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答:勿来。

问:你看见你祖母来了吗?

答:祖母到,祖父不。

你祖父是不是已经投生人世了?

答:是。

问:你看见今天祭祀共来了几人?

答:七人。

我们家祭共有二十九人,而只来了七人,何其少也。

问:你丰哥来了吗?

答:来。

问:是不是从梅花坟来?

答:本在此。

问:他住在何处?

答:冥自有住,在儿一同。

这时候,圭儿又来了,女儿即复云:哥身体不好,可多看诗书,涵情养性,存仁明心,儒释皆同。

奇怪!女儿现在竟然能够贯通儒家和佛家了。

我问:你以前说,念佛二六时中最重,此佛家言,我虽见过,但不知“二六时”是啥意思?

答:即是昼夜六时,日念六次,夜念六次,十二至四时,七至十一时,六至半时。

问:念何经?

答:每经都念。

问:你最近几天看诗吗?

答:吴诗真好,儿本最爱读,易懂。蒋剑人至正,国步一诗亦极好,苦学不来,多用心读,能有日学得一二。

昨天我偶尔读吴梅村樊清湖一诗觉得很好,我就把它放在了女儿灵前的桌子上面,并且说,你近来想学写古诗,这首诗长至八九十韵,而一韵到底,情景逼真,诵之不厌,你于佛学之余大可观看。我本来记性就不好了,说了之后就没有放在心上。今天女儿说吴诗真好,儿本爱读易懂。这是根据我昨天所说的而言。至于正国步一诗,则是王仲则余忠宣的祠堂诗,首句为:至正国步何仓皇。女儿没有想起此诗的题目,就把此诗第一句的四个字写了出来。我把王仲则蒋剑人二人的诗集放在小疏香室中,以备我有时在这儿的时候看看,两本书都放在一个地方的。大概女儿也常取来看吧,所以把王仲则的诗当成了蒋剑人的诗了,我女儿生前就不细心,所以常常就有这种失误。虽然有此失误,这就更加使我女儿活灵活现在我眼前。而且我这两本书又是放在一起的,如果同时看两本书则某诗为某人所作,偶尔分不清楚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我也是常犯这样的错误·。

女又说:今日父出折花,儿亦同往玩。

又说今夜十时须去多做功课,明早出行。

乩逐止。

夫人准备明天到松江去,而女儿本来说被英和钏二姪坚拉不能去。但为其母须往松一次,故将随母同行,所以说明日将早行。

今夜欲提早做功课也,亦可谓勤学矣。

然此时壁上之钟不过九时。

其母说女儿功课时间未到,不妨再邀之。

因为女儿如果要去松江,必定有多日不能扶召,时间太长不免愁怅。所以想今夜再多说几句话。

因而重行扶召,而女亦随至。

我问今天祭祀的时侯,焚烧给你的金钱之外又收到何物?

答:朱书金刚经,前亦有过二本。

她所说的朱书《金刚经》,是我为请祝慎施先生所诵之经。用红朱笔写的某卷某人谕等字样。

所谓前亦有过二本者,乃为庄晓征老人所赠,其经文纯用硃笔写之,而订以成册者,此项经卷上海可以购买,

可以当作送礼之用,这两本书已于数月前就焚烧给女儿了。

我问:这些经卷,究竟有用没有?

答:前店购劣。

我又问:祝先生长期念佛,此次经卷,即祝先生所诵,也有用吗?

答:尚佳,可留作送狱内受罪魂用,儿无罪不须,非凡是鬼皆有用,印冥锭儿所用不多,常散给十途穷鬼。

这几句话真是闻所未闻!从这也可以知道女儿的仁心善念,普济众生,所以能死而有灵如此也。

其母问:你曾经说佛弟子都认为你,学能一日千里,你说的这些佛弟子是古时之佛弟子还是现在的佛弟子?

答:现在。

那么他们在何处,为何人?

答:无色相,各自修真空妙谛,微笑声闻,而以信心觐觉,悟速利根,皆喜作伴友。

问:象你这样去世了还能修行的人,阴间还有吗?

答:有,亦自夙因未了。

问:人死后都能修行吗?

答:无,死后能修,魂常永在,皆有前因,母可想而知。惟儿若再虔修上升,恐明年后不能如今时常话,父母不舍,逻去亦无罪。

问:你虔修不已,至于上升,岂不是往天上升吗?

答:非天。

那么上升到何处?

答:在佛国慈航,本思早告,恐伤亲心,今姑言及,时尚有一年,望勿愁感,亦可勿升。

至此始去。

看时钟,已经十点了。

廿日,即六月廿八日晴雨

今天夫人由松江回家。是夜,夫人又扶乩,同扶者是我家的女佣人,她是个完全不识字的人。与不识字人同扶则此为第一次,前阿橘亦扶过,但阿橘却能认识几个字。

女儿于十一日往松江,曾经说须五六日回。我当于十六夜间一扶,询而不应。想因其母尙在松,故女亦未回。昨知其母于今日将回,我想女儿或于上半夜先回来,故昨夜八时许又曾扶之而亦未应。

今夜我知道女儿必定回来了,夫人与女佣人扶乩,我在旁记录。一会儿女至,呼父母,凡是自家人每次扶召女,来时总是先一一见呼,只有这次只呼父母而同扶之婶婶反不呼,不知是不是她认为不必呼。

其母问:你何时回家的?

答:昨夜十时。父召回,乩已停。

我昨夜扶乩尚未至十时,默祷良久而不至,因将乩图收去。岂知女儿在松江一感觉到就回来了,回来时乩已停,想说话却来不及了。

问:你前次说两姪女将去投生,她们坚持要拉你去送她们投生,你去送了吗?

答:去。

问:何日去。

答:十八。

问:英和钏是一起去的吗?

答:二人同行。

问:现在两个侄女都已投生了吗?

答:生。

问:是否生在一家?

答:二姓,同乡。

问:两个侄女投生时怎么样?是否愿意?

答:英尚好,钏怯。

问:钏本在上海,是否由你去领?

答:有判定人送。

问:你送他去后,回来时又到松江去没有?

答:松到即回。

问:这次是何时到松江的?

答:昨早。

问:昨早到松后到夜间十时回家,你居何处?

答:松风堂。

婶婶问:小姐在家时顿顿搬饭,几天后你才到松江,不知你在松江吃饭没有?

答:夏至英拖共食。

我女儿女十一日去的松江,居垣儿家,垣家以十四夏至日祭祀,当时英官还没有投生,所以叫她一起吃饭。这个也说得通。

其母因此问:你与英官一起吃饭,当时见到你三姨母了吗?

答:不见。

问:你见到其他人没有呢?

答:屋主,名张良哉。

垣儿家祭祀的对象有他岳母和他去世的女儿英官及张氏屋主,今天夫人所问的“三姨母”是夫人嫁到蔡家的姐姐,也是我们二儿媳的母亲。垣儿住宅是数年前从张氏手里得来的,是温和公故居的松风草堂。所以祭祀是把以前的房屋主人也包括在内了。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渝州一江春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