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日即九月廿八日
今夜仍扶乩召女,女到回答说:儿方侍祖母等同回寺,适召,三处哥家都一去。
昨夜女儿就说要同祖母到她大哥,三哥和四哥家去看一看。
又说:祖母等明夜九时回家。由儿伴送,红姊寿嫂未回,亦来住法寺,因葛太太亦在法。
女儿所称说的红姊,就是我兄潜庐的女儿,已经去世多年。葛太太是寿嫂的母亲。听到说葛府前天的确是在法藏寺做功德,所以葛太太在法寺就不奇怪了。
我说:这个月的二十二日是杏舅母的三七之期,听说也要在法寺念经。到时你就可以与舅母见面了。
答:适听四哥说过,已知。
我又问:这次你回老家准备住几晚?
答:明夜去,住一夜。后晨六时出。家中字纸若已无存,或多住一二夜。因婶等亦去,想再到朱家一游。二嫂同行。冯望生哥,姚华少奶奶亦同去。听说冯宅为兵占住,望生哥觉怯,想仍与儿同出。住申嫌太闹,寺中本可住,哥因放不脱家中,故必想去一看。
女儿所说的望生哥就是冯君懿,望生是君懿的小名。上次冯家曾在法藏寺念经,君懿和女儿见过面,并认识了婶等人,婶他们见女儿诚恳踏实,又知道了与我女儿是表亲关系。于是就请女儿于十月间同往金山卫。女儿所称的姚华少奶奶,开始我不知是谁,后来问姚甥石子,才知道是他侄儿媳妇。因此知道阴间的一切情形与人间也差不多。
我问:你看见葛太太和冯望生他们也念佛吗?
答:不念,死后能修持者,千中不能得一。非有数世前因,安能如生人之有定力。故想修净土不入轮回,了脱死生大事必生前虔诚敬信,培植利根,以为将来地步。一入鬼道,想修不能,真是后悔无及。
问:你与婶念佛修持,你们都可以上升吗?
答:婶如无牵挂,一心诚信不生退悔,亦可上升,不过迟早之分而已。
问:上升又如何?
答:上升即少近亲族,住佛常降之处。
问:佛所常降之处在哪儿?
答:如五台,黄山顶,峨眉,普陀等处清苦茅蓬,与亲族不相闻问,亦若世间和尙坐关。看其一无着相,即为完全升一级,再修,再高一级。如此数次,可入四王天。
问:我听到朱述之先生说,十院在四王天,那么十院中的人,都是因为修佛道而住在四王天的吗?
答:非佛道,不是苦修而得,是阴世办事人员,期满仍投生。虽在四王天,亦不能任意游行。即儿等修到四王天后,须再修到忉利天。
问:天有多少层?是不是有三十三天?
四王天之上就是忉利天,一天中分三十三区,故忉利天一名三十三天。
答:儿见佛经,非三十三天,共十八天,再上有数天,非大圣大贤,平人修不到。
(注:关于天的层数,读者可参阅佛经上的三界天人表。)
初八日即十月一日
前两天,知道女儿返回老家还没有回来,故未扶乩。
今天孙男四官在此,想扶乩与其姑闲话。晚上侄儿君平夫妇子女也来想扶乩。女儿今夜必定回上海了,当即与内人扶之。女到呼父母后回答说:儿方到,寺尚未去。何祖母及念公公顾母,皆判投生,前侍祖母回祠,知已有札判多人往生。顾母今夜五时行,儿告父后即回送。
女儿所说的顾母,就是我的聘妻。
我问:顾母平时没有居住在我们家祠堂,现在札判投生,你怎么知道的呢?
答:儿前日回,顾母适来祠,言将往生,到祠辞诸祖先。略住三时,即仍回亭。儿今夜家不去,一迳至亭。
我聘妻是一十八岁时去世的,离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冥寿刚好六十岁。本来准备在冬天的时候为她念经,以资追荐。忽然告诉我们今晚要去投生,去寺院念经追荐已经来不及了,顿觉怅然若失,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以前为聘妻作的墓志铭上说,他年看见她时要将铭文拿给她看,现在我未死而妻则已往生,他年见汝之愿则永不能偿矣。
我又说:你顾母被判投生,时间太紧迫仓促,我来不及为她到寺院做功德,我又没有写好的经卷相赠,怎么办呢?
答:儿去送行,带寺内所存之银去,恐母有使用处。父到寺念经今已来不及,儿将前化之市经亦带去,请母随便给赏。
鸣呼!女儿真是贤孝呀!
