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鬼谭原文:

冥界于民国七年始建设大中小各学校,专习数学及物理,盖为将来与阳人交接谈话之预备也。又冥间学校不用书籍,教师以口语相授而已。

仙凡三十二级,二十八级以上为上上仙,十八级以上为上仙,五级以上为中仙,不及五级为下仙。由鬼而升化者甚多,其升仙也,多由他仙代为请求于玉帝。女子则由王母主持之,其始先由他女仙代请于王母,述某某女子,为人如何,及其籍贯等甚悉。王母即敕本人往观,如蒙允可,则赐食物(汤及饼)少许(鬼之能得仙意者皆此食物之赐)遂退。如是得仙之第一级,及修行少进,(所谓修行者即不妄言,不作恶,持斋亦其一法。若抄写《庄子》,则尤为捷径)可升第二级时,则王母敕他仙告之,再往观,王母赐食水果,即退。以后升级亦如之。(男子升仙升级之情形视此)鬼升第一级仙后,能食水果及曾暴日光之食品

(如笋脯及干豆之类),第二级可食茶点及各种冷食。至第五级则可绝食(其时饭食官即不复送饭,故亦不纳饭赀,但尚须缴纳例定之金,如阳间之纳丁税然)及升至第十级,则可来往自由。(十级以下者,凡欲远游,出本邑境界,尚须通告冥王,可任意来他鬼之家,其家宅神等,不得干涉之矣。(至是即永不纳赀于冥王)纸上之字,焚化后,除佛以外,一切鬼神乃至仙界,皆不能见。全冥界,惟西王母有镜一,(冥界相传,此镜为天皇氏所制)可以照见。其法先入纸于水,而后以镜窥之,则一目了然矣。(红字则不入水内即能照见)凡乩坛焚化之符,土神先送王母许,照以镜,而后往请各仙。虽有此周折,然来往迅疾如风,故需时极短。又世人抄写之经,(焚烧鬼者)及银锭上所诵各种经咒,(锭上有佛所作种种符号)鬼不能见。送冥王处检验,冥王亦须从王母借镜照之,而后辨认。幸冥间一切举动敏捷异常,故不以为烦。阳人书写之经,冥王验定后,即存入库中,可抵现货之用,如阳间之钞币然。世人书写之字,以纸缄之,亦除佛外均不得见。

人心中默祷之事,仙及神皆不能知,而人诣各庙求方求签往往有极灵验者,是以有佛鉴观在上之故。何以有佛?盖为仙或神所请求而来者也。世界上未来之事,惟玉帝王母佛能知之。群仙中有时能道著一二者,乃受诸玉帝王母或佛耳。仙亦有能射覆者,但未必悉中。

鬼欲得世间之书籍,须由人将书焚化,鬼以书送冥王,王饬吏以镜照字,用剪逐一剪下,(剪刀系用鱼骨所为)而更联系之,然不能复于阳间书册之形式,只能每行为一条,条条相叠,积至极厚,而以线缀之。其状与阳间所用日历相似。(鬼欲得书一册须纳剪字费若干)鬼抄写《庄子》,可以登仙,已仙者可以速升级。如欲得《庄子》而抄之,必依前法所用之纸笔,即下条所述之第二种也。

冥官所用簿籍有两种,第一种用鱼皮作纸,鱼骨作刀,刺字其上。第二种以柳皮制纸,取柳枝烧焦为笔而书之。

仙界有百花山,百果山,其地即阳间之嵩山也。花果之种类甚多,但人不得见耳。如瓜类一年生之物,仙界无之。

凡世间名胜之地,仙皆以其地隶诸仙界,各地之公园亦然。(私家之花园,仙亦常到,但不以其地划为仙界所有)禁止普通之鬼入内,必有仙意者,方得来游。如阳人于花园内开菊花会等,仙界辄先期会集众仙,把酒赏花以为娱乐。

仙界之高者,不轻易自临乩坛,(有绝不一到者)大率皆委中下仙代宣一切,而受委者到坛,即自任为某某上仙,坛神也亦以某某上仙之礼奉之,並非灵鬼等冒名顶替也。

昔人小说中所云之金甲神,系牛头神,乃任巡查各地之责者。

以上各条,朱先生虽然没有每条细细的纠正,但回答说:总之此书【华氏鬼谭】所记似是而非,粗看觉有道理,详究一知半解,亦不能说全妄,如食物等等,冥间极简单,不能若阳世之繁华。中有开学堂及异国兵相争说,此有一,不能作常例。

问:那么,阴界是否开办过学校呢?

