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即十月八日
夜又扶召女,女到回答说:儿今夜本思不来,因召到。
问:今天是中秋节,你也要念佛吗?
答:中秋与念佛无关系,去仍可念。
问:念的什么佛?
答:只念阿弥陀佛,随停随念,即在此亦可念。
我因为看见报上有杭州弥陀寺最近要举行佛七,并请兴慈法师主坛讲法的消息,我便想为女儿去谋一个位置,这样女儿想去的话就可以住在弥陀寺了,我就问她可以吗?
答:父何必为儿登杭建佛七,儿早知请老法师主坛,路不能通。此寺方丈亦老法师弟子,儿或去看。亦可住寺,因儿一向住法寺,幽明虽异,皈依老法师之心佛已早知。儿亦是弟子,故杭寺可住,不必登会。若太平时父母都去,可入一会。今路上难行,去恐危险,亦不必入会。银锭等若儿去自带,有家中带出未施完,除散给外,儿银一无用处。且近来经济未必宽裕,请勿为儿再费。父恩深重,惟望虔心静修方便净土,儿愿已足。儿明年起必思择一清苦茅蓬一心虔诵佛典,不再多亲近,杭寺太热闹决不去住,现尙未有定所。惟儿行后一望父写经不可间断,此事实有功德。培植利根,须在生前。百年一瞬,死后虔修较生前十倍之难。人一生毫无罪业者能有几人?且心能定,一无恐怖,发愿虔修,有许多无力能为之处。生人则悔过诚心忏罪何等容易,故修道须在生前,已则忏罪,佛可度醒痴迷。母于念佛,实无诚心,诸样念不来,阿弥陀佛总能念,近来又不肯念。即佛不念,看看佛经亦有悟处。《安士全书》甚好,比佛经好懂,母可取看。此书法寺有,父若去可请一部母看。
我说:《安士全书》我们家本来是有的,现在却没有了,方便的时候我们就到法寺去请一部回来。
答:儿明年思远行,父母心中如何?
我问:你要远行,准备到哪儿去呢?
答:天台或五台,迟日约婶同去看茅蓬。
问:远行以后,仍然可以这样召你谈话吗?
答:亦可如此,但望一月一次。再一年,可再希召。
其母说:多召多谈,肯定会分心,所以你才要远行的吗?
答:并非分心,是色空净尽,若仍有恋即是不空。
我说:是这样,明年你尽管去就是了。
我又问:今夜是中秋佳节,好多人家都会点天香,天香所点之处也有佛降临吗?
答:佛不降,点香是敬意,至诚到敬,一毫不可存邀福之心。最可笑常有来寺焚香礼佛求佑争夺家产或贱买田土等事,佛方欲度人出迷,而人反以此求佑。此等焚香,真何必。
说完就停了。
我仰头看见天空月明如画,夜深人寂,我想一定有真灵往来,希望其中有能谈风雅的。
于是复按乩而乩动称:云水散人,未娴礼节。
我说:妙哉!真有仙鬼来了。
则又说:不问相识,同道即友,便写诗:
满地尽荆榛,一处无完土,
琼楼惨化烟,流落无超度。
又回答说:哀乱,随口道。
我才知道这是一个遭乱流落能诗之鬼,哀乱二字是此诗之题,随口道三字则其自言也。
我说:哀乱之情,万方一概,读君诗句殊觉怆然,我想给你改两个字。“一处”改为“到处”,“无超度”改作“谁超度”如何?
答:好极,只谓文人岂料竟是诗家。
我说:岂敢!
此人便复写诗:
有幸今宵会,无当百里游。
盛衰原是数,遇合本难求。
世事浑如梦,残生亦等浮。
凄凉看夜月,遥现白光投。
又说:乱道不足言诗。
我说:我再想为君改去数字,“今宵会”改为“今宵遇”,“无当”改为“无虚”,“遇合”改为“会合”,遇会二个字改不改本来就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不恰当而已,好像表达不出真正的意思,“无当”改为“无虚”后,就比较明白了,是这样吗?
答:是极,好极!