兹将我辛亥年所作先聘妻圹铭一首附录于此:
先聘妻华亭顾氏,陈黄门侍郎野王之系,世居亭湖。父礼邦,岁已未,先府君为余聘焉。其嫂何,余舅氏姊,间从亲故,言必道其小姑婉顺,余闻而窃喜。明年冬,忽以疾来告,越一日而凶问至,在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十二月八日。时先府君弃养未逾岁,孤苦余生,更遭不幸,痛可知矣。余往视其殡,笄而殓,循俗也,则见其父若兄若嫂哭皆失声。母氏周方病,以殇女故旋殁。余以是信其贤,而益悲其年之促。岁戊戌,余既奉其主归,今忽忽又十余年,余数子皆以成童。念聘妻之柩尚在顾氏墓道,虽古制有女未庙见,死则葬
于女氏之党,然此礼今不可行,而世乱日及,久厝未安。因卜地于秦山之左,于宣统三年辛亥十一月二日,迎其柩以葬,而余亦筑生圹于是,更植梅百树,以妥其灵。嗟乎!聘妻一弱龄女耳,宜无卓卓可见,与余未有夫妇之素,尤无情好之可言,是以余所能述者止此,可哀也已!铭曰:梅花如海,拥护佳城,他年见汝,证以兹铭。
我说:你顾母去投生,应当是奉松江县城隍札判,何祖母等应当是奉金山县城隍札判,那么,他们必定是各自为札。不知祖母等札上共有几人?何时行?
答:祖母等一行共有四人,札见一名杨文松,一名张关德及祖母念公公四人,明夜一时行。
我对夫人说:异哉!杨文松和张关德都是我们老家的乡邻农人,那时候,女儿年幼是不能知道的,就是你来我家的时侯恐怕也不知道他们是谁。这二个人已经死了很多年,直到今天投生之际,刚好与我嫡母及我伯父同在一札,他们的名字还是女儿看见后转告我们的。人的生死轮回,真是无一不明明白白,这样我们才能得以共见共闻呀!
我又问:你见札上的四人投生在一处吗?
答:一名歙县,三名苏州木渎镇乡下。
问:投生到歙县是何人?
答:念公公歙县,祖母及有二人木渎。
又问:你顾母呢?
答:顾母生沧州景河镇。
问:男乎女乎?
答:女。
问:姓啥?
答:不能告。
问:你送顾母直到沧州吗?
答:儿送顾母出江苏界,恐一人回怯,若顾家尙有送者或一同送山东。
沧州就是现在的沧县,属河北省,即前直隶。女儿说送顾母出江苏界,若顾家尚有送者,一同送山东。出江苏界后必须经山东而上,而沧县之景河镇已与山东为邻。大概是女儿误认为沧州是属山东的了吧!
又说:祖母生木渎镇路近,当送去。惟同时念公公不能送,幸父三大伯都送去。
三伯即先堂兄尹卿公,是念公公的长子,是女儿上次在祠堂所看见的诸人中,没有说明的,我当时就在怀疑女儿没有说明的不知是那些人。今天说送念公公去投生,三伯也去,那么女儿三伯就还没有去投生。女儿此次回家,想为我去看一看字纸,回到老家后才知道祖母和顾母等被判去投生,因此急忙回来告诉我,并去寺中带银,准备顾母使用,又想分别去送顾母和祖母,她忙前忙后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所以今夜问话多时,还没有说家中字纸的事。
我问女儿后她就说:字纸看过,听到婶婶笑谈,谓父喜破纸,惜无收处。儿向各书房及书库均看过,只儿房后尙存小说多部。余尽。
看来好书被盗劫后,这种小说是强盗不要的了。
至此,四孙还想与其姑谈,就由四官重按乩。
回答说:四,你要与我话,惜今夜无暇,可略话。四,你最亲爱祖父母,我喜。你要何物用,或要吃水果,向祖言,总依你。望你常久如此,孝念是根本,万不可渐长而改初心。一切是非,天性厚者看似吃亏其实是得福果。你年小恐不能懂此道理,请祖父明讲。你要零用钱向祖母取,惟亦不可浪费,现遭乱世,要知物力艰难,来源不易,勤俭是做人美德。且为祖母所深喜,望你不忘。我出来后再与你谈,
逐戛然止。
女儿虽在极忙紧迫之际,对于侄儿侄女们总是关爱有加,无一毫怕烦,即使是匆忙之中也是劝勉他们要勤勤恳恳,孝敬长辈,踏实做人。
乩停后,偶按之而复动。
称:杜朋引。
知道这是一个不熟悉的野鬼。
问:你来何事?
答:我的坐位打破了。
问:什么坐位?
答:我住在南头小庙,已敲破了,要求各位周济金钱,要想回乡去了。
问:你是何处人?
答:江北,穷苦无家,住居破了,好苦。
我说:今晚我们没有银锭给你,明日购购买后再焚烧给你,就是不知焚烧在何处?
答:可焚各位门口,引自来取。
我说:好吧。
此鬼逐称谢谢各位,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