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是一栋祠堂!”

“祠堂?”

我们所有人纷纷回过头看下黄教授。

黄教授对我们说道。

“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墓穴,而是祠堂。而他之所以会在地下,我想应该是一百多年前建立的时候,他应该不是在地下的。

应该就是有人专门为这个楼兰建立了一所祠堂,那个人可能跟楼兰古国有什么关系,所以他特意根据关于这边的传说,建立了一个祠堂。

而祠堂的选址和墓穴却是有相同又有不同。并且生门也是完全的不同。”

黄教授对我们仔仔细细的介绍道。

“祠堂,即宗祠,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朝,在当时宗庙为天子专有,连士大夫都不能建宗庙。到了宋朝,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供奉祭祀高祖、曾祖、祖父、祢等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祠堂到清朝才逐渐平民化。成为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同时祠堂还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晏饮的地方。

古代对于祠堂,是非常重视的。

祠堂要选在好地方,古人把祠堂的风水好坏看做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祠堂的选址尤为重要。

祠堂一般讲究的是占龙脉,背山面水,明堂宽大,左右互衬,四势匀和。一般坐北朝南,或者是坐西朝东,也有根据特殊的地势来选择其他方位的。祠堂还讲究“遇水则发”,寓意着子孙满堂,财运连连,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

祠堂讲究的是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

祠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祠堂的建筑面积,祠堂的占地面积,祠堂平面布局,祠堂的工艺质量水平要求。对于祠堂的设计,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方较少,南方居多,各地的祠堂设计都会融合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风格、规模大小不同,但总体的布局还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明朝有明确规定:品官家庙为三进,第一进三间,第二进五间,第三进三间,外加大门一座。庶民祠堂的规定则是:祠堂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阼阶,西曰西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于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

现今,祠堂一般以“四点金”和“八间头”布局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而不是过廊,而是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

但上述祠堂是要有充足的面积和资金来支持的,现今由于社会环境和宅基地的局限,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门和四周高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门一天井,一间享堂。

一般来说,祠堂需要摆放的物件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就是祠堂大门口的物品摆设,一般来说,是以门口左右石雕,以石狮子、石鼓石最为常见,门堂上放置牌匾。

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上”,说的就是祠堂里摆放大水缸,这是因为中华人爱风水,祠堂里放上水缸,在放满水,表示聚财安康,有着辟邪、避免邪火的意思。

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四个龛,龛中置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四龛神位依次为高祖、曾祖、祖、考四世的神主,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始祖是百世不迁,永远摆在正龛上。在祠堂昭穆排序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始终同列。

祠堂里,都会悬挂有楹联和匾额,也就是对联,通常悬挂于祠堂的楹柱上,所以又叫楹联。一般来说,楹联和匾额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上面的文字往往是由本宗族德高望重的人反复推敲才能确定,延请族中书法精湛者撰写,可供细致,漆艺绝伦。非常体现家族的文化特色。

并且一些祠堂里,凡本族新添人丁,必将贴张红纸在柱上。以示新生族人先到祖先面前报道。红纸上面书写:某某某长子、取名某某某。但如今南方一些祠堂大厅正中的龛中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已经被各位祖宗遗像所取代。并且祠堂的龙壁上都贴有符箓,符箓多书写“北方玄武大神镇宅、西方白虎大神镇宅、东方青龙大神镇宅、南方朱雀大神镇宅”。并且符箓是用锡箔色纸剪成的镜、尺、剪刀、双喜等图,用以镇宅。

平日祠堂空屋有借给家无住房的族人居住,有的族人的灵柩也寄放在祠中。族人去世,则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来谒祖寻根时,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后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乡泥土带走,以示不忘根本。

而我觉得我们现在这里处的位置就是祠堂。

因为祠堂和陵墓最好分辨的一点就是,有没有尸骨陪葬。

根据我对附近环境的观察,发现这里并没有任何的尸骨。尤其是这正中心的那块黄良玉,陵墓里面不可以没有棺材。而我觉得这黄良玉更像是摆放在祠堂里的镇压之物。

所以如果我们这是祠堂的话,那祠堂和陵墓的生门便完全不同。

祠堂的生门应该是和坟墓在完全相反的方向。”

黄教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那西南方向的墙壁正好相反的位置。

“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生门应该在那边!”

大队长立刻去到了对面的位置。果不其然,对面的那一面墙壁也是空心儿的,应该可以推动。

我们所有人全部走上前去,帮助大队长推动这面墙壁。

我们就发现这面墙壁是可以旋转的,有一点像十分时兴的那种旋转的门,中间有一个轴连接着门,可以左右随意的推动。

我们所有人用尽全身的力气,推动了这块石门。等到石门打开,我们这才发现后面,并没有什么逃生的通道,而是摆放着一口巨大的鼎。

黄教授也走到这个门的门口,他认真仔细的看了看这口鼎。

在最正中央摆着一方硕大的三足圆腹铜鼎。那铜鼎高约五寸三尺,宽如巨型石磨!材质通体重铜,鼎身上有三个浮雕人面像,颇有些西周的风采。第一张人面圆眼怒瞪,阔口呲牙。第二张人面双目微眯,嘴角向下。第三张人面闭目闭口,神情凝重。这三张人面浮雕还绕着铜鼎的周身,在往上便就是铜鼎的圆盖。

按理说鼎这种东西一般很少有带盖子的,因为古时的鼎大多都是用作祭祀以燃长香,或者作为威震妖邪的摆件,鼎上加盖,反而把这铜鼎从庄重变得迥异起来。

铜鼎盖子上并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两只巨型的环柄大耳,两耳上面揝刻佛家万字符号,两只耳柄上又分别栓着粗大如蟒的玄铁锁链,锁链的两头分别链接左右石壁墙面的棚顶。

茅山玄法》小说在线阅读_第8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里泡参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茅山玄法第8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