答:偶有儒生喜授学子,聚数姓诵读,或有思冥王知其好学而聘作文记者。此是偶然,不可为凭。

朱先生对于《鬼谭》的评论到此结束。

我们也不敢多问,但是朱先生说得也是非常详细和明白了。华君所讲述的虽然都是由乩录出,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注明是谁说的乩语,说话人的身份,姓名,学识,其为人处事的道德水平等,这些要素是判断此人说话真伪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就决定了此人说话的可信度。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的正确有的又不正确呢?以我的看法来说,阴界的情形大部分的鬼也不能全部知道,在阴间的时间越短,地位越低知道的情况就会越少,个体的情况和整体的情况也是有差异的,就好比我们阳间的情形一样,每个人岂能都知道呀!每个人知道的程度肯定会不一样。地位的不同,阅历的多寡都能够影响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又比如初学的人和博学深研的人;小孩和老人,民间的人和朝廷的人,这些不同的人对社会的看法和描述都会有所不同。

从这些分析入手来评判《鬼谭》的正误,就比较客观,比较接近真相了。

华君所问的是怎样的鬼,华君也没有说明。

而朱述之先生,本来就是嘉庆道光年间的朴学大师,宰县有名并享寿考,先生去世之后又任县城隍多年,现在退下来任土地神也很久了,既取精而用宏,尤聪明而正直,所以先生说的话决非寻常一知半解者可比也!

我也无状,想不到我们在幽明之间,竟然得交于先生,因此将先生所纠正《鬼谭》的这些话记录下来。不知是否能得到先生的认可!

兹附江弢叔伏敔堂诗感忆,四首之一即先生作也。

朱述之先生(讳绪曾,浙江侯补知府,江苏上元人)

浙江官累千,塞破杭州城。问谁能读书,独推朱先生。

先生大雅才,宰县有廉名。惟性好铅椠,不工承与迎。

上官见为迂,祗用参文衡。先生亦恬淡,羞与赀郎争。

寓庐车马绝,交我时忘形。百过亦不厌,为爱书数楹。

我于杭乱后,重到疏人情。先生走相觅,邀住同寒厅。

忽出一书授,呼我使眼明。曰汝之诗集,所幸手缮精。

土匪向市买,市贾贪微赢。我见得购还,首尾无飘零。

嗟我媾兵既,业书弃两籯。诗编赖公收,感极惟心铭。

可怜贼过后,庖舍余空缶。先生炊欲断,忍以三日并。

因遂束裝别,忽忽寒暑更。是冬在温州,客有来避兵。

传说先生死,榇在山阴停。县官具含殓,奴累方零丁。

不知为何事,作此东浙行。茫然隔烽火,恸痛徒失声。

惟念先生书,百卷初辑成。金陵续文献,定海编图经。

昔曾诺为序,见插一架盈。此时合散佚,浩劫销精英。

安能去收取,藏弃俟太平。聊报一事德,并以慰幽灵。

廿四日即八月十九日

今夜甥来,又与内人扶乩,女儿来时说了很多琐事,我没有记录在日记上。

我问:最近清凉寺做水陆法会,你叫我们不必给你立愿设位,就只想将银锭施散给孤魂,这次施散不知是否也须如去年你来上海振济那样,先行造册,然后按名施散吗?

答:前家中带出之银,及此次中元诸祖先之银一并施散。与平时在寺内遇做水陆一样。一无规则,冲入其中,自发慈心,非想人知。

夫人说:你这种善举,有实没有名,甚至泯然自忘其迹,比以前更有进步了。

其母又问:你上次说清凉寺你祖母本来有位置,不知是何时念过经的而说有位置呢?

答:清凉寺,祖母安葬时,父请俞宝琛去定。却是念过经,母想已忘。

看到女儿说的话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当时,我母亲要安葬的时候,刚好遇到家乡匪乱,没有办法,所以就想在上海的寺院中,选一个宽敞一些的诵经设奠。我们看见清凉寺的地方宽广,但是不熟识,因此委托宝山的俞宝琛去联系,于是就在该寺设奠礼忏,此事已经将近十年了,夫人与我一时已记不明白。那时我女儿才十三岁,而且是远在她生前,女儿都能说得如此明白,她的记忆力真是好呀!

女儿又说:父近来经又多日不写,必因无暇。

我说:是呀!最近几天不但经没有写,就是日记也没有时间写了,奈何!

女儿说:日记不记无妨,经可少写,不可中止,此亦是愿。且写经亦是功德。

我说:你说的是金玉良言,我也应当发愿抄经了!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渝州一江春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