我又问他的姓名。
答:不愿留名。
问:何处人?
答:不告。
问:今夜从何处来?
答:步月适过,随意游。
问:下次还能请君谈诗吗?
答:不一定在申。
逐去。
十六日即十月九日
今夜又扶请婶。所说的有与女儿初五初十五日等乩语相互印证的,又有讲述冥界中秋夜的情形,为阳世所不知者,故并为节录数语于此。
以下皆照录婶乩语:
婶言:我在朱见有一二老太太,极信念佛,与我甚亲近。闻祖母等住天台,太亦思去多住。问以可以否?我因二太未念经,恐不能住,后进弟想一办法甚好。将我之小船送与,请其随意来往。二太大悦,称谢不止。听到二太曾有一船,化时折破不可用。【焚化纸船等须极留意,当时我女也化一船,化时也因为风大折损而不可用。后又化纸汽车则无损,故我女远出都用汽车】二太言本不出大门,用不着。今想来往天台,无船车,风行怯。若小姨夫遇朱家人不妨请其家再化一车,出入更便,不必大。
又回答说:昨夜中秋节,进要去游玩。
问:晚上阴间是否有市?
答:无市,只到处看香烟,亦有信佛,在天香前礼拜求佑。尚有许多野鬼成群结队去人家吃供物,却好看。进言家乡亦是如此,故在朱泾时每遇中秋,总去游看。因供天物无神来享,若七月半等所供是祖先,野鬼不敢来吃。
又回答说:前日听到小妹言,在寺仍觉不静,想约我同到五台等处寻一极清幽之地。进弟力劝即住祖母处【进的祖母去世后在五台修行二十余年,前屡见于进之乩语】,小妹不愿意,想另寻一清苦山顶,如无茅蓬,即古寺废基亦可。现听到寺内人讲,五台已为日人所占,兵住山上。故祖母亦住天台,即进前住之废寺基。【进前世在洪杨间住过天台的龙且寺,也曾见进乩语】,有老草,古树皆可居。风有凭不怕,雨有叶不浸,房屋有不有无关。
十七日即十月十日
今晚偶然想起了谢玉岑钱素渠夫妇,我们很久没有请他们来谈话了。今晚秋凉月皎,就又书焚一纸请他们夫妇,不一会乩动:吹万先生,素。
我知道这是钱素渠来了。
问:玉岑来了吗?
答:玉有小事未同来,前命题词勉成五律,不足当大家一晒。
我高兴极了,就请她写出来:
了悟皈莲座,持经入法船。
报亲劝礼佛,忏业自修禅。
夙慧成奇行,清吟当采椽。
一编和唱集,绝后更空前。
又说:胡乱涂鸦,望先生改正。
我说:好极了,感谢!女士真是天才。我上次跟玉岑说,我女儿想请你到天宁寺去皈依观定师傅,不知你去了吗?
答:未去,天宁寺有日兵住。现已开去,寺内和尙方回收拾。玉岑在寺待观定师来,故今夜不到。令爱所住之寺素亦思去一游。
我说:很好,你准备何时去?
答:总在明后夜。
我又问:女土现住何处?
答:现在家父处。
我说:你住在你父亲哪儿,需要我通知你父亲来与你谈话吗?
答:不必,反添老父之追念。父最爱素,不有言语尙时忆念,岂可再动其悲。故请先生不须提及。
我说:好吧,你真是有孝心呀!
我又说:五月十三夜你们曾经到我这儿来谈话,当晚我女儿来时,说曾经看见你们一起出去,不知你们看见她了吗?
答:前在府临出时,见一女士,面目慈祥清秀,匆忽未与招呼,失之交臂。罪甚,明夜令爱到台,请唤召素,当来一见。
说到这儿就回答说:去。
逐停。
我说:请不要走,我还有一句话想问你,上次玉岑所说的黄姻伯,你父亲也想不起是谁,你知道吗?
乩又回答说:未留意,或是黄容舟之父。
我写容字,女土回答说:尚有金旁。
应该是黄镕舟,黄镕舟之父我也不知道是谁,等方便的时候再问一下玉岑的亲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