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答:王【谓王嘉庭家】,林【谓林勤士家】,二【谓二姨母家】,陈【谓陈春安家】,丁【谓丁勉之家】

问:你既然都知道,你是同我一起去的吗?

答:有勿去。

问:没有去时你在何处?

答:在林【此谓憩南家】看念弥陀经。

当时林家方请女尼诵弥陀经,施放饿鬼银赎罪。

问:你出门常带多银乎?

答:佛存有。

女儿前夜所说求佛布施无主孤魂及苦恼众生的事,我也相信了。因为我女儿生前就喜欢慈善施舍,所以在阴间仍喜行善就不足为奇了。

其母又问:你本性固然慈悲善良,但你生前本不知佛,也没有读过佛经,现在却笃信至深,且似极有味者,究竟是何原因呢?

答:觉悟夙因,力求佛佑。虔修慧业,勤宣经卷,明心忏悔,了悟忘悲。遵持微妙严义。

女儿又说:父命作诗。

话说到这儿,我知道我给她所出的诗题,肯定已经做好了。但我又怕她作诗寻字太难,我特制的乩图,将常用的平韵字一一添入,而此图还没有写好,所以叫女儿今夜暂时不作诗。

随后女儿回答有二句可以先写出来:

妙谛多从静悟参,成仙成佛夙因培。

又说:此二句题对否?明夜做得完。

我思女儿问此二句题对否?但不知她究竟是写的那道题目?却想不出,就只好等她明晚做完后再看。

十八日即五月廿七日阴雨

夜间内人又与大媳二人扶乩,我记录。女至,呼父母嫂后所指之字,开始不知是写的什么,多写几个字后我才知道她这是继续昨夜没有写完的诗。曰:情牵儿女荒灵府,念切慈闱失妙台,过眼浮云伤晚操,关心旧梦泣西台,思君努力亡…………。

写到这儿,乩忽停不动,好像是因为寻字太久了而休息一下的样子,及二三分钟后,再扶则乩行甚速。

女儿说:此三字不好。我就将“努力亡”三字除去。乩又续指:泪满秦淮水,故国空怀禾黍哀。

后又云说:父命题,听父读吴梅村诗有感。做得太差望父改。

此诗乃是接连昨夜所写二句,合在一起来读,真是一绝好之律诗。题目的确为我所出,时逾半月,若非吾女指出,几已忘之。其诗尤空灵精切,立论持平,绝非钝根人意想所能到。而措词又极推敲,全诗似已无可改易,只有“妙台”二字不知她用的是何典故?是不是出自佛经呢?我很少读此种书,竟不能知。另注全诗如下:

妙谛多从静悟参,成仙成佛夙因培。

情牵儿女荒灵府念切慈闱失妙台。

过眼浮云伤晚操,关心旧梦泣西台。

思君泪满秦淮水,故国空怀禾黍哀。

十九日即五月廿八日晴

是夜,内人又与大媳扶乩,大儿在旁观而不信也。女至,我说诗作得很好,只是我不知道“妙台”二字出自何处经典?

女云:儿意作莲座解,如不好再改。

我就叫她马上改,乩乃徐行,寻觅久之,似无所得。忽称改不出。

我也觉得一时无妥善之字可改,惟若仍”妙台”二字。与首句之”妙谛”又叠一“妙”字,姑且记存留待以后斟酌。

女又言:尙有一题未作。

我说我所出之题,不必一定全作。

女即云:儿要学诗,因父悲念解慰,万勿留存,多一遗累。佛尚真空,色即是累,信乩亦是此理,不信以真作假,虔信即假能真,色空本无相,惟诚可悟精微妙义,父看佛经,儿至乐,稍能悟,与儿常同参佛旨,父亦有夙根,信心虔入受易,望母亦信佛看经卷。

其母问:信佛深,他日能到天堂吗?

答:信佛非想登天,不过心清无恼,觉悟忘哀,自得逍遥之境。

说到这儿女儿就走了。

嗟乎!我女儿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超凡入圣之语,具备这样的见解,就应该可以升天成仙佛了。她想作诗,不过是苦心孤诣的一片孝心而已!她知道我的爱好,所以求我读诗,求我命题,她则不辞艰苦作诗来使父亲高兴。她看到我近来常看佛经,进而又想劝母亲信佛,以求母亲高兴快乐。女儿说的话精微透彻,灵光四映。这些话无一不是围绕着使父母高兴的孝道而言。就是不知道女儿的这些学问是从哪儿得到的?

廿一日即五月三十日,晴

夜间又与内人扶乩,女至。

其母问:你诗又作了没有?

答:未作,韵字太烦,寻不见,人吃力。

女儿每次作诗寻字,周旋最久,扶者常觉吃力。女儿也考虑到了我们扶乩很累,

又言:父母信佛念经是儿所最乐,信能生慧,父觉否?以后唤儿,望四五日一回,多言心勿静,灵机易受惑。初学须戒。

至此乩即不动,想我女儿心已极静,不乐多言,所以我们还是准备四五天才扶一次。

二十四日即六月二日晴夜微雨

我最近几天常看佛经,似觉有味,十九日晚上扶乩时女儿叫我同她一起研读佛经,今天作了两首诗放在女儿灵前,希望她能看看我写得怎么样,诗录于下:

悟彻真空爱未忘,报恩深处即祥光。

吾儿应有天人护,一念超登极乐乡。

本无大地与恒沙,那有微尘一点遮。

何物虚空能照见,弥天开遍曼陀花。

廿六日即六月四日阴微雨

我因为昨天身体不适,入夜伤风喷嚏多,卧后胃病嗳逆大作,以致通宵都没有睡觉。

今日于拂晓五点钟即起,坐书房中一时余,觉气分不调,心绪烦闷,手足烘燥似有寒热。复卧于小疏香室得小睡。然身热未凉,体终不爽,口占两绝以资消遣,诗录于下:

(其一)大痛扰心不可思,而今胃病益难支。

仆人呼我黎明起,竟夕呻*那个知。

(其二)婚嫁已完身亦赘,爱根未断泪频倾。

老怀至此何由遣,日供瓶花当课程。

夜,大媳携幼孙来,内人又与扶乩。

女儿说请父母四五日一唤,今已隔四日矣。我在旁记录,女至呼父母嫂侄后即说:今日父诗,暮气萧条,儿见泣,老年万勿伤怀。

写的诗我自己也觉得悲痛过甚,有很多消极之语,是夫人把诗放在了女儿灵前。女儿见到后,苦于无力帮助父亲减少痛苦而哭泣,因此才说了这些劝慰的话。

女儿又说:前诗儿学步韵,不知是如此作法否?

见我女儿每次都喜欢谈佛理,我曾经写了两首诗给女儿。然后写了几句话:你喜欢我看

佛经,愿与我同参佛旨,兹以二诗赠你,后夜扶乩时,望细论之,或亦以为答尤快,却并没有叫她步韵。

今知女非但以诗答我,兼能步我韵矣。乃至此,乩盘旋甚久,而不停指。

接着说:第一字寻不见。

我就叫她从第二个字写起。

则写:劳恩重岂能忘。

我因此知道,这的确是步我之韵,而第一字决为“劬”字无疑,查图中无“劬”字,怪不得久寻不得也。

女儿又说:虔恳慈航普佛光,彼岸共登回首早,灵山会上是家乡。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小说在线阅读_第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渝州一江春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第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