不足。
故而这二人还直夸李长生懂得道理多,会说话。
乔丰和陈忠也看出来,是要趁机灌醉三人。
便也哄着三人,将好吃的好喝的,都送到三人面前。
还连连敬酒。
三人哪里受过这种待遇。
更是美滋滋的大口大口的灌,生怕错过这村,再没这店了。
就连店里的伙计看了,也忍不住白了那贼和尚一眼。
可惜二个和尚没看见。
双眼笑的眯成了缝,更是心里美得不得了。
他们可没想到,除了千两白银,还有美酒佳肴。
李长生也哈哈笑道:“哎,这就对了,人生就该如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人也听不懂,是越喝越多。
李长生等人虽然不停劝酒,却是没怎么喝。
尤其是陈忠,最狡猾。
喝酒的时候手特快,别看对准的嘴巴,但却是手一甩,头用力一仰,但酒却是直接拐外,从耳根子泼了出去。
那手法熟练老道,一看就是常干此事。
乔丰不然,他天生好酒量。
喝了多少,都无碍,甚至靠着自己的真实实力,直接灌醉了三人。
之后喝高的三人,是问什么回答什么,毫无顾虑。
李长生和乔丰这才了解各种原委。
原来他们一家确实是贼。
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是两个和尚的侄子。
他的爹,在家中排行老三,因偷盗大户人家被抓,活活打死了。
一至于这孩子和一个妹妹、老娘无依无靠。
老娘四十有余,却是什么都不会,平日里就等着儿子偷东西回来,改善伙食。
儿子自幼便学习偷盗技术。
没有偷不走的东西。
一双手快如闪电。
只需从旁边走过,准保什么都能顺走,而且神不知鬼不觉。
大舅二舅也擅长这番手艺。
他们这些人,寻常百姓根本抓不到他们。
但就怕遇到高手。
可偏偏这世道难混,人在江湖走,哪里没有几个功夫高手。
正巧这寺院里,养了许多会功夫的闲人。
那日他们一家路过寺院,准备去偷点香油钱改善伙食。
不想那寺院的和尚也不一般,竟然当场抓住他们三人。
本来那些和尚要打死三人。
老和尚灵机一动,便逼迫三人留下,随即审问出他们的妻子儿女,一并诓入庙中。
之后逼迫他们出去偷东西。
最初只是让他们偷一些酒肉回去。
给这些人解馋。
三人无奈,妻儿老小都在人家手里,不想被侮辱受罪,只能听命。
不想那和尚更贼,之后就让他们偷更多值钱的东西回来。
三人没办法,反正都要想法活命,怎么都躲不开。
只能一边偷东西,一边琢磨怎么才能逃离寺院。
可逃出来,能去哪里?
他们一没钱,二没本事,就算换一个地方,也是要靠偷盗继续生存。
何况逃离此地后,连个落脚安身之地也没了。
故而三人犹豫不决。
结果那日一时大意,大舅、二舅竟是偷了当班衙役老丈人的东西。
这些人哪里肯放过他们,自然的一顿追查。
抓到之后,不算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暴打,誓要弄死二人。
侄子吓得连忙逃回寺院里,哭着求着老方丈想法救人。
老方丈一听,最初不肯。
甚至为了撇清关系,准备将他们撵走。
结果却是半路改了主意,又将他们抓了回来,随即对他们吩咐道:“你们可想救回大舅二舅。”
众人听说,能救回人,当即纷纷答应。
随即之后就按照好和尚的吩咐,去衙门里送信。
让二人开始虔诚悔过,自称知错想要皈依佛门。
衙门哪里肯。
若都是这样,岂不是人人不用伏法了?
不想这个时候秋风寺的方丈主动找上门。
寺院的老方丈和县太爷有些交情,二人一见面,秋风寺的老方丈就一顿说情,还拿出那不成文的规矩,要帮二人剃度。
县太爷没办法,最终答应下来。
就这样二人去寺院皈依了,从此成为了和尚。
周围的百姓最初也很感动,认为这家人能改邪归正。
故而大家都很感谢秋风寺的和尚,说老和尚为人慈悲,救了这一家老小。
所以每次秋风寺的和尚下山求施舍,众人也都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