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姚姨母何太夫人百岁冥寿,要在法藏寺做功德。上午和内人坐汽车前往,寺门前大水还没有退去,跃而登车抵寺。望哥等皆在,公度也在,公度就问我扶乩的事。
我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乾给他看《幽明倡和集》,他才知道的。我又问他,以前吴来鸿也告诉过你的吧?他说:对。
我说:你知道我又是怎么知道的吗?
他说:不知道。
我说:我知道吴来鸿跟你说过的,是因为你那去世了的弟弟公方就住在你那儿。他就知道我们在扶乩的事,他又转告严缘岑,严缘岑因为来凭乩,他又告诉我,所以我才知道的。公度不觉称异。
十九日即六月十六日雨
我到长丰里问大儿媳妇,缘岑的家属避难住在何处?
大媳说:住在西爱咸斯路。
又问了一下其他的情况。与上月十二日夜严缘岑凭乩所说的话无一不合。
他们说的话真是确凿无疑呀!
二十日即六月十七日阴雨
晚上无事,与内人扶乩召女闲聊。时仅九点,按乩而随动。
问:你到几时了?
答:父母入此间,儿亦到。
其母问:你是从门内进来的还是从窗户进来的?
答:儿不喜窗,仍由门进。又言前日早课毕来此,适父母等去法,即随行。
十八日因姚姨母冥寿与内人同到法藏寺,原来女儿也一起去了的。
问:你去的时候看见了那些人?
答:姚家姨母及凤嫂,尙有一老太太似与祖姨娣姒,姑母来叫我称呼河西婆婆。
问:你见姑丈了吗?
答:姑丈不见。儿问诸尊长何时到申。知凤嫂先来,祖姨等前日随长生出。【长生是姚氏之僮仆确系前日出来的】因知做功德想来申游玩。又多时不见凤表兄,少住即回。诸长者见新凤嫂,皆合意。见其应酬周到,待花姊妹和蔼,故凤嫂亦甚喜悦。此次姑母来,儿想祖母亦喜游不知何以不同来。儿夜课毕,亦随众焰口施食。
施济本来是女儿喜欢做的事,故姚氏焰口她也随众同施。
又说:儿见父日记,知有人竟投畜生道。可怜近又有熟人亦入畜类。
问:熟人是何人?能说吗?
答:若请平江先生,可问而知。
我问:上次我答应给叶先生念一天佛,我们决定明日念,你知道吗?
答:知。
问:还没有给你说过,你怎么能知道呢?
答:前日母向父言,儿适课完在侧。此事极好,佛家能度人觉悟,即少一人入苦海。叶伯感极。愿朝夕诵念弥陀,佑诸人康吉。伯现力戒嗔痴,虔心净土。自言生时各事好名。都是贪念,儿觉伯能作此想,自已了悟。惟必欲精通经典,其实亦可不必。但一心修持不讲经说法,即典不明亦无损于道。现与伯说,尙不深以为然。久后当然懂。学佛未及一月,宜其色相未除。儿觉意气和平,神恬心恕,即不学佛亦少烦恼。儿请父母力行此法,不念佛何妨。
女儿想请她母亲念佛,去年就说过多次,她母亲虽然也念过,但总是不能坚持念。现在女儿又改为跟她母亲说这些道理,这样就更容易使她母亲能够接受,我也应当深切体会她的用意。
到此乩已停,
其母问:你既然从门进入,能够穿墙而过吗?
答:想走能走,平常何必作此。
问:你有问必答,不知刚才你在何处?
答:在父椅背或在母侧。
其母又说:你凭乩所言,无一不真,而其他人大多不信。如果你说话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则其他的人就没有不信的了。
答:母太痴,他人不信亦是寻常,信有何乐不信有何苦。此即意气,若遇肝火甚时即多一烦恼。浮生若梦,何须太认真。
我说:声音不必要听到,就是听到了,他们也会说不吉利。
答:此等处,父亦不淡,要知世尽空花,心存仁善,自有至乐。
又回答说:今夜闲话多。
逐停,我们就准备收碟睡觉了。看时间,还没有到夜深。我忽然想到一件很久就想问的事,女儿还没有走。因此又想再问她。
复按碟图上,问:去年某一日你曾经告诉过我,你前生的事你很清楚,只是不愿意泄漏给外人,故我日记中未录这些话。但我最近听到说,前生的事是可以说出来的。你去年却说不能说,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说了有什么妨碍吗?
以前的乩语是放在老家的,不记得是那天了。
答:言之本无碍,儿所以请不必记者,以一经记出自必人人见之,何苦多留闲影。如不告,父母之心不明。故告而请不记,若不印出记亦何妨。
我说:我所记的乩语太多了,现在已经无力去印。记下来不过是为了方便自己观看。他日回老家时才补记上。
女又说:儿所谈佛理粗浅之至,沈老伯为签注,好极。楞严说,儿未告沈亦能知。
问:此签注之纸,你怎么看见的?
答:在父书桌抽屉内见之。
上个月,我曾经将所写的日记拿给沈逋翁观看,逋翁看见女儿谈佛理的话,极为叹异!曾经签注一二条给我们看。翁是深于佛学者,他注解的都有明证。所注女儿去年四月初七乩语:和祥生定,定生静,静生悟,悟生空,空可无烦恼。他说这几句话,是为未受戒者开示修行妙门,能破除贪嗔。则无暴戾,无暴戾则无躁动,而得之定静,由此生悟,宜无所不知。而拈一空字正是针对色阴,色阴灭而渐及受阴,想阴。故说,可无烦恼。这本来是《楞严经》的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而融通之。所谓方便说法,使人易知易行。翁所签注之纸我放在书桌抽屉内,已经有很多天了,我没有拿给女儿看。岂知女儿每夜来此,有时在书桌看书,想不到抽屉中的书,女儿也能取出来观看?女儿的这几句话,的确是《楞严经》上得来的体会,女儿没有明说,但逋翁也能看得出来,这也可以知道逋翁也是很熟悉佛经的。
女又回答说:儿近多诵梵纲无量寿经二种。虽不能全懂,然比华严略易懂。不懂时定性静神,即觉有佛点授。此法现更有效。但婶行之,无甚效。
按吾女所诵之经,皆由佛赐,去年乩语曾言之。其字有不识,义有未明。但诚心思之,便觉有佛指授,前吾女亦曾言之。今又谓此法现更有效,而他人行之,则无甚效。可知吾女之虔修坚信,诚至心通,其去佛怠不远矣!
我又问:前天我在法藏寺,看见如山法师在讲经,已经要到半个月了。你却没有说起过,不知道他讲得怎么样?
答:如山师讲经时多,所讲儿自能悟。间亦有听得不同处,或是儿所悟,自以为佛授。师讲自照经文,然总意自是不差。
女儿对于佛学,皆得自佛授,宜其高出于寻常矣!
至此乃去,这时刚好